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張平文委員:加快構建基礎學科拔尖創新人才早期培養體系
中國教育報訊(記者 程墨 王陽)近年來,我國通過系列舉措不斷提升基礎學科拔尖創新人才自主培養能力。全國政協委員、武漢大學校長張平文認為,面向強國建設目標,人才儲備仍需強化,特別是在基礎學科拔尖創新人才的早期發現、貫通培養等方面仍存在突出矛盾。
在調研中,張平文發現矛盾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一是早期培養缺位,理念亟待糾偏。國家高度重視教育公平,但對有天賦的學生缺乏早期針對性培養,因材施教不足。同時,部分學生以升學為目的參加學科競賽,功利化傾向也制約了競賽這一早期培養發現機制的良性發展。二是數智教育銜接斷層,大中協同機制仍待完善。目前大中數智教育銜接還遠不夠,中小學數智教育體系不健全,大學有較好的基礎和師資,但對中小學支撐不足。三是選鑒渠道狹窄單一,戰略需求對接有待加強。目前我國的基礎學科拔尖創新人才選鑒渠道,以個別高校的“少年班”“英才班”“卓越計劃”等為主,覆蓋范圍十分有限。從現階段國家戰略需求來看,在空天信息、量子計算等領域,尚未建立明確的選拔和培養通道,早期培養布局不足。
基于上述問題,如何構建基礎學科拔尖創新人才早期培養體系?張平文建議:一是要重視學科競賽選才功能,建立基礎學科拔尖學生早期培養機制。引導社會正確認識學科競賽,破除以升學為目的的功利化傾向,以賽育才選才,及早發現“好苗子”。
二是要構建大中銜接協同體系,推進數智教育向中小學下沉。張平文提出,在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構架中,強化大學與中小學的銜接協同,共同打造數智教育貫通課程鏈,系統增強數智思維,加強適應時代變化的拔尖創新人才培養。
三是要拓寬戰略導向的選鑒通道,打造急需人才培養新模式。張平文建議,聚焦空天信息、高端芯片與軟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進制造和國家安全等國家重大戰略和關鍵領域,依托相關高校學科優勢,適當擴大“英才班”“綜合評價招生”等選鑒渠道和范圍,在“強基計劃”中增設空天信息等急需領域,開通“綠色通道”,給予高校更大招生自主權。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