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收到特殊來信,南京全城接力:烈士時隔72年后有望魂歸故土
“首先這是我的職責所在,其次我是退伍軍人,有老兵情懷,我覺得我有責任幫助這位家鄉烈士找到親屬。”談起這兩天幫助烈士尋親的經歷,孫祝安認為自己只是做了本職工作。
2月20日,南京郵政六合區分公司雄州投遞部收到了一封特殊的來信,收信人為“王慰華烈士”,而收件地址在目前看來并不存在——六合縣馬鎮區溝石村。
事實上,六合早在2002年就已撤縣改區,而目前六合也沒有“馬鎮區”。
信件備注稱:該烈士于1947年12月犧牲于菏澤戰役,“望郵遞員同志再辛苦一下,幫烈士找到家。”

信件寄自山東省菏澤市一座烈士陵園,并留有聯系人電話。


澎湃新聞(www.kxwhcb.com)記者撥打寄件聯系電話后得知,寄件者名叫張景憲,來自山東省菏澤市張和莊社區。
張景憲告訴澎湃新聞記者,在1947年那場菏澤戰役中,華東野戰軍某師136名無名烈士最終長眠于張和莊,安葬于現在的張和莊家西烈士陵園。
張景憲自己也曾是位軍人,參加過對越自衛反擊戰。2008年起,回到老家張和莊工作的他,決定努力讓無名烈士魂歸故里,并開始為他們尋找“回家之路”。
2014年清明節前夕,他在山東某集團軍的軍史館內有了重大發現,找到了當年菏澤戰役的烈士花名冊。
隨后,安葬在張和莊的136個無名烈士中,有57人得以明確姓名和當時的家庭住址。為了幫烈士找到家,張景憲便開始挨個寄信,“王慰華”便是其中之一。

那么,老六合縣的這位“王慰華”,其家屬現在在哪?看到70余年前的舊版地址,南京這邊的孫祝安也犯了難。
隨后,在公安部門的幫助下,他和馬鞍派出所馬集社區民警朱烈松一起,到和信件地址相對最為契合的尖山村溝石組進行了走訪,但沒有收獲。
21日上午,馬集社區的王長春提供關鍵線索稱,該烈士應為王殿華,而非“王慰華”。經過走訪,王殿華于1947年入伍并離家,在菏澤戰役中犧牲,但尸骨何存一直未知。
同時,經公安部門聯系檔案管理部門發現,六合縣此前確有“馬鎮區”,“溝石村”在1940年左右在老百姓口中叫“狗屎莊村”,就是王殿華所在的村。
孫祝安告訴澎湃新聞記者,經過研判,王殿華和信上的“王慰華”吻合度非常高。目前,王殿華的親屬已經和遠在菏澤的張景憲取得了聯系。
張景憲表示,因為年代久遠,紙質檔案模糊不清,“慰”字也可能是“殿”。他告訴澎湃新聞記者,近日他就將前往南京,和家屬當面確認此事。
另據《現代快報》報道,王殿華的同輩親屬中,目前健在的還有二嫂和妹妹,前者90歲,后者86歲。王殿華家屬表示,待身份正式確認后,希望前去將先烈遺骸遷回故土。
此外,澎湃新聞從南京郵政公司綜合辦公室獲悉,公司將會對孫祝安盡職盡責,幫助烈士尋找親屬的行為進行發文表彰,以及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