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馬上評|AI換臉擬聲被濫用,“雷軍的煩惱”怎么解
全國人大代表、小米科技董事長兼CEO雷軍3月4日公開了今年兩會的5條建議,其中“加強‘AI換臉擬聲’違法侵權重災區治理”尤為引人關注,因為他本人就是AI換臉擬聲的“深度受害者”。
去年國慶長假期間,短視頻平臺上曾經出現大量“雷軍AI配音”的惡搞視頻,涉及堵車、調休、游戲等熱門話題,不僅言辭犀利,還常爆粗口,引得網友紛紛涌到雷軍微博下發問“最近你怎么在罵人”。對此,雷軍還專門發視頻,呼吁大家不要再惡搞。

雷軍個人賬號截圖
中招的不只是雷軍,現在很多互聯網平臺,都有大量用AI移花接木、惡搞名人的音視頻。還有AI魔改經典老劇,用AI生成的“假名人”來帶貨,也是利用了換臉擬聲技術。
人工智能深度合成技術的快速發展,推動了“AI換臉擬聲”在影視、廣告、社交等領域廣泛興起,成為社會喜聞樂見、傳播力強的技術應用。但正如雷軍所指出的,“AI換臉擬聲”不當濫用也成了違法侵權行為的重災區,易引發侵犯肖像權、侵犯公民個人信息以及詐騙等犯罪行為,帶來社會治理風險。
此次雷軍作為“受害者本尊”,以全國人大代表的身份將這個嚴肅話題帶到全國兩會上,提出治理建議,可謂恰如其分,很有說服力。
有網友可能會問,不就是惡搞一下名人,值得這么緊張嗎?事實上,這絕不是件可以一笑而過的事。如果說從前礙于技術的問題,“AI換臉擬聲”還有比較明顯的破綻,而現在通過合成技術生成的AI數字人,形態自然、語言流暢,在特定環境下已經和真人無異,讓人難以分辨。
而且,網絡上已經出現了不少違法亂象:比如冒充名人與中老年人接觸,誘使他人轉賬;自稱是單位領導,要求他人匯款;甚至還有人通過AI技術編造險情、災情等,以此博取流量。如果放任“AI換臉擬聲”不當濫用,很有可能帶來社會治理的風險,下一個受害者也許就會是我們的親人、朋友。
我國目前對于AI合成技術已經作出了一些規定,例如《互聯網信息服務深度合成管理規定》《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暫行管理辦法》等,明確要求深度合成服務提供者落實信息安全主體責任,使用者不得濫用深度合成服務。
但治理AI換臉擬聲也存在一些法律和技術上的難題。比如真要追責,取證困難,需證明視頻真實性、來源及目的;主觀性認定困難,需證明行為人明知違法,且證據標準高。就拿雷軍來說,很多惡搞他的AI視頻已經明顯越過了開玩笑、玩梗的界限,損害了其個人形象,但真要一個一個去“較真”,其實并不容易。
就現階段而言,一方面,平臺理應強化主體責任,對用戶發布的內容進行審核,及時處理違法信息;另一方面,也應該在法律層面盡快制定AI行業行為準則和道德規范,推動行業自律和技術應用的倫理合規性。
“AI換臉擬聲”被濫用,其實只是人工智能技術帶來的治理挑戰之一。在3月4日人大首場發布會上,發言人婁勤儉也坦言: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也伴隨一系列難以預知的風險挑戰,在安全、社會治理、道德倫理等方面帶來眾多新課題,“中國政府高度重視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和風險防范”。
因此,對于AI我們既要保持開放包容的心態,將其用好、發展好;對于新技術、新應用帶來的種種問題,也要堅持在發展中治理,明確使用AI技術的底線和紅線,真正讓科技向上向善、為人類服務。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