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社論】增長目標5%體現“穩與進”

3月5日上午,國務院總理李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今年國內生產總值的預期目標是增長5%左右。此外,城鎮調查失業率預期控制在5.5%左右,城鎮新增就業目標為1200萬人以上。
作為世界上最重要的經濟體之一,中國的年度GDP增長目標,始終牽動著全球目光。面對全球其他主要經濟體增長預期普遍下調的態勢,中國自2023年起,連續三年都設定了5%左右的增長目標,展現了對自身經濟韌性的戰略判斷。
發展經濟更像一場賽程漫長的馬拉松,需要穩健的長期主義步伐。特別是在2025年一開年中國科技產業形勢向好、各個產業增速提振的基礎上,繼續延續5%的目標定位,也可見決策層穩增長、穩預期的宏觀調控戰略定力。
回望過去的一年,面對多重超預期因素沖擊,中國經濟依然展現出了強大的韌性和活力。GDP增長5%,經濟總量達到134.9萬億元;居民消費回暖、制造業投資提速、外貿“新三樣”崛起等多方面利好變化,已經充分證明5%左右的GDP增長目標,正在成為經濟新常態下的合理中樞,是支撐高質量發展的必要保障。
要看到,2025年繼續維持5%左右的目標不是簡單地重復去年,而是在深刻把握穩與進、質和量的關系的基礎上,與時俱進作出的科學、理性判斷。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強調,完成好今年目標任務,要緊抓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在房地產深度調整帶來的壓力尚未完全釋放、地方債務化解進入攻堅期、新舊動能轉換仍需時間等大背景下,保持目標連貫性既能穩定市場預期,也為深化改革騰挪出必要空間。
近期的一系列重要會議,以及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都反復強調“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從這一角度來看,5%左右的宏觀目標背后,是財政、貨幣、產業、區域政策的協同發力,是對“穩中求進”方法論的一以貫之。
當然,在今天中國經濟體量的基礎上,要實現5%左右的增長目標,并不容易,必須付出艱苦努力。在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加劇、外部環境復雜多變的大背景下,這一目標的提出,體現了決策層對于穩增長與調結構之間平衡點的深刻考量。
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未來要有效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風險,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底線。風險處置需要國民經濟保持量的合理增長,即GDP要有一定的增速,此外,投資、消費信心的恢復也需要一定的時間和空間。在這種情況下,5%左右的宏觀增速目標,反過來也能夠成為提振微觀主體預期和信心的利器。
正如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所指出的,經濟增長預期目標為5%左右,既是穩就業、防風險、惠民生的需要,也有經濟增長潛力和有利條件支撐,并與中長期發展目標相銜接,突出迎難而上、奮發有為的鮮明導向。就此而言,5%左右的增長目標,也讓我們對2025年更加充滿信心和動能。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