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觀察|印度買F-35戰機,但存在六大矛盾制約(下)
四是迫切需求與緩慢供給的矛盾
印度軍隊迫切的現實需求與五代機的緩慢供給脫節。如果問印度軍迷,目前印空軍最缺少什么?印度軍迷一定會脫口而出:五代機。
根據印空軍1986年設定的作戰規劃,其至少需要42個飛機作戰中隊,不然不能滿足其設定的國防要求。印空軍除1990年代初達到了這個標準外,在之后的時間里因為飛機老化退役、飛行訓練墜毀等因素,縮水到目前的31-32個飛行作戰中隊。而且在這31個作戰中隊中,又有10個中隊的飛機未來五到十年面臨退役。
印空軍把114架中型作戰飛機招標計劃(MRFA)被視為緩解這一問題的良藥。而印度政府出于財政和國內政治等因素,遲遲不批準MRFA。印政府為空軍缺少作戰飛機給出的解決方案是,購買83架國產LCA“光輝”戰斗機,之后再購買97架升級版LCA“光輝”戰斗機。
然而,從印空軍的評價看,LCA簡直如同糞土。印空軍將領像復讀機一般,每月都會在LCA的作戰性能、產能交付等問題上發表公開批評。LCA性能不僅被印空軍廣為詬病,就連很多第三世界國家也看不上。在過去幾年時間里,莫迪政府曾經多次向包括菲律賓、馬來西亞、埃及、尼日利亞等十幾個國家推銷LCA戰斗機,但最終沒了下文。例如,近期印媒體爆料,尼日利亞和博茨瓦納曾有意采購LCA,但派遣代表團現場考察后,表示放棄采購LCA。

在高速公路上進行起降的F-35戰機。
五是斷供風險與穩定需求的矛盾
印國防產業自研能力較差,非常依賴外部子系統和技術支持。當前國際局勢愈發緊張導致國際市場武器需求大大增加,同時國際軍工供應鏈緊張又加劇了這種供需不平衡,繼而導致印度面臨較大的產能緊張問題。
例如,LCA戰機所需要的F-404發動機已經遭到了通用電氣公司的長時間斷供。截至去年12月底,F-404發動機已經拖延交付了18個月,嚴重影響了LCA的交付。同時,印度所需要的另一款F-414發動機也面臨漲價的局面。根據印度國內媒體的估計,一臺F-414的價格在2023年為371萬美元,到2025年時可能要上漲到1000萬美元。
目前,法國“陣風”戰斗機依舊是最有可能中標印空軍MRFA的機型。如果印度政府批準了MRFA,采購114架“陣風”戰斗機,達索公司未必能夠在短時間內交付。目前,達索公司現在有180多架訂單需要生產,但年產量只有20架左右。即使達索公司能夠將年產能提高到24架,印度政府現在決策購買,依舊要在2032年之后才有可能獲取“陣風”戰斗機。
而F-35也未必能夠在短時間內交付印度。根據洛·馬公司的生產計劃,截至2024年底為止,其依舊需要為美國及其盟友生產大約2400架各型號的F-35。按照洛·馬公司年產156架各型F-35計算,其需要在2040年前后生產完所有F-35。如果考慮到洛·馬公司在過去從未達到這個計劃的生產數量,印度獲得F-35的時間可能只能繼續延期。
如果印度想要在短期內獲得“陣風”或者F-35,印度可以充分發揮插隊的社會傳統,與已經購買“陣風”和F-35的國家協調,來個插隊生產。印度經常自詡為一個舉足輕重的大國,與所有主要大國都交好,而這恰恰可以證明印度的大國外交能力。

由于空軍中隊不斷縮減,印度空軍可能再次選擇法國“陣風”戰機。
六是莫迪政府與印度空軍的矛盾
莫迪政府一直試圖效仿中美俄,推進印度新軍事變革。但是,在這場改革中,遭到了以空軍為代表群體的強烈反對。例如,在戰區改革方面,印空軍極力反對陸軍主導的軍事改革。在2021年7月時,印媒曾爆料印度國防參謀長比平·拉瓦特稱,印空軍是陸軍的支援兵種,就像炮兵和工程兵一樣,與印空軍參謀長巴達烏里亞大吵一架。這次事件被認為是印度空軍反對莫迪政府軍事改革的標志性事件。
究其本質,印度是階層分明、地位明確的國家。在印度,一旦某個種姓或者群體明確了擁有更高的社會地位,那么他會擁有相較于其社會地位更多的政治、經濟和社會權力。在這種地位越高,社會權力的邊際收益越高的分配體系下,不同群體都會不由自主的參與這種博弈,因此,同級別社群之間的斗爭往往更激烈。

印度在航展上展出的AMCA戰斗機模型,外形與之前展示的縮比模型有一些區別,說明該戰機設計還在不斷變更。
印度軍隊也深受影響。在印軍中,歷來就有軍種、兵種、聯隊、官兵的鄙視鏈,階層分野清晰,地位高低明確。高種姓聯隊瞧不起低種姓聯隊,裝甲兵和炮兵瞧不起步兵和工程兵,陸軍瞧不起海軍,平原出身的瞧不起山區出身的,而軍官更是把士兵當作是私家奴仆。
在印度三軍中,空軍本來是最弱的一支,本身就對地位的相對變化更為敏感。當印度空軍察覺到,莫迪政府推動的此次改革是要將空軍這一軍種,類比成印度陸軍下屬的炮兵和工程兵這種兵種時,巴達烏里亞下意識感覺到自己和空軍在權力體系中受到了嚴重矮化,進而拒絕接受這種改革。
空軍對軍改的不配合態度自然引起了莫迪政府對空軍的打壓,莫迪政府在對空軍的財政撥款和裝備采購方面制約著空軍,最典型的案例莫過莫迪政府以財政緊張為由,死死卡住MRFA項目不松口,并逼著印度空軍采購180架印度國產LCA戰斗機。
總體來看,對印度外購五代機而言,莫迪政府越是追求獨立自主和武器國產化,就越不可能外購;越是顧忌與美俄之間的平衡,其越不可能外購;越是財政能力有限,其越不可能外購;越是考慮現實需求,其越不可能外購;越是國際供應鏈緊張,其越不可能外購;越是和空軍關系緊張,其越不可能外購。
不過,有一種情況除外。在1980年代巴基斯坦獲得F-16之后,印度發現自己處于空中劣勢,用印度媒體的話說,印度當時對幻影-2000和米格-29進行了恐慌性采購。如果印度與周邊國家爆發戰爭,或者存在較大爆發戰爭的風險時,上述顧慮和平衡考量就會被打破,外購五代機的可能性會大大增加。
(毛克疾:國家發展改革委國際合作中心助理研究員,白廣燦:獨立學者)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