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夜讀丨貨郎與麥芽糖
村口的老榕樹下,貨郎的撥浪鼓聲總是準時響起。那“咚咚咚”的聲響,穿過青磚灰瓦,穿過竹籬茅舍,驚飛了枝頭午睡的麻雀,也喚醒了心底的饞蟲。
貨郎的擔子,宛如百寶箱,最令我們心心念念的,是那個被擦得干干凈凈的青花瓷罐。貨郎輕輕揭開蓋子,一股濃郁的甜香便迫不及待地溢了出來,那是麥芽糖特有的香氣,裹挾著陽光的溫暖、麥田的芬芳。
我們興奮地將積攢多日的廢品一股腦兒遞上,不過是幾個空酒瓶,一疊舊報紙,幾根廢銅線。貨郎笑瞇瞇地接過,那笑容如同春日暖陽,溫暖而親切。他熟練地用鐵片在瓷罐里輕輕一挑,一卷琥珀色的麥芽糖便穩穩地遞到了我們手中。
那時的麥芽糖,潔白中透著淡淡的黃,恰似凝固的陽光,承載著我們對甜蜜的所有幻想。我們舍不得一口咬下,總是小心翼翼地舔著,讓那絲絲甜味在舌尖慢慢化開,一點點蔓延至全身。有時含得太久,糖變得軟糯,輕輕一拉,便能拉出長長的絲來。我們興致勃勃地比賽誰拉的絲最長。
陽光透過榕樹葉的縫隙灑下,形成一片片金色的光斑,在我們的笑臉上跳躍、嬉戲。麥芽糖的甜香在空氣中悠悠飄蕩,縈繞在整個村子,那是童年最難以忘懷的味道,是鐫刻在靈魂深處的美好記憶。
后來,我進了城。在超市明亮的貨架上,擺放著包裝精美的麥芽糖,它們整齊地排列著,有著統一的形狀和色彩。我滿懷期待地買來嘗過,那甜味依舊濃烈,卻總覺得少了些什么。如今的麥芽糖太規整了,方方正正的一塊,裹著漂亮的糖紙,像極了城里人精致卻疏離的生活,缺失了那份來自鄉村的質樸與溫暖。
去年回鄉,我特意去尋那棵老榕樹。樹還在,粗壯的樹干上刻滿了歲月的痕跡,可樹下再沒有挑著擔子的貨郎。我靜靜地站在樹下,微風拂過,恍惚間,那熟悉的撥浪鼓聲音又在耳邊響起,麥芽糖的香氣也似乎在空氣中彌漫開來。那些和伙伴們分享一卷麥芽糖的快樂時光,那些用廢品換糖時的簡單滿足,那些在槐樹下追逐嬉戲的溫暖午后,都隨著貨郎的擔子,漸漸消失在了時光的深處,再也尋不回來。
城里的甜品店如雨后春筍般越開越多,櫥窗里的蛋糕精致得如同藝術品,讓人不忍下口。可我總覺得,無論多么精致的甜點,都比不上當年那一卷粗糙的麥芽糖。或許我們懷念的不僅是麥芽糖的味道,更是那個物資匱乏卻充滿溫情的年代。那時的快樂很簡單,一卷麥芽糖就能甜透整個漫長的下午;那時的幸福很純粹,幾個空瓶子就能換來滿心的歡喜與滿足。
現在的孩子們被各種各樣的糖果包圍,有吃不完的零食,卻再也體會不到那種等待的喜悅和分享的快樂。他們不會知道,在某個遙遠的夏天,有一群孩子圍在老榕樹下,為了一卷麥芽糖而歡呼雀躍、滿心期待。他們不會明白,為什么大人們說起麥芽糖時,眼里會泛起溫柔的光。
夜深人靜時,萬籟俱寂,我常常想起村口那棵老榕樹,想起貨郎的撥浪鼓聲,想起麥芽糖的甜香,甜中帶著一絲淡淡的惆悵。我知道,那不僅是麥芽糖的味道,更是鄉愁的味道,是童年的味道,是再也回不去的舊時光的味道。它承載著我們曾經的天真無邪,見證了我們成長的點點滴滴。
如今的我,偶爾也會買些麥芽糖放在家里,卻很少去觸碰。不是不愛吃了,而是怕破壞了記憶中的味道。有些美好,只能永遠留在記憶里,成為心中最柔軟的角落。就像那棵老槐樹,那個貨郎,那群分享一卷麥芽糖的玩伴們,都成了時光深處最美的風景,無論歲月如何流轉,都熠熠生輝,永不褪色。
窗外的月光如水般灑進來,輕柔地鋪滿房間。我靜靜地躺在床上,仿佛又聞到了麥芽糖的香氣。那香氣里,有童年的歡聲笑語,有鄉愁的悠悠滋味,有歲月的無聲嘆息。我輕輕閉上眼睛,任由那甜美的記憶,在心底慢慢化開……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