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耐心資本是創新的歷史產物,高格局強務實才能推動大發展

文|彭堅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 產業發展和城市規劃研究所所長
2025年春晚歌曲所傳遞的正能量,比較具有時代性。《歲月里的花》里有句歌詞是“云會升起,雨會落下,不用催促啊;耐心的人,才會看見童話”,放在“耐心資本”的身上,似乎也是挺適用的。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規范和引導資本發展,既是一個重大經濟問題、也是一個重大政治問題,既是一個重大實踐問題、也是一個重大理論問題”。耐心資本是黨領導下具有特殊屬性的一種市場化資本,于2024年4月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被首次正式提出,后在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中被明確為改革和政策工作重點,作為支持科技創新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資本形態。
耐心資本的提出和培育發展,有著特殊的時代背景。深刻理解這樣的歷史背景以及與時代大勢相向共振的強度深度,決定著耐心資本的初心格局、可能達到的實踐高度以及由實踐所支撐的理論高度。
一、耐心資本提出的國際背景
隨著全球經濟持續發展,餐桌上主要國家的資本積累也已達到史無前例的高水平。美國作為佼佼者,毫不意外地以馬克思和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所揭示的社會規律,從壟斷資本主義深度滑向國際金融壟斷資本主義,且缺乏減速跡象。天文數字的歷史資本積累,產生著匪夷所思的生息要求,持續沖擊著由量變到質變的界限,不斷逼迫出金融資本的急躁性短視性墮落性,同時壓制過去曾有、曾經領先和具備進步意義的耐心性,使之好似昨日黃花。
在產業層面,壟斷金融資本對相對需要耐心的產業資本擠壓加劇,去工業化、脫實向虛變為既成矛盾,制造業回流也會遭受抑制而前景混沌。美國的科技創新因此逐漸喪失制造業底座的支撐性和相互配套的時效性,導致引領世界的實實在在的前沿技術趨于減少、耗時更長、轉化質量更堪憂,PPT式、故事性、泡沫化“成果”急促列隊登場,與資本市場相互加持、相互滿足,一方面讓其過去所遙不可及的全球科技領導優勢遭受反噬,面臨越來越迫近的現實威脅,另一方面對照搬式跟隨創新者帶來技術攻關路線的“迷糊效應”和時間、財力的低效損耗。
在社會層面,經小紅書的美國網友和各國網友大對賬,強勢的金融資本集團除了提供一些耳熟能詳的金融衍生品外,還創造了中學午餐貸、坐牢貸、高額教育商業貸、“先買后付”買菜金融服務等新家伙。救災體系的低效與受災家庭、個人能夠及時置辦受災自救貸款形成完美閉環。“弱勢”的產業資本集團不遑多讓,不少民眾需要一周工作六天、打兩到三份工甚至加上每周賣血才能維持生計,做著堆高非農就業數據的好事,支撐著美國全球最大血液制品市場和最大血漿出口國的地位(以不到全球 4% 的人口,提供全球約 70% 的血漿);還有囤積止痛藥、無產假或享受無薪產假等。教育、醫療、司法、應急救援等體系的資本化,在相對有限的正向價值外衣下,掩藏著對整個社會民生無孔不入的敲骨吸髓。
在宏觀層面,私人控制的美聯儲不接受政府監管和審計。金融資本空前的積累,在美國國內,以36萬億聯邦政府債務(2016-2024共8年累計增長17萬億,增幅達到2016年末以前歷史全部累計值的89.5%,形成急劇加速的利息吞噬效應)和龐大的企業、家庭、個人債務為對價,富了方丈窮了和尚窮了廟。政府效率部(DOGE)激情反腐,馬斯克社媒發聲,將觸目驚心的政商勾結和巨額貪腐“揭了蓋子”,甚至談及資本為了追逐利潤而踐踏人類基本倫理等有待進一步驗證的話題。而對于以上種種問題,“先進”的三權分立制度歷史上就沒有發揮好應有作用,當下好似更加的束手無策。
