- +1
應對人口老齡化有何好對策、好建議?上海團代表答澎湃
上海應對人口老齡化有何好對策、好建議?澎湃新聞記者在全國人大上海代表團開放日上提問。
3月6日下午,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海代表團開放團組會議上,澎湃新聞記者提問,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完善發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政策機制,大力發展銀發經濟。上海作為超大型城市,在應對人口老齡化方面有何好對策、好建議?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太保戰略研究中心(ESG辦公室)主任周燕芳在回答澎湃新聞記者提問時說:“目前所有頭部的保險企業都在加大康養產業的布局,也在通過提供保險加健康,保險加養老來滿足客戶在長壽時代的綜合保障需要。”
周燕芳結合行業觀察和實踐,重點談了四方面建議和想法。
首先,她認為要聚焦老人剛需,從老年人急難愁盼的問題出發,完善服務的新業態。尤其是在就醫診療、養老照護、安全保障等方面,是老年人普遍的需要。
比如,在特大型城市看病是一件難事,老年人不會線上掛號,掛不到優質的號源,單獨就醫的老人有時無法跟醫生有效溝通自己的病情,有時老人住院沒有人陪護,出院找不到地方康復,就連長期服藥也可能因為種種原因沒法按時吃藥。空巢老人,最怕跌倒沒有人知道。
“我覺得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還是要把政府的力量和社會的資源有機結合,政府要更好地建立標準,加強監督,鼓勵社會力量來培育,包括就醫陪診、住院陪護、上門護理,包括家庭的適老化改造等一系列服務。”她說,同時運用社會力量和政府力量相結合,提高康復護理、失智老人、認知障礙老人等領域的床位數。
第二,聚焦養老科技,大力發展一些智慧化多元化的適老產品。她說,當前市場上嬰幼定制化產品經常能看到,但是面向老年人衣食住行的高品質產品還比較少。在新技術的發展下,她認為在智能眼鏡、助聽器、助行器、智能床墊、智能紙尿褲,以及防跌倒的監護儀、康復機器人、護理機器人等方面,要開拓面向老年人的市場。
“我覺得這些產業的發展一方面能夠緩解老年人照顧的壓力,同時也是未來值得去大力推動發展的新興產業。”她說。
第三,聚焦社區,加快構建社區老年人一站式的服務網絡。應該在家門口解決老人的一站式服務,包括吃飯、購物、社交、娛樂、康復、護理,甚至配藥等綜合需求。
“這方面其實上海還有很好的探索,我們還是應該進一步鼓勵社會力量在老年人集中的區域和聚集的領域,構建這種連鎖化品牌化的綜合服務網點。”她說。
第四,聚焦養老金融,在上海創新養老金發展模式,壯大養老金的規模。比如,可以借鑒上海在臨港新片區的人才年金計劃,在全市推動建立人才年金,允許外資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等領域的人才加入這些計劃,也可以針對部分新興產業,如主播、自媒體等從業者,探索建立符合他們收入水平的集合的年金計劃。這樣做,一方面可以壯大養老金的規模,另一方面,這些長期的資金也可以去支持養老產業的發展。
“養老事業也好,銀發經濟也好,它一端是產業,一端是民生,所以在發展這些的過程中,我們不能唯經濟收益論,要堅持以人為本,只有真正理解、尊重和滿足老年人的需求,我們才能真正培育和壯大養老事業和銀發經濟。”她說。

祝碧晨 設計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