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88歲考古學家、簡牘學家初世賓辭世,系“銅奔馬”命名者
澎湃新聞獲悉,我國著名考古學家、簡牘學家、甘肅省博物館原館長、研究館員初世賓先生因病醫治無效,于2025年3月2日18時24分在蘭州辭世,享年88歲。

公開資料顯示,初世賓1937年生于山東煙臺,1961年在山東大學歷史系畢業后,志愿赴西北,在甘肅留居工作,長期從事田野考古、調查和簡牘研究,曾任甘肅省博物館館長等職。
在隴期間,初世賓組織征集搶救文物、舉辦大型展覽、籌辦西北師范大學文博大專班、培養文博專業人才、創辦館刊《隴右文博》,使甘肅省博物館的知名度和業務水平長期處于全國前列。初世賓在居延漢簡、敦煌漢簡、絲綢之路史地、佛教藝術等方面進行了開創性的研究工作,建樹卓越,享譽國內外學術界,為甘肅省文物考古、博物館事業作出了突出貢獻。

甘肅省博物館鎮館之寶——東漢銅奔馬
值得一提的是,初世賓還是甘肅博物館鎮館之寶——“銅奔馬”的命名者。
1969年9月,甘肅武威縣新鮮公社新鮮大隊十三生產隊社員在雷臺下面南部開挖戰備地道時,發現了一座墓葬。當時墓內遍地是排列整齊的銅車、銅馬、銅人,內室有座棺木,里面盛放著兩具尸骨架,骨架腳下堆放著幾件陶罐。其中便包括銅奔馬。
銅奔馬,馬高34.5厘米、長44.5厘米、寬10厘米、重7.15公斤,其鑄造工藝為范鑄馬身,然后再與馬尾、馬腿、蹄下飛鳥等部件分別鑄合制作而成,銅腿內夾有鐵芯以增強支撐力和強度,鑄造工藝在當時非常先進。出土時殘破不全,頸部有1厘米大小的洞孔數個,尾巴斷裂,送到故宮博物院后由著名青銅器修復專家趙振茂進行了精心修復。
事實上,“銅奔馬”的命名一直存在爭議,而對于“馬踏飛燕”這一傳播最廣的名字,學術界也一直頗多質疑。
初世賓曾撰文講述了這件文物從發現到命名的來龍去脈。他認為,銅奔馬,是文物標本學的定名,是在無法確知其名的情況下按文物學約定俗成的規范暫定其名。文物的真正名稱,除非記載有原名,否則皆屬后人研究、推測或命名,作為學術問題可以切磋商榷。但定錯了不好,所以應慎重。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