在國際層面,金融資本壟斷集團操縱著以美國為風向標的貨幣、財政、政治政策,配合著“小院高墻”集團治理和軍事、科技、大宗、文化等手段,施行脫鉤斷鏈、挑起地區對立、在非傳統安全領域極限施壓等,引導美元潮汐,設計資本流向,最終通過債券、股票、外匯、大宗、衍生品等主要金融市場以及目標國戰略資產撿漏收并購完成收割閉環,同時讓潛在競爭對手整體或局部“蒸發”,留下發展中國家工業化“陷阱”、一夜回到解放前、鄰里相斥相殺等全球性區域性發展難題和治理難題。這種套路,正以一而再、再而三的歷史教訓而被記牢。隨著中國穩中求進、俄羅斯持久扛壓、全球南方國家整體崛起,壟斷金融資本不僅越來越難以順利增殖,而且易遭受資金時間價值詛咒,被超級杠桿連鎖爆倉,引發以金融危機、地緣政治危機為導火索的全面危機。情急之下,連歐盟、日韓等以國別為單位的傳統盟友,低級別的金融資本,以及三年前親密支持的烏克蘭,都可反轉被端上餐桌去,“急眼了連自己人都啃”。
綜而言之,盡管從微觀到宏觀,美國的金融制度、機制、產品、市場飽含著現代市場經濟的先進底蘊和精髓元素,但是經過馬克思主義所揭示的主次矛盾運動規律作用以后,最終匯聚在宏觀層面無可避免的造成上述相互纏繞的系統性難題困境,形成國際金融壟斷資本主義土壤下的“合成謬誤”。創作于搖滾精神褪色、物質主義消費主義爆發、金融資本壟斷還未興盛時代的歌曲《加州旅館》里就寫到“You can check out anytime you like, but you can never leave”,意思大概是“你可以隨時選擇逃避這個系統,但是你永遠無法置身事外”。
自由女神的樣板已經由先進、進步異化到這步境地,讓美國的國家安全和壟斷資本集團的運行安全遭遇亙古未有的嚴峻挑戰。此情此際,美國政府和壟斷資本集團所做的任何事情,特別是結合其歷史做派,都是可被理解的。與此同時,冷眼向洋看世界者也會獲得有價值的啟示:
一是讓資本神不知鬼不覺的放任發展到近乎無解困境的制度、道路、發展模式是前途渺茫的,更不用說遠大前途了。絕大多數人應該不想學著走這樣的道路,并且不得不要探尋走出自己的道路。
二是在學習美西方先進經驗的同時,隨著自身社會資本積累達到一定水平,需要利用好自己的制度揚長避短,勇做多做一些以增量帶存量的特色、創新設計,多加宏微觀效果一體化一致性考量,來防范宏觀層面可能的“合成謬誤”以及延伸出來的系統性風險。
二、耐心資本提出的國內背景
2023年10月,黨中央做出建設金融強國的戰略部署。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既遵循現代金融發展的客觀規律,更具有適合我國國情的鮮明特色,與西方金融模式有本質區別。人民日報撰文《錨定建設金融強國目標 扎實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指出,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是一條前無古人的創新之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八個堅持”要求,為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
在頂層保障層面,人民日報文章一針見血提到,我們要建設的金融強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金融強國。黨領導著一切,黨中央對金融工作實行集中統一領導,推動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上升到中央金融工作會議、黨的自我革命、包括金融領域在內的肅紀反腐等,既是自身筑牢根本制度的需要,又是在美國實踐教訓對照下防范誤入歧途的必需,更是有助于維護優化金融業走在高質量發展正確航向上的各層級黨政領導環境。
