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講武談兵|美軍首次公開新遠程空空導彈,爭奪空中優勢“殺手锏”?
美國海軍航空系統司令部首次公開了正在研發中的下一代遠程空空導彈AIM-260的概念圖。美軍對該導彈寄予厚望,視其為未來空戰的“殺手锏”。

美國海軍航空系統司令部首次公開了正在研發中的下一代遠程空空導彈AIM-260的概念圖。
據環球網日前報道,為了應對未來超視距空戰的要求,美國正在加緊開發新一代AIM-260A超遠程空對空導彈。美國“動力”網站2月24日稱,美國海軍航空系統司令部在近日發布的武器研發項目介紹中,首次公開這種未來武器的外形設計圖。
事實上,美國早在20世紀90年代初期,就提出了代替AIM-120中遠程空空導彈的下一代——DRM項目。雖然該項目在2004年改為JDRADM/NGM項目,并且一直進行到2012年,卻最終因為未能達到美軍的要求而下馬。
此時,美軍現役主力中遠程空空導彈AIM-120盡管不斷進行改進升級,但是在其他國家研發的新一代空空導彈面前卻已經完全失去了性能優勢。于是,美軍在2017年不得不重起爐灶,啟動了JATM項目,其成果就是頗為神秘的AIM-260空空導彈。
相比AIM-120,AIM-260最為明顯的技術特點就是兩個“更”——更遠、更小。下面,我們就從這兩點對該型導彈進行分析。
射程更遠
空空導彈研發的初衷,就是能夠在比機槍、機炮乃至航空火箭更遠的射程上擊落敵機。因此,自20世紀50年代中期以美國AIM-9B和蘇聯K-5為代表的第一代實用型空空導彈問世以來,歷代各型空空導彈都將射程作為最核心的性能指標之一。特別是隨著雷達制導超視距空空導彈在20世紀70年代開始服役,更是將射程一舉提升到100公里以上。在2023年2月3日,俄羅斯空天軍一架蘇-30SM重型戰斗機發射一枚R-37M遠程空空導彈,在130公里距離上擊落了烏克蘭空軍一架蘇-27戰機,創造了新的空空導彈擊落敵機的射程紀錄。
事實上,無論是第五代乃至第六代隱身戰機,還是第四代非隱身戰機,裝備射程更遠的先進遠程空空導彈,在盡可能更遠的距離上擊落敵機,同時盡可能避免進入到與敵機的視距內格斗空戰(也就是俗稱的“狗斗”),都是最大程度保證自身安全的最好方案。
所以,曾經有人設想未來的大規??諔鸹旧暇褪请p方戰斗機群在上百公里的距離上進行遠程空空導彈對射,都心照不宣得不進入視距內空戰??凑l在對射中剩余更多的戰機,基本上就可以鎖定最后空戰的勝局。盡管這個場面看似很“無聊”,再也沒有二戰乃至20世紀80年代之前視距格斗空戰那種驚心動魄的精彩畫面,但這可能是未來空戰最真實的寫照。
那么,對于第五代乃至第六代隱身戰機來說,空空導彈的射程還具有更為重要的意義。隱身戰機本身由于要兼顧隱身、內部載荷、飛行性能等各方面性能的需要,都要進行一定的取舍。比如,F-22A的隱身和機動性都不錯,但是外形尺寸小,導致航程非常有限,幾乎是現役五代戰機中最“短腿”的一個;而蘇-57的航程、航電系統以及機動性不錯,隱身性能就差點意思,所以要強調與敵方隱身戰機進行視距格斗來取勝。
從未來發展來看,隱身、航電以及升限、速度都將是第六代戰機的核心性能,相對來說第四代以及某些第五代戰機所注重的亞音速機動性能,也就是“狗斗”能力就變得不再重要了。利用射程越來越遠的遠程空空導彈,第五代乃至第六代隱身戰機完全可以在敵方根本沒有任何察覺的情況下,“千里之外取敵上將首級”。
正是考慮到這一點,美軍在對AIM-260空空導彈提出的最大射程指標上,很明確地表示不設上限要求,但是必須有下限,即100英里(約為161公里)。根據目前公開資料,AIM-120的主要型號之一——AIM-120C-5的最大射程為105公里。那么,這就意味著AIM-260空空導彈的最大射程至少比AIM-120C-5提升50%以上。在基本保持與AIM-120基本相同的178毫米彈徑以及3.65米長度的前提下,洛·馬公司如何在AIM-260空空導彈的研發中實現如此大幅度的射程提升,外界還不得而知。不過,提升空空導彈射程的相關技術都已經在不斷推進當中,比如采用雙推力固體火箭發動機以及固體推進劑性能、工藝的大幅進步等。

