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上海市民藝術夜校1651門課10日開搶,老年群體也能報班
備受期待的上海市民藝術夜校發布春季班課程,將于3月10日10:00啟動報名,4月初開學。澎湃新聞記者從今天的媒體溝通會上獲悉,今年夜校春季班計劃開設1651門課程,招生4萬人,三個“首次”引人關注:夜校首次開出面向56-70歲人群的中老年班;首次在江蘇省常州市設上海市外教學點;首次出現職業考證班,插花師、收納整理師等課程可納入考證課程積分。

拓展年齡、地域范圍,首設考證班
此前,夜校將報名學員年齡限制為18歲到55歲。“隨著夜校持續火熱,我們收到不少56歲到60歲之間的職工來電表示,他們的年齡超過夜校報名范圍,也無法參加工作日白天開班的老年大學課程。” 上海市群眾藝術館黨總支書記、館長吳鵬宏表示,為解決這部分職工“兩不靠”的難題,同時也為延遲退休做好公共文化服務保障,夜校經研究首次推出中老年班。
夜校中老年班在16個分校推出50門線下課進行試水,第一期擬招收1300人,內容涉及形象管理、生活類手工、聲樂、舞蹈、書畫、養生等,年齡在56歲至70歲的中老年人均可報名參加,線上所有課程的報名年齡也延伸至70歲。其中靜安分校全區開設9門中老年班課程,總校和嘉定分校也分別開設6門課程。夜校向著構建全齡段藝術教育新格局邁出新的步伐。

上海市群眾藝術館官方微信已可查看課程
今年,夜校還向長三角延展,首次開出上海市外教學點。江蘇省常州市工人文化宮成為上海市民藝術夜校的第一個市外分校,他們為上海市民帶來獨具常州文化特色的“留青竹刻”和“砂紙畫”線上課程。“留青竹刻”是常州的國家級非遺項目,常州是留青竹刻的發祥地,著名鑒賞家王世襄在其編著的《竹刻》一書中介紹了全國五位頂尖竹刻家,常州占其四。
據悉,常州市工人文化宮常年承辦“常州職工夜校”,此次線上課,他們派出了兩位老師徐敏和范千里授課。徐敏師承留青竹刻代表性傳承人范遙青,作品曾受邀參加法國盧浮宮世界非遺展;范千里則是范遙青嫡孫。“砂紙畫”是一種使用油畫棒在打磨用的砂紙或砂布上進行創作的藝術形式,色彩鮮艷、顆粒細膩。授課老師謝偉是中國教育學會美術教育專業委員會會員、美術高級教師,他在全國首創“砂紙畫”教學,創立“謝偉砂紙畫教學創研基地”。

上海市民猶記得,曾經夜校是年輕人提升職業發展技能的課堂。今年夜校春季班,市民藝術夜校徐匯分校首次開設考證班,帶來一波“回憶殺”。不過這次夜校帶領學員考的不是學歷證書,而是各種與時代契合的新職業技能。
徐匯區徐房學校、現代食品職業技能培訓中心、世承進修學院、圣愛中智小語種教學點分別開設插花師、收納整理師、咖啡體驗、小學教師資格證考前輔導、西班牙語的考證積分班。考證班的十二次課將計入考證課程積分,如學員需要考證,可繼續在該機構另行報班上完其余課程后參與考試。
考證需要較長時間的專業學習,而夜校課程提供了入門的體驗,“讓市民親身感受這些技能是不是自己喜歡、需要的。”上海市群眾藝術館副館長徐皓表示,課程豐富的夜校被年輕人看作放松身心的心靈補給站,“隨著考證班開設,我們希望讓夜校真正成為市民的‘能量補給站’。”
融入文旅商體展,推出更多課程
2025年上海市民藝術夜校春季班持續擴容,以上海市群眾藝術館為總校,聯動各區設立41個分校,計劃開設496個教學點位、1651門課程、招生4萬人,開設線上課程81門、線下1570門,免費云體驗課程上新40門。
夜校進一步整合各類資源,加強政企聯動,深化與公共文化場館與藝術機構、高校的合作,拓展文旅商地標、產業園區、樓宇等城市公共空間,開設線上線下多門類藝術課程。
今春加入夜校的上海高校日益增加。學校向社會敞開大門,夜間差異化向社會學員開放,提升了教育資源利用率。在上海大學和同濟大學之后,今春又有上海體育大學、上海海洋大學、上海杉達學院三家高校加入夜校,各校依據自身優勢,由高校教師、非遺傳人牽頭,推出八段錦,素描、書法等課程。如上海體育大學派出上海體育大學武術專業全國太極拳推手冠軍、國家一級裁判員、陳氏太極拳第十三代傳人謝慶寶老師開設八段錦課程;上海海洋大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高雪開設素描課程;上海大學文化遺產與信息管理學院特聘副研究員,中國古陶瓷學會會員鐘燕娣講授《中國文物鑒賞》等,希望為夜校學員帶來更專業的體驗。
今年夜校更深入地融入文旅商體展。如新長寧東展教育通過與各品牌聯動,在繽谷廣場、西郊百聯、IBP國際商務花園等商圈都設置了夜校教學點。IBP國際商務花園教學點,地處“臨空經濟園區”核心區域,是一個集辦公、商業等多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園區,園區內綠化覆蓋率高,生態環境優美,推出服裝配飾、創意胸針等五門課程;分校今年還在虹橋人才公寓設置了教學點,虹橋人才公寓是長寧區保障性租賃住房項目、青年人在上海的理想棲息地,共有超過5400套住房。教學點推出瑜伽肩頸理療、家庭收納等九門課程。
夜校也新增諸多商圈教學點,助力文旅商體展融合發展。
“今年我們的課程種類上持續豐富,涵蓋生活美學、非遺傳承、藝術表演、語言文化類等多個領域。” 新長寧東展教育董事長張偉介紹,今年新增了虹橋人才公寓、IBP 國際商務花園等新的教學點,“經過半年的積累,我們看到夜校給商業地產帶來了流量,為實體經濟賦能。”
傳統文化持續熱門,療愈課程集中涌現
據統計,今年夜校春季班開設的課程中,有近三分之一、超過130門是傳統文化課程,其中不少是非物質文化遺產課程。許多國家級、市區級傳承人加入教學隊伍,傳帶學員,讓非遺在社區基層,在市民中間生根發芽。