在發展供需層面,金融強國建設要服從服務于中國式現代化,而不是服務于少數壟斷資本集團的利益。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需要高質量金融體系助力賦能。挺進科學科技無人區,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推動實體經濟與數字經濟深度融合、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沒有精準高效的金融活水難以達成目標。AI深度賦能千行百業、統一大市場建設、人口老齡化、能源結構戰略轉型等經濟技術條件的新變化,在一定階段一定程度對就業形勢、收入結構、行業結構、地區級差、民生保障、安全發展等各類生產關系產生新沖擊,亟待“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及相關各方的系統合力加以突破。我國金融體系的壯大提質過程,本質就是服務破解我國現代化建設突出難題的過程,完全有實力有底氣擔此重任。
在問題挑戰層面,我國的歷史資本積累即使放眼全球也已達到較高水平。截至2025 年 1 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達到318.52 萬億,規模全球第一,同比增長7%。社會融資存量達 415.2 萬億,同比增長 8%。固定資本形成總額2023 年底達到52.1萬億,占 GDP 的比重超過40%,遠高于全球平均的 27%。按照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基本原理,海量資本積累同樣天然的產生巨額生息要求,規律化、總體性的引致日益加速的急功近利傾向。
從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視角出發,在作為偉大創舉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這個矛盾統一體中,資金要素、各類資本以一種比資本主義市場經濟更加復雜交織的體制機制運行,在支撐我國現代化建設偉大成就的同時,也產生逐步被發現被認識的新問題新困惑。金融房地產的快錢結合虹吸了各路資源,部分產業資本喬裝轉身為金融資本,體制機制與資本共振推高地方債務,部分風險隱患屢屢大面爆雷敲響警鐘。高額資本存量沉淀與實體轉型領域活水不足并存,家庭部門杠桿率顯著攀高,KPI式金融產品營銷電話短信郵件等長驅直入、攔截不凈。“資金空轉”“脫實向虛”趨向浮露,“拜金拜物”文化有所抬頭。從借鑒國外先進經驗到基本實現發展效果,一些領域的伴生問題同樣印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所揭示的規律特性,與美國曾經出現的問題已有幾分相似。早前期為了抓住歷史機遇發展趕超,在學習引進國外先進制度時,更多地采用實施了有助于放開搞活的制度A面,著眼于規范約束的制度B面尚未完整及時趕上突進的高質量發展實踐。這些內部種種問題的存在與諧振,在國際金融壟斷資本集團挑起一輪輪金融戰的時局下,讓我國金融、經濟、國民財富等全方位國家安全面對著重大威脅。
在優勢底蘊層面,不同于資本主義發達國家,五千年中華文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催生了首屈一指的駕馭資本、造福人民能力,黨的領導就是最大的定盤星。其次,善用唯物辯證法,一手激發資本要素,一手設置“紅綠燈”;一手推動金融業高質量發展,一手將全部金融活動納入監管,不斷補齊制度B面和制度空白。再次,善于學習創新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依靠學習型政黨、學習型政府、學習型企業、學習型社會,在永無止境的發展實踐中發掘規律、創新探索,讓資本、金融運行在“放得活、管得住”的動態均衡中,努力從必然王國向自由王國躍遷。最后,老祖宗、先驅前輩、今朝風流人物們,在優秀傳統文化和歷史實踐底蘊等方面,留下傳承了資本放任的寶貴對沖機制。諸如注重向內求索而非向外轉嫁,先人后己、利他思維、義信利統一、和諧共生及數不盡的躬身踐行,讓資本在中華大地始終未掀起過巨浪。這也是黨中央反復強調“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要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根由。
