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埃及方案被美國拒絕,加沙?;饠R淺后談判桌即將碎裂?

2025年3月4日,加沙地帶北部的拜特拉希亞,巴勒斯坦人行進在一片廢墟中。視覺中國 圖
3月4日,阿拉伯國家緊急峰會在埃及舉行,就巴勒斯坦加沙問題繼續磋商。5日,埃及總統塞西宣布,埃及提出的計劃已獲得阿盟一致認同。
加沙?;饏f議第一階段從1月19日到3月1日,其間以色列與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交換了大量被扣押人員。然而,?;饏f議第二階段卻未能于3月2日如期落地,加沙地帶短暫的平靜也愈發岌岌可危。?;饏f議第二階段要求以色列從加沙全面撤軍、永久結束戰爭,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釋放全部人質以換取更多巴勒斯坦人獲釋。
然而,談判無法推進,雙方各自提出了難以調和的訴求:以色列要求“延長第一階段”,換取更多人質,保持重新進攻的威懾直到實現“消滅哈馬斯”的目標;哈馬斯主張盡快進入第二階段,保留籌碼直至實現永久?;稹?/p>
雙方在第一階段的執行過程中就紛爭不斷,包括拖延釋囚時間、譴責對方使用“羞辱性”釋放儀式、部分獲釋者控訴遭到折磨虐待等等。同時,以色列主力部隊按協議撤退至加沙邊境地區,但保留了對加沙關鍵通道的封鎖。彼此深刻的互不信任更使協議難以推進。
外部斡旋者們在?;鸪醪綄崿F后,對加沙戰后安排分歧巨大乃至相對立,無法繼續齊心促和。埃及提出的計劃立即遭到美國的拒絕。美國特朗普政府作為強勢調解者,以“達成交易”的態度,試圖通過一系列“極限施壓”操作解決問題,卻將加沙進一步推向戰火重燃。
“里維埃拉”與巴勒斯坦國
缺乏各方認同的加沙戰后安排,是停火談判擱淺的重要原因。目前美國和阿拉伯國家作為兩大斡旋力量,提出了截然相反的兩種方案。其中最關鍵的分歧在于對加沙地帶200多萬居民的安排。
美國提出將加沙打造成中東“里維埃拉”(Riviera,地中海度假勝地),計劃讓“世界人民”重新定居加沙,當地居民則重新安置到鄰近國家。2月4日,在與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舉行的聯合新聞發布會上,特朗普拋出震驚世人的“美國接管加沙”計劃,稱該計劃可以為該地區人民“提供無限量的就業機會和住房”。美國政府公開完全拋棄“兩國方案”,引發國際社會強烈反對,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譴責這是“種族清洗”。以色列國防部長卡茨則順勢表示允許巴勒斯坦人“自愿”離開加沙,并指示軍方就此制定計劃。特朗普還在社交媒體上發布AI生成的“未來加沙”視頻,使“接管”顯得更為逼真。
然而,該計劃既未明確重建主體、具體步驟和資金安排,也未征得加沙民眾和所謂接收國的同意,而是通過意圖模糊的舉動恫嚇其他斡旋者,迫使對方出讓更多利益,也為未來進一步“壓價”預留空間。“里維埃拉”只是虛影,談判壓力卻是真實的。
阿拉伯國家拒絕美國方案,重申建立巴勒斯坦國才是唯一的解決途徑。沙特還多次指出這是與以色列關系正?;那疤帷0⒗畤乙苍诰薮髩毫χ?,尋求盡快推出各方可接受的替代性方案。2月21日,阿拉伯國家領導人在沙特舉行會晤,會后未發布聲明。在3月4日的阿拉伯國家緊急峰會之后,埃及總統塞西于5日宣布,埃及提出的計劃已獲得阿盟一致認同。該計劃預計五年內投入530億美元,在2030年前重建加沙而不撤離其人口,“維護了巴勒斯坦人民重建國家的權利,并保障了他們在自己土地上的生存”。
埃及方案提倡國際合作解決。據美聯社消息,阿盟主席艾哈邁德·阿布·蓋特稱峰會的最后公報將呼吁聯合國安理會“在加沙和被占領的約旦河西岸部署國際維和部隊”。非盟和歐盟也不反對該計劃。
然而,這份計劃甚至尚未對永久?;鸷桶屠账固躬毩⒔▏鞒鰪娪脖響B,就在放出風聲后當即遭到特朗普政府的拒絕。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發言人休斯在周二晚間聲明“特朗普總統堅持重建沒有哈馬斯的加沙的愿景”,并表示埃及的提議并未解決加沙目前不適合居住的現實問題。