F-22A戰斗機發射AIM-260導彈設想圖。雖然該導彈性能提升不少,但是與其他國家先進同級別導彈相比,并沒有明顯優勢,而且一些國家已經裝備了超遠程空空導彈,可以對美軍的空戰體系進行破壞性打擊,因此,AIM-260更多是美軍追趕他國的產物,美軍的空中優勢正被不斷削弱。
尺寸更小
自從F-22A確立了世界第五代隱身戰機的設計模板,特別是設置了內部彈艙,可實現機載制導彈藥的全部內置化后,如何盡最大可能性提升隱身戰機的內置載彈量,就成了擺在各國航空設計人員面前一個亟待突破的難題。一旦隱身戰機內部彈艙的尺寸和有效容積確定后,基本上不會再有任何大的改動了。所以,要增加隱身戰機內部載彈量,就只能在機載制導彈藥上做文章。
一般來說,隱身戰機能夠在內部彈艙掛載多少枚彈藥,與彈藥本身的尺寸密切相關。具體來說,是由彈藥的寬度而非長度決定內部彈艙的掛彈數量。這是因為隱身戰機內部彈艙在長度上要受到很多的限制,主要是機體長度以及內部結構、設備的布局,而在寬度上能夠拓展的空間相對更多。所以,包括美國、中國以及韓國、土耳其等國設計的隱身戰機,其機腹彈艙都是長方形,掛載的彈藥則是橫向一字排開。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彈藥的寬度更小,則能夠掛載的數量也會更多。
同樣以AIM-120為例,早期A/B型主彈翼的翼展為533毫米,尾部舵面的翼展為635毫米,再加上主彈翼和舵面都不可折疊,如果將其原封不動掛載到F-22A的機腹彈艙,則最多只能掛載4枚。為此,雷神公司應美國空軍要求,在A/B型基礎上為F-22A研發新的改進型,這就是C型。為了盡可能增加掛載數量,雷神公司將C型主彈翼和尾舵的翼展都大幅縮小,前者為445毫米,后者為447毫米,基本上相差無幾。由此,F-22A隱身戰機在機腹彈艙可以輕松掛載6枚AIM-120C空空導彈,再加上兩側彈艙各掛載1枚AIM-9近距空空導彈,則基本上達到了最起碼的空戰載彈量要求。
而到了AIM-260,從美軍公布的概念圖上可以看到其徹底取消了主彈翼,僅保留尾部舵面。而且,尾部舵面的翼展很可能更小。如果AIM-260尾部舵面的翼展能夠進一步縮小到335毫米,則F-22A的機腹彈艙完全可以掛載8枚。再加上AIM-260空空導彈在射程、速度、制導系統等方面的大幅提升,這8枚導彈很可能會讓F-22A的作戰性能得到一次新的飛躍。
但任何事物都有正反兩面。AIM-260縮短翼展使得掛載數量得到增加,同時還會降低阻力和重量,這是好的一面,但反過來很可能會造成一定的不利影響。因為主彈翼本身發揮的作用就是為導彈提供一定升力,而且還要呈十字形布置,為的就是在任何飛行姿態下都能保證至少有一對彈翼可以產生升力。將主彈翼取消,對于遠程空空導彈這種需要長時間、長距離飛行的空氣動力學飛行器來說,如何抵消和克服重力的作用而不至于下墜,就是一個難題。

為了替代AIM-120,AIM-260采用了一些新技術,以提高射程。
此前,只有英國研發的AIM-132空空導彈采用這種近似“光桿”的無彈翼設計。但是,AIM-132作為近程格斗空空導彈其射程和飛行時間都很短,在飛行過程中可以利用推力矢量裝置來實現推力偏轉,抵消重力。對于AIM-260這種遠程空空導彈來說,如果采用類似的辦法是不太可行的,必然會無謂消耗掉大量的固體推進劑。
所以,筆者猜測,洛·馬公司很可能在AIM-260空空導彈的飛行彈道設計上想辦法,也就是采用彈道導彈常用的高拋物線彈道。可以設想,AIM-260空空導彈飛離戰機發射架后,并不是按照最短的飛行路線直奔預定目標而去,反倒是先高速向更高空處爬升,達到預定高度后“滑”向目標區域。這種高拋彈道既可以大幅提升AIM-260空空導彈的射程,也能夠在相當程度上克服無彈翼帶來的無升力影響。因為AIM-260空空導彈本身就有高度上的勢能優勢,從上向下攻擊目標時也無需彈翼提供升力。很多型號的地空導彈/艦空導彈攔截低空飛行的目標時,常常會采用這種高拋攻擊模式,但是其如何在空空導彈上實現,需要進一步觀察。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