一些重要啟示同樣可以由此獲得:
一是資本、金融在服務中國式現代化中有著難以估量的作為上限,但對中國式現代化目標“喧賓奪主”乃至相背而行,則不一定會有以往那么寬松的發展空間。
二是即使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下,資本功能的異化和對政治、經濟、社會各個領域的侵蝕,仍是潛移默化、不可小覷的。包容、管制、文化熏陶引領越來越不宜偏廢,這既是客觀規律使然,也是內外形勢所迫,更是歷史底蘊所能所促。
三是學習美西方先進經驗要與自主創造創新緊密結合。在引進借鑒方面,除了要宏微觀效果一體化一致性考量以外,還需要在微觀全局、宏觀合成層面進行國內國際對照式考量,防范經驗輸入的盲人摸象風險。
三、新時代新形勢下擔當重任的耐心資本
耐心資本的概念雖源于西方,而一旦與新時代內外形勢緊密結合,與自身宏大使命目標相結合,與防范前車之鑒相結合,與歷史文化底蘊相結合,就具備了概念、理論、實踐等中國特色化創新的深厚土壤與生命力。
政學商各界對耐心資本的定義、特征開展了充分研究。除了呈現借鑒國外經驗、解決實際痛點的角度外,也蘊含或凸顯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視角下的一些系統屬性:
一是更加突出目標層面的崇高性統一性,形成對生息資本短視性乃至異化的防范和對沖。當前學術研究一致指出,耐心資本堅持長期主義的價值投資,更加強調社會投資、責任投資、戰略投資,愿意和善于投資、幫扶賦能同樣具有崇高目標和長期主義的高潛力企業。用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的語境看,耐心資本將自身財務利益、社會影響利益與被投主體利益、產業利益、地區利益、國家利益、人類命運共同體利益等統一起來。面向科技攻關、未來產業、ESG等領域的投資資本,不附加任何政治條件的國家主導對外投資資本等,都是這樣的代表。
二是更加突出回報層面的自覺性讓利性,形成對生息資本“追求極致最大化利潤→加速資本積累→利息吞噬加劇→逼迫放棄崇高目標和脫實向虛”機制的防范和對沖。托馬斯·弗里德曼認為耐心資本期望的回報是5%-10%,而不是風險資本家所期望的35%。北師大胡海峰教授認為耐心資本的回報期待居于慈善事業和傳統風險投資之間,體現了“反資本(人)性”的自律自覺性和向被投資賦能對象的讓利性。這一點在政府投資基金,兼顧社會效益、產業效益和財務效益的國有資本,部分先進的社會資本等身上得到不少體現。
三是更加突出操作專業性之上的靈活性,既講究對資本投資運行固有規律的靈活把握,又講究對踐行崇高目標和自律回報的靈活把握。耐心資本是按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原則和風險—收益模型專業化運作的資本,具有良好的綜合實力,風險承受能力更強,對失敗包容度更高,具有穿越周期的韌性。
需要關注的是,耐心資本為落實崇高目標和自律回報,在具體操作中并不會一成不變、機械僵化的對待每個投資機遇,諸如始終采用長時間期限投資(長期資本)形式,或著每時每刻每項投資都采用中低收益率的讓利投資形式。上海交大中國金融研究院副院長劉曉春深刻指出,資本的耐心程度與其資金的期限長短并無必然聯系。“長錢”可以順勢追逐短期利益和某些投資的極致最大化回報,只要解決好自身可持續發展的問題,匹配好向產業、社會和國家戰略的反哺回饋機制,也應被認為是標準的耐心資本。“短錢”也能通過市場機制、政策、堅持理想主義長期主義或三者的結合,擔當跨周期、追逐適度回報的耐心資本。幻方量化以高頻量化投資的充分收益為保障,反哺DeepSeek的AGI開發,致力推動國家人工智能大模型生態發展和走在時代前沿,展現了其中一個樣板。這種靈活性的把握,也是“實質重于形式”、水無定形、不拘一格等中外智慧在耐心資本中的反映。