兩種方案的爭議點實質為是否從根本上改變加沙人口結構。一方面,美國方案作為施壓的重要內容,已起到一定“效果”。罔顧國際法實施大規模人口遷移的主張,對美國來說也是史無前例的“突破”,成功制造了措手不及的驚愕和居高不下的熱度。另一方面,改變人口結構在一定程度上呼應了以色列極右翼長久以來的“人口焦慮”,即擔心“圣地”的非猶太人口增長會超過猶太人口,進而影響國家屬性,還稱之為“定時炸彈”、“以色列的絕路”等等。
當然,無論哪一種方案都必須建立在沖突結束的基礎上。然而隨著加沙?;鹫勁械闹兄?,雙方回到原點、重新陷入無盡暴力循環的風險與日俱增。
“吞食金絲雀的貓”
無論本輪沖突是結束還是重啟,主動權依然掌握在以色列手中。以色列并不希望陷入“無盡戰爭”泥潭,而是選擇與美國聯手對巴勒斯坦及周邊阿拉伯國家施加壓力,以期在談判中占據更有利的位置。這種策略不僅可能使得最終達成的和平協議條款更傾向于己方,還可能為未來與周邊阿拉伯國家的關系拓展先行抓取更多籌碼。
內塔尼亞胡像一只“吞食金絲雀的貓”——《國土報》如此形容與特朗普會見后的以色列現任總理,喻其獲利頗豐。美國新政府也確實在多方面為內塔尼亞胡政府減壓,也為其未來行動大開方便之門。
其一,約旦河西岸定居點擴張壓力減輕。特朗普移除了拜登政府對于西岸非法定居者的制裁。而在他就職典禮的第二天,以色列安全部隊就在西岸發起了“鐵墻行動”,先發制人抓捕“恐怖分子”,造成大量巴勒斯坦平民流離失所。
其二,兩國方案約束力大減。巴勒斯坦獨立建國作為解決方案逐漸被邊緣化,人們的注意力被“接管”、“遷移”等更具爭議性的內容吸引。而“兩國方案”早已不被美以兩國現政府高層提及。
其三,人道主義援助壓力減輕。近日,以色列已宣布關閉加沙過境點,阻止人道主義救援物資進入。這既表達了其對“延長第一階段”的訴求強硬堅持的立場,也可減少在未來戰火重燃時對加沙境內國際存在的顧慮,避免如“世界中央廚房”等組織的悲劇及其帶來的沉重輿論負擔。
特朗普競選期間一直延續了強烈的親以立場。他還曾敦促內塔尼亞胡加快在加沙的軍事行動,“兩個月結束沖突”;同時警告哈馬斯,如果戰爭持續到他就職之后,后者就將面臨“嚴重后果”。第一任期內,特朗普通過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并搬遷美國大使館、承認以色列對戈蘭高地的主權等舉措,打破了美國傳統上相對追求平衡的中東政策;第二任期以來,更未提出明確的“中東和平”路線圖,而是給予了以色列更大的支援力度和發揮空間。
在以色列國內,內塔尼亞胡政府面臨的政治壓力也有所舒緩。司法改革、腐敗指控等在戰時狀態下不再引人矚目,對去年“10·7”襲擊事件的追責調查也暫不涉及政治領導層。甚至中左翼反對派都提出“打破常規思維”,避免批評國防軍在加沙的行動。
內外壓力下降,內塔尼亞胡政府更缺乏妥協的動機。這種“鷹派”立場也有利于凸顯美以特殊關系、增強執政聯盟凝聚力。知名右翼高官本-格維爾和斯莫特里赫表示支持特朗普的加沙人口重新安置計劃,另有民調顯示,該計劃得到了以色列多數右翼選民的支持。
“交易的藝術”?
對于特朗普而言,擬定加沙計劃或許就像進行商業交易。1987年,特朗普在半自傳《交易的藝術》中自豪地描述了如何施壓并達成交易:首先提出一個遠超預期的目標,令對手驚慌失措;而后通過反復無常和大肆宣傳,不斷增強壓力,渲染危機感;最終對手被迫匆匆接受條件,達成己方目的。特朗普提出并堅持“接管加沙”,美以在輿論宣傳上緊密配合,迫使其他斡旋者倉促應對,一時落于下風。
而在特朗普的認知中,無論如何極限施壓,交易完成后雙方都可以握手言歡。似乎只待加沙沖突結束,美國就可以立即推進“亞伯拉罕協議”框架下的阿以合作,讓中東盟友分攤安全責任,進而更專注大國競爭,走向“再次偉大”。
然而,在重大國際問題上的過度施壓,所帶來的消極影響難以估量。短期內,美國看似通過大力支持以色列速成停戰目標,實現巴以問題的“突破”;但代價是巴以問題偏離根本性解決、美國調解信譽的損耗,以及加沙人道危機的深化,更可能為未來更大規模的危機埋下伏筆。一方面,永久?;鹉壳皝砜磳崿F希望渺茫,加沙仍在戰爭陰影籠罩下;另一方面,政治解決的困境或將催生暴力行為,強制人口遷移也只會導致民族矛盾復雜化、長期化。
“必須知道何時該離開談判桌”,這是特朗普“交易藝術”的關鍵。但此刻,談判桌碎裂的代價是巴以千萬民眾的長久安全,是不可承受之重。歷史經驗表明,巴以問題最終仍需回歸平等對話與利益交換,而非單邊強權的強制性秩序塑造。
(王利莘,上海社會科學院國際問題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