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婁勤儉作為大會發言人再次亮相全國人大首場發布會
早春三月,發言人婁勤儉再次亮相全國人大首場發布會,回應社會關切。
2025年全國兩會啟幕之際,根據會議安排,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于3月4日(星期二)12時在人民大會堂新聞發布廳舉行新聞發布會,由大會發言人就大會議程和人大工作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提問。
據全國兩會新聞中心消息,目前已有3000多名中外記者報名采訪全國兩會,其中境內記者2000多名,港澳臺記者和外國記者1000多名,記者報名數量比去年有進一步增長。
澎湃新聞注意到,婁勤儉現任第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外事委員會主任委員。這是他第二次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發言人(簡稱大會發言人)角色出席發布會,將再次直面中外媒體提問。
首位有地方主政經歷的發言人
在去年的全國人大首場記者會上,婁勤儉用1小時36分鐘回答了中外記者13個提問,話題涵蓋人大制度、立法工作、國防預算、外交政策、科技競爭、代表工作等領域。其中,立法、外交、經濟成為重中之重。
對于“首秀”表現,他在記者會結束后回應:“這取決于記者和社會的評價,打幾分你們說了算,我希望可以得高分。”
作為全國人代會的第10位大會發言人,婁勤儉長期在中央部委工作,先后擔任陜西、江蘇省委書記。
公開信息顯示,婁勤儉出生于1956年12月,漢族,貴州桐梓人,研究生學歷,工學博士學位,教授級高級工程師,1975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73年8月參加工作。
婁勤儉曾先后任職電子工業部、信息產業部、工業和信息化部,2010年由工信部副部長調任陜西省委常委、副省長,2012年12月任陜西省委副書記、代省長,2013年1月任省長,2016年3月任陜西省委書記。2017年10月,他調任江蘇省委書記,至2021年10月卸任。
2021年10月,婁勤儉任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2023年3月,任第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外事委員會主任委員。
在婁勤儉之前擔任過全國人大大會發言人的有9人,分別是:曾濤、姚廣、周覺、曾建徽、姜恩柱、李肇星、傅瑩、張業遂、王超。其中,傅瑩是全國人大大會歷史上的首位女性發言人。
澎湃新聞觀察到,從歷屆大會發言人履歷來看,一般由省部級官員出任,他們大多曾在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擔任主任委員或副主任委員,長期從事外交工作或曾從事過新聞宣傳工作。值得關注的是,婁勤儉是歷任者中首位有地方主政經歷的大會發言人。
涉外立法、對外開放議題備受關注
目前,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由主任委員、副主任委員若干人、委員若干人組成。其中,現任主任委員為婁勤儉,副主任委員分別為傅自應、郝平、王超、郭雷、許甘露、王可。
該委員會具有十項職責,包括審議有關涉外法律以及我國同外國簽訂或廢除條約、協定等議案,以外事委員會名義、外事委員會發言人或其他適當形式,就涉華重大問題對外表態等等。
比如,2024年12月25日,針對美方將“2025財年國防授權法案”簽署成法,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發言人發表談話。
發言人表示,該法案涉華消極條款繼續渲染“中國威脅”,鼓噪對臺軍事支持,打壓中國科技和經濟發展,限制中美經貿往來和人文交流,粗暴干涉中國內政,損害中方主權安全發展利益。
“中美關系穩定健康可持續發展既關乎兩國人民,也關乎人類前途命運。中美兩個大國難免有些矛盾分歧,但不能損害彼此核心利益,更不能搞沖突對抗。”前述談話表示,臺灣問題、民主人權、道路制度、發展權利是中方紅線,不容挑戰。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4年全國人大首場發布會上,婁勤儉也回應了公眾普遍關注的中美關系問題。他說,中美關系穩下來、好起來是大家普遍關注并期待的,中方的態度一以貫之,就是“相互尊重、穩定、健康、可持續發展”。
澎湃新聞注意到,在對外開放方面,近年來,全國人大常委會先后制定和修改了多部涉外法律,為保護在華外國人和境外企業、組織的合法權益提供了法律依據。
婁勤儉當時表示,中國將堅持在法治基礎上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在擴大開放中推進涉外法治建設,不斷夯實高水平開放的法治根基。
公開報道顯示,2024年6月,人大涉外立法工作培訓班在西安開班。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主任委員婁勤儉在主持會議時指出,要推動扎實做好新時代涉外立法工作,更好服務高水平對外開放。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