國家級非遺項目,浦東派琵琶。
浦東新區文化藝術指導中心分校推出位于前灘體育公園內的樂之藝術中心教學點,專注聲樂、器樂類教學。國家級非遺項目“琵琶藝術·浦東派”區級代表性傳承人王睿琳老師授課《浦東派琵琶》。浦東文化館分校推出上海絨繡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中國刺繡藝術大師唐明敏老師授課的《上海絨繡培訓班》和上海浦東燈謎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中華燈謎學術委員會委員吳偉忠老師授課的《燈謎(浦東)》課程。崇明區文化館分校則邀請了區級傳承人黃云娥和宋榮耀教授《非遺香囊制作》和《線帶編織》課程。

國家級非遺項目——上海絨繡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唐明敏老師。
奉賢區言子書院“那里”教學點坐落于奉賢新城中央生態林地,夜校學員在此學習傳統文化,深入探尋儒家文化。景邁森林教學點地處奉賢南橋古華園旁,兩門課《帶你走進景邁山美食》和《食在云南 馬幫菜》極具云南少數民族特色,工作人員現場制作地道烤茶,還傳授拓印技術制作云南版畫。上海香囊制作技藝保護傳承單位榮慶堂則首次加入楊浦區夜校,開設“香囊制作技藝”課程,傳承中醫藥文化。
一些夜校新點位為中青年推出療愈類課程,讓上班族緩解心情,解壓放松。靜安區蘇河灣萬象天地商場中的FLOW療愈教學點開出《正念芳療》課。與此類似,各區不少教學點推出各類藝術療愈課程,如情緒加油站、書畫藝術療愈、五音養生療愈、療愈瑜伽、手碟療愈、頌缽療愈等。
“愿意到夜校來學習傳統文化的學員,是對美好生活有更高追求的一群人,是對傳統文化有美的感悟力的人。”上海評彈團也在夜校開設評彈課程,分初級班和高級班,青年演員陸錦花也做起了老師,教授學員學唱評彈。在她看來,夜校學員雖然大都毫無基礎,卻大都內心細膩,對傳統文化感悟力很強。通過12節評彈課程,也許學員無法走上專業道路,但卻更深入了解了評彈藝術,并結下深厚友誼,“通過夜校課程,我們在學員心中種下了評彈這門非遺的‘種子’。我們的學員如今都成了評彈藝術的忠實粉絲。”
據悉,今年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中,“開辦500個上海市民藝術夜校教學點位”成為其中一項,這是夜校第二次被列入政府實事項目。隨著規模不斷擴大,夜校不斷拓展外延,開出生活美學、藝術入門、非遺傳承、健康養生、職業技能等豐富多元化課程。拉動區域夜經濟,助力銀發經濟,凸顯“美育即生活”的理念,展現上海開放包容的城市精神,助力構建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