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暖心后續】千里來崇,當面感謝救命之恩!
“一別近一個月,王醫生,我終于再次見到你們了!”2月25日下午,在位于崇州的四川省第二退役軍人醫院門診大廳前,武漢游客張晏斌手捧一面印有“醫德高尚 生命之光”八個燙金大字的錦旗,眼眶泛紅,他滿含深情地將錦旗遞到王朋靜醫生手中,再一次表達自己的感激之情。

跨越千里送錦旗 是為當面說謝謝
時間倒回到春節假期(2月2日正月初五),張晏斌在自貢某川菜館因嗆食窒息命懸一線。危急關頭,休假中的王朋靜夫婦從熱心的施救小伙手中接過“接力棒”,接力實施海姆立克急救法,僅用十幾秒便將張晏斌從生死線拉回,轉危為安。

完全恢復后,張晏斌特意從武漢飛抵成都來到崇州,只為當面道謝。緊握王朋靜醫生的手,張晏斌情緒激動,聲音已然哽咽,他鄭重地向夫婦倆深鞠一躬,久久未起。
武漢游客張晏斌:“救命之恩,恩同再造。其實事后我人還是懵的,這個事兒也不敢和家中老人說,回到武漢后才告訴我媽這個事兒,我媽看了視頻哭了一整天。試想,如果那天我遭遇不幸,這個家就沒了。”
以感恩之名 傳遞愛心接力善舉
張晏斌坦言,此行帶著妻女一起到崇州,不僅為致謝,更希望讓年幼的女兒感受善意與擔當。

武漢游客張晏斌:“我想孩子或許還不明白這次來的意義,但是我想讓她感受到這樣的氛圍,學會感恩。同時讓孩子知道,以后遇見別人有困難了,也能和王醫生一樣伸出援手。”
張晏斌愛人也對王醫生夫婦致以誠摯感謝,并表示王醫生夫婦和好心人能夠第一時間出來幫忙,這個品質非常值得弘揚,確實應該讓大家都知道。
情義相贈 文化傳承與新生祝福
張彥斌除了送出書寫“肺腑之言”的錦旗外,他還用女兒當時的一句玩笑話制作了一幅錦旗,以女兒之名讓孩子自己送給王醫生。可愛的女兒舉著這面特別的錦旗,稚氣喊道:“謝謝王叔叔和孔阿姨救了我爸爸!”

看著和自己孩子年齡差不多的小女孩兒,聽到她的稚言趣語,王朋靜醫生開心且溫柔地回應:“看到你們一家開開心心團團圓圓的,就是我們最開心的事。”
張晏斌還拿出一個很特別的小包贈與王醫生:“我專門去了趟湖北博物館,給您帶來我們湖北文化印記的禮物。這份禮物承載荊楚千年文脈,我想表達的就是文化和情義的傳承”。
王朋靜則以醫院康復學員制作的手工皂與刺繡回禮。
四川省第二退役軍人醫院康復科醫生王朋靜:“我們醫院有很多康復學員,這些都是他們做的手工作品。手工皂寓意'洗去煩憂',繡品象征'向陽新生',愿您一家未來平安順遂。”

“從驚魂一刻到溫暖重逢,這場跨越千里的致謝,是對醫者仁心最好的詮釋。”醫院負責人表示。
生命無價,恩情永銘,這不僅是個人劫后余生的感恩,更是一次對急救知識的全民呼喚。你身邊也有這樣溫暖的救助故事嗎?歡迎分享到評論區。
記者|李穎 鄧磊
編輯|余霞 王靜霞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