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朱同玉委員:創新藥研發周期長投資高,期待更多金融和政策支持
2025年全國兩會即將召開。作為一名來自醫療領域的全國政協委員,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副院長朱同玉此次參會關注的議題,涵蓋了生物醫藥創新、提高生育力、抗生素耐藥等。
“生物醫藥創新是科技創新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國際競爭的熱點之一,如何才能讓我們國家的生物醫藥創新更上一層樓?”朱同玉表示,近年來,中國生物醫藥產業創新能力顯著增強,在研新藥數量躍居全球第二位,“但同時我也注意到,當前,全球醫藥行業投融資規模在增長,但中國市場卻在下降,尤其創新藥投融資進入低谷,這或許將嚴重影響我國的生物醫藥創新可持續發展。”

在2025年全國兩會召開前,朱同玉接受媒體采訪。澎湃新聞記者 張呈君 圖
朱同玉還遇到過一名科學家,創辦了一家生物醫藥公司,正在研發罕見病領域的一款新藥,并且已經進入了II期臨床試驗,現有臨床數據顯示,初步療效甚至大幅度超過了國際上同類藥品。但由于遇到資金瓶頸,這名科學家一度賣掉自己的房子,將個人資產投入到藥品研發上去,“一款創新藥從研發到上市,過程很艱難,僅僅只依靠研發者一個人的資金投入,很難長久維系下去,這其實需要更多金融手段的支持、政策方面的支持。”
在朱同玉看來,創新藥研發周期長、投資大、風險高,對于投資方來說,無論是國資基金還是社會資本,都有著很多考量,“國際上一直有‘三個十’的說法,即成功研發一款新藥通常需要花費10年時間、投入大約10億美元、僅有10%的成功率,在當前資本市場本就不景氣的情況下,大家對創新藥的投資更為謹慎。”
負責高校科研成果轉化工作的朱同玉,近些年來接觸過不少投融資企業,他深有感觸:“過去,很多人主動找上門想‘投’創新藥,但現在都是‘搖頭’,從‘想投’到搖頭,這些變化這些年來很明顯,也是個很大的問題。”
朱同玉希望,通過政府支持、政府基金領投,能帶動、引導更多社會資本加大對創新藥,尤其是臨床急需創新藥的投資力度。“當前,國家提出要積極發展風險投資,壯大耐心資本(備注:耐心資本是指長期投資資本,泛指對風險有較高承受力且對資本回報有著較長期限展望的資金),來促進企業的創新發展,我們也希望國家能真正健全多層次金融服務體系,壯大耐心資本,更大力度吸引社會資本參與生物醫藥領域的投資。”
除了生物醫藥創新,朱同玉此次會議也將聚焦生育話題,“在生育率不斷下降的背景下,我們也看到了育齡女性面臨的生育困境,尤其是,3個月到2歲的嬰幼兒保育服務仍然是一大難題,而在這期間,女性的職業生涯也會受到影響,這需要一系列綜合措施的保障。”
抗生素耐藥也是朱同玉此次關注的話題之一。
他表示,中國是全球抗生素消費最大的國家?,抗生素耐藥問題尤其值得關注,“當前,新型抗菌藥物的研發速度遠遠趕不上耐藥細菌產生的速度,如果細菌不再對抗生素藥物產生反應,就會使感染更難治療,甚至產生‘超級細菌’,人類的死亡風險就會進一步加大。”朱同玉指出,當前,噬菌體療法為抗生素耐藥帶來新希望。這一療法利用噬菌體對細菌的特異性識別與裂解能力,能夠針對特定的超級細菌進行精準打擊,而不破壞正常菌群。
“歐美等國家已經在布局噬菌體療法相關賽道,我們國家也在開展同類研究,但希望能在政策上給予支持,更快地促進相關臨床技術的使用。”朱同玉說。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