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美機構發布入侵物種名單 這種“巨鼠”成頭號威脅
據環球時報消息,美國魚類和野生動物管理局主要負責管理美國魚類、野生動植物和自然棲息地。該機構日前發布了一份入侵物種名單并建議民眾通過狩獵和烹飪等方式,控制這些“不受歡迎”的物種數量。
據《紐約時報》2日報道,位居名單榜首的入侵物種是“巨鼠”海貍鼠。這是一種大型半水生嚙齒類動物,原產于南美洲的沼澤地,20世紀30年代被毛皮商人引入美國。在毛皮市場衰退后,許多海貍鼠被放歸野外,隨后在美國多個地區迅速繁殖,尤其是在墨西哥灣沿岸、大西洋沿岸、太平洋西北部和加州部分地區。具體數量目前暫未公布。
據了解,一只成年海貍鼠的體重可達7公斤至9公斤,而他們一天可以吃掉相當于自身體重四分之一的食物。它們大量取食維持沼澤地穩定的本地植物,導致沼澤地侵蝕和棲息地喪失。它們還喜歡啃食農作物,并可能傳播疾病,對農業生產和生態環境構成潛在威脅。
該機構在社交媒體上表示:“它們不停地咀嚼和挖洞,破壞了維持沼澤穩定的植物,導致濕地看起來就像災難電影里的場景。”

海貍鼠 圖源:美國魚類和野生動物管理局
據悉,政府環保人士希望通過推廣海貍鼠的美味,鼓勵當地獵人參與控制其數量。該機構將海貍鼠肉描述為瘦肉且味道溫和,類似于“兔子或火雞的深色肉”。
報道稱,路易斯安那州上個月舉辦了一年一度的海貍鼠烹飪大賽,吸引了大約500人參加。
除了海貍鼠,美國魚類和野生動物管理局的可食用入侵物種名單上還包括蛇頭魚、綠鬣蜥、亞洲鯉魚和野豬。這些物種的引入和擴散對本地生態系統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響。
該機構在一份公共咨詢報告中指出:“最大的生態噩夢就是那些不屬于這里的生物。入侵物種戰勝了本地野生動物,破壞了棲息地,擾亂了生態系統。但我們不應該只是抱怨它們,而應該把它們列入菜單。”
來源:綜合環球時報、 大洛杉磯LA;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本圖文不做商用,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