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這輪高校擴招,宿舍和師資如何跟上?
多所高校宣布擴招。
2025 年,國務院總理李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扎實推進優質本科擴容”。擴大招生的同時,為保證教育質量,高校要做什么準備?上海交通大學校長丁奎嶺、寧波大學校長蔡榮根接受《中國科學報》采訪時提到,擴招可能會給學校的住宿和師資帶來挑戰。
應對宿舍短缺,高校正在想辦法
近年來,高校宿舍緊張成為熱議話題。根據澎湃新聞此前報道,截至 2022 年 9 月,至少有 17 所“雙一流”高校明確表示不再為部分或全部的專碩學生提供住宿。
今年上海兩會期間,趙玲、韓一帆、安琦三位上海市政協委員聯合提交《關于政府、高校和社會力量多方協同加快解決高校學生宿舍緊張狀況的建議》,建議多方力量協同,采用統籌調配閑置社會用房等方式解決高校學生宿舍緊張的問題。
華東理工大學發展規劃處處長、上海市政協委員趙玲接受澎湃新聞采訪時透露,教育部、國家發改委等部委已專門下發通知,摸底統計分析各高校通過購置閑置房地產作為學生宿舍的總體需求情況。
近日,湖北大學擬購買存量商品房,改造為學生宿舍,新增床位 2800 個。

此前,高校還通過和校外社會化公寓合作的方式,緩解住宿壓力。2019 年,復旦大學租賃距學校 6 公里的長租公寓,為碩士提供 751 個床位,房租與校內宿舍持平,一年約 1600 元。
還有高校如華南農業大學,選擇在校內用“補充”“騰挪”的方式增加床位,通過新建宿舍樓、將部分非學生宿舍改造為學生宿舍,增加床位 3500 余個。2024 年,多所高校如南京大學、廣州大學宣布進行宿舍擴建。
十年來,高校在校生數量逐年升高。
“預計在2032年前后,入學人口‘洪峰’將抵達高等教育階段,屆時高等教育學齡人口將達到8900萬人,在校總規模較當前至少增加1200萬人。”中國人民大學政策研究室高級研究員吳秋翔接受《中國發展改革報社》采訪時表示。
宿舍擴張速度追不上在校生增長速度,2013 至 2023 年這十年內,學生人均居住面積不斷下跌,終于在 2023 年稍有回升,如果不算上碩博學生,本科生人均居住面積達到 9.36 平方米,離《普通高等學校建筑面積指標》的標準更近了一些:文件提到,本科生宿舍建筑面積宜達 10 平方米,碩士生、博士生的指標分別為 15、20 平方米。

另外,較前一年,2023 年高校宿舍面積增長了 5.57%,為十年來增幅最高。
各高校如何建設師資?
澎湃新聞報道,多名大廠研發人員入職高校。曾以“天才少年”身份入職華為的徐科已任南京大學智能科學與技術學院準聘副教授,知名AI科學家楊紅霞加盟香港理工大學,擔任教授。
大廠研發人員回流高校,是高校教育改革的一個切面,意味著高校比之前更需要經過市場檢驗的、來自一線的經驗。除此之外,高校還在師資方面做了什么準備?

名校優質擴容,還得因人成事。
《中國高校學術人才發展與評價追蹤調查(CUSS)》課題組調研發現,“考核合格、可以繼續留在高校任職”“收入更高、待遇更好”是受訪的高校青年教師對個人發展最關注的兩大問題,分別占比為84%和83%。
2024 年 10 月,教育部司長俞偉躍提出應“健全教師工資長效聯動機制,提高教齡津貼標準,推進高校薪酬制度改革”。為改善教師“重科研、輕教學”的狀況,有高校也調整了薪酬體系。華南農業大學將獎勵性績效工資分為人才培養、科研服務、學院管理三部分,其中人才培養的占比為62%;四川大學啟動“卓越教學獎”評選表彰,特等獎獲得者有望拿到100萬元獎金,浙江大學“心平獎教金”從2012年開始累計為4名教師頒出百萬元大獎。
浙江大學工學部主任楊華勇接受《中國科學報》采訪時提到,生師比是評估高等教育質量的重要指標之一。按照教育部2004年發出的通知,綜合大學的生師比達標要求:14:1為優秀,16:1為良好,18:1為合格。2023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中國普通本科學校生師比為17.51:1。
高校擴招,如何讓學生享受到更多的師資?
一方面,高校將 AI 運用到教育中,從去年開始,清華大學為每一位新生配備了一個人工智能學習助手“清小搭”,為學生構建個性化學習環境。
另一方面,高校正招兵買馬。復旦大學校長金力表示要“為課找人”,“院內沒有就校內,校內沒有就去海內外聘請,舍得投入”。不過,寧波大學校長蔡榮根也指出:“如果要擴招,我們還得招聘更多優秀教師,這勢必會增加辦學成本。”他認為學費遲早要漲一點。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