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廣東環境廳受理廣州港20萬噸航道工程環評,將拓寬出海航道
廣東省生態環境廳網站3月3日發布《廣州港20萬噸級航道工程環境影響報告書受理公告》。該工程環評報告書顯示,廣州港 20萬噸級航道工程位于珠江口伶仃洋,北起廣州港南沙港區龍穴島作業區(伶仃航道折點 G),南至內伶仃島西側水域。航道總長 24.1 公里,通航寬度 460米,設計底高程-17.0 米,疏浚工程量約 2657.81 萬立方米,工程施工工期為 2年,總投資約 30.95 億元。

來源:環評報告書
環評報告書介紹了項目的由來:廣州港大型集裝箱泊位主要集中在南沙港區南沙作業區,現有廣州港南沙作業區以南長約 66.7km 的出海航道,可滿足 10 萬噸級集裝箱船與 15 萬噸級集裝箱船(不滿載,營運吃水控制在 14.5 米以內)雙向通航的要求,但也僅能滿載20 萬噸級集裝箱船(減載)與 5 萬噸級以下船舶雙向通航的要求。隨著 20 萬噸級船舶進出港艘次的大量增長,20 萬噸級船舶將與對向行駛的 5 萬噸級以上船舶相互制約,延長船舶等待航道時間,增加港口及航運公司運營成本,加大航道安全管理風險。因此,為加快將廣州港打造成世界一流港口、國際航運樞紐,促進“粵港澳大灣區”和廣東自貿區的快速發展,迫切需要對廣州港出海航道進一步拓寬。
廣州港 20 萬噸級航道工程位于珠江口伶仃洋,工程按滿足 20 萬噸級集裝箱船(限制吃水)與 15 萬噸級集裝箱船(限制吃水)雙向通航的標準建設,對現有航道進行拓寬,維持設計底高程-17.0m 不變。
環評報告書認為,項目對涉及海洋生態一般敏感區、生物資源、中華白海豚等重要物種影響程度均為“中”,對特殊生境無影響。項目海洋生態影響程度為“中”,必須采取有效的生態保護和修復措施,對周邊海洋生態的影響程度降低至可接受范圍內。
工程距離中華白海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實驗區邊界最近約 4.0km,距緩沖區 2.2km,距核心區6.0km。均不涉及中華白海豚覓食、幼豚集中分布區和核心棲息地。航道工程對中華白海豚的影響主要來自于因底棲生物和漁業資源的損失而造成的中華白海豚食物資源損失、施工和運行期間水下噪聲對中華白海豚的干擾以及船舶對中華白海豚的撞擊風險。這種影響可以通過嚴格控制挖泥船數量、避開魚類繁殖期施工、增殖放流等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從而使中華白海豚種群生存不會受到長期的影響。
根據相關研究和監測結果,航道工程施工和營運期間的噪聲主要分布于較低頻段,因此航道工程施工和營運期噪聲對中華白海豚的影響相對有限,通過避開中華白海豚繁殖季節施工、控制施工船只數量、限制船速、配備觀察員等方式能夠有效降低噪聲對中華白海豚的影響,同時有效防止中華白海豚被船只撞傷在加強施工管理和跟蹤監測,嚴格落實相關環境保護和生態修復條件下,航道工程建設對中華白海豚及其生境的影響較為有限。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