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匠經有序,片玉72變
明代宋應星《天工開物》中關于陶瓷制作工序寫道:“共計一坯之力,過手七十二,方克成器,其中微細節目,尚不能盡也。”陶瓷制作,工藝復雜,工序繁多,分工也十分明確,通過緊密合作,多種工具及工序相互配合,讓一件極為復雜的事情高效的運行下去。
制瓷經歷的72道工序,就如72般變化,泥藏混沌,陶冶太虛,瓷華片玉。
瓷器是從石到土,再從土到瓷,光靠簡單的水火融合是遠遠不夠的,期間有諸多工匠的參與,從明到清,及至今日,匠人們大多從少年學徒開始,窮其一生專攻一項技藝,以期在技藝上達到極致,這樣在最終才能制作出精美的“片玉”。
傳統制瓷工藝環環相扣,互為依存,彼此制約,最終成為一個完整的體系,讓外人即使得窺一二,也難以復原全貌,這也是西方經過數百年才“山寨”出中國瓷器的重要原因。
景德鎮的傳統制瓷材料分瓷石和高嶺土兩大類,早期使用單一的瓷石制胎,在宋元時期采用瓷石加入高嶺土的“二元配方”制胎。

瓷石是石質原料,富含石英和絹云母。

高嶺土是土質原料
二者因成分及形態的差異,所以開采和加工方法也各不相同。
瓷石開采加工
1 勘山


景德鎮蘊藏優質瓷用原料瓷石、瓷土與高嶺土。蘊藏的礦土都有礦脈,得尋找礦源、礦點。早期的開采方式為豎坑開采到一定深度改為水平開采。
2 燒礦


燒礦是以薪柴附石,點火燒出裂痕,再釬鑿運出。現在多采用炸礦的方式開采,更加高效。
3 運石


景德鎮珠山大橋 制瓷工序雕塑
瓷石采出后,由于礦多在山里,運輸不便,需人力肩挑擔筐或木獨輪車運送到河邊進行加工。
4 碎石

采回的礦石需用鐵錘敲碎成雞蛋大小的碎塊。
5 篩洗

用擔筐把瓷石扛到溪水邊進行篩洗,除去雜物及粉塵泥沙。
6 舂石



水碓示意圖
瓷石用水碓法,即利用流水帶動水碓的水輪轉動,讓石碓反復捶打,把瓷石粉碎。
7 淘洗


將粉碎的碎石放入淘洗池中淘洗,經過水簸淘洗之后,細小顆粒化成泥漿,粗顆粒沉淀至底部。將底部的粗渣掏出可繼續上一步粉碎。
8 過篩


淘洗過的粗泥漿需過篩轉入沉淀池沉淀。在沉淀池進一步篩洗去除細渣,沉淀的上層清水流回淘洗池。
9 制漿



將沉淀的泥漿轉入濃縮稠化池,進行脫水,稠化過程中需匠人多次赤腳進入池中踩練,使泥漿稠化均勻,待脫水稠化到一定程度可插入易于吸水的青磚,加速脫出水分,化漿成泥。
10 制不(dǔn)


將完成脫水的泥料放入長方木模具中,制成大小一致形同磚頭的泥塊,俗稱“不”(dǔn)子,濕“不”(dǔn)子進一步干燥,增加強度,便于后續運輸及使用。
11 船載


制作“不”子的場所多在深山的溪邊,之后再利用景德鎮便利發達的水系,通過水運,將制好的“不”運輸到御窯廠及各商行和民間工坊。
12 存行
即制瓷原料的交易買賣,制作“不”的商家將其售賣給各個制瓷的作坊或者土行,這一步,原料才算是真正送到了制瓷工的手中。
景德鎮自明代對制瓷工序進行改制,建立比較完備的行業生產體系和銷售方式,如加工原料的“白土行”、提供燒窯燃料的“窯柴行”、提供綁扎包裝的“茭草行”以及提供運輸的“船幫”等等。
高嶺土開采加工
高嶺土的礦床分為風化型原生礦和淋漓型次生礦,開采分露天和礦洞兩種開采方式。

露天礦

礦洞
高嶺土質地相對松散,開采相對容易。高嶺土不需要粉碎,可直接進行淘洗加工。高嶺土的淘洗、沉淀、稠化、制“不(dǔn)”與瓷石原料加工基本相同。
瓷石和高嶺土的“二元配方”制胎法的發明是景德鎮制瓷業做出的重大貢獻,為高品質瓷器的制作提供了物質基礎,并一直福澤至現代傳承至今。(未完待續 且看下次分解)
注:本文整理自《匠心冶陶-景德鎮傳統手工制瓷技藝》
文物出版社 2019年
春

玉蘭、月季花都是代表春天的意思。在畫中融入遠山、近水主要突出畫面遠近、虛實層次。
夏

紫藤花是盛夏之際出現的主要花系,中國講究借物寓意,畫面紫藤開的層層有序,兩只翠烏眉目傳情,形容好事即將來臨。
秋

秋天菊花盛開,壽帶烏亭亭玉立于竹上,加之融入月色、楓葉為配景,此幅畫面以菊花盛開突出秋季的特點,舒適寧靜。
冬

梅花品格高尚、鐵骨錚錚,它不怕天寒地凍,不懼霜刀風險,不屈不撓,昂首怒放,獨具風采,此畫面梅花盛開,麻雀點綴其間,寒冬迎春之除也會有此熱鬧景象。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