四是更加突出價值觀層面的進步性引領性,形成對資本異化所伴生的庸俗商業文化的防范和對沖。耐心資本的崇高目標、回報自律自覺,與其價值觀的進步性引領性相輔相成。耐心資本講究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世界優秀文化之精華,恪守市場規則和職業操守,穩健審慎,以義取利,不唯利是圖。耐心資本講究團結互助,大資本帶動小資本。發揮資本對資源生態的整合提升作用,為實體圈的創新發展和制度建設賦能,攜手開創更宏偉的事業。耐心資本講究達則兼濟天下,鐵肩擔道義等等,形成對黨中央以中國特色金融文化匡正行業風氣要求的積極呼應。
仍然聚焦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的視角,耐心資本在推動生產力發展的同時,本質上是在促進新時期社會主義生產關系的優化和人的全面發展。馬克思提到“資本不是一種物,而是一種以物為中介的人和人之間的社會關系”。資本的背后歸根結底是人。這里可能包含兩層意思:一是耐心資本特殊屬性的落地彰顯,根本在于耐心資本掌舵人及核心團隊的全面發展,進而帶動相關利益方的人的全面發展,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世界優秀文化集大成后轉化為高尚品格和行為準則。二是耐心資本是優化生產關系,促進共同富裕的重要主體之一。通過優化耐心資本和投機資本的結構,增強市場的穩定性和抗風險性。通過對被投企業的讓利投資,鼓勵協助企業實施長期主義戰略,助力實體經濟加速壯大,縮小金融與實體經濟的差距。通過一次分配、慈善、捐贈、幫扶等回饋機制,處理好金融發展與人民福祉、社會穩定的關系,在三次分配中做出積極貢獻等,構成對西方傳統金融體制和耐心資本舶來語境的重大創新與超越。
站在這樣的角度,新時代新形勢下擔當重任的耐心資本,可能可以解釋為在黨的領導下,將長期主義(理想主義)與務實主義、專業性與靈活性結合的市場化資本形態,是在將自身可持續發展、人的全面發展與產業利益、社會利益、地方利益、國家利益、人類利益等從小到大目標充分結合的艱苦進程中,不斷升級打怪并取得顯著引領示范成就的資本。
四、壯大耐心資本政策著力點的四個思考
培育耐心資本的過程,本身就需要極大的耐心,可能不宜追求即時統計數據的美觀,而更需要實事求是,一個蘿卜一個坑的不斷夯實,功成不必在我。由此引出政策著力點的四個思考。
一是更加聚焦“耐心資本掌舵人”的甄選和托付。這樣的人說稀缺也稀缺,當前在崗的耐心資本掌舵人數量還不夠多。說不缺也不缺,用梁文峰的話,中國的頂尖人才經常被低估,還沒有被完全發掘出來并放在合適的位置上。因此,未來要將“耐心資本掌舵人”的甄選及價值觀相吸、專業性互補的核心團隊的搭建,作為耐心資本樣本打造的著力點。就像張汝京之于中芯國際,垂井康夫之于日本VLSI技術研究組合一樣。
二是更加聚焦耐心資本啟動樣本群的遴選和引導。當前最有先決條件成為耐心資本樣本的,可能主要是已經在商業上取得較大成功的資本。這樣級別的資本,不僅不存在生存的壓力,而且已經形成較為良好的資本積累循環,擁有充分的條件踐行上述目標,因此應成為重點引導和培育的對象。中小資本多還處于生命周期的早期階段或生存階段,不宜一桿子拉齊的賦予成為耐心資本的重任。當然,一些創新型中小資本,在解決了資金來源、商業模式的條件下,也可被列為耐心資本試點范圍,同時加以更多的政策關注與精準服務。
三是推動耐心資本實踐由金融領域向更廣闊的實體經濟領域延伸。這一點當前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政策意義。一者,金融“耐心”資本與產業“耐心”資本相生相伴,在“耐心”特性上基本殊途同歸。二者,實體領域的資本積累在我國并不次于金融領域,不僅同樣面臨巨額生息要求的矛盾,而且核心技術“卡脖子”、二代三代不愿接班實體產業、傳統經濟新經濟勞資關系還不夠和諧,縮小貧富差距進展不顯著等問題也比較突出,更是需要耐心資本的機制加以破解。三者,我國產業“耐心”資本漸成小氣候,正在激勵著更多主體。華為、娃哈哈、胖東來、大疆等遠的不說,近期涌現的DeepSeek目標不是賺一筆,而是為中國創新由搭便車轉向貢獻者出一份力。宇樹科技的目標是“技術普惠”,力爭“未來的機器人不只服務于人類自身,而應著眼于改變地球環境、探索宇宙”。外賣騎手們正在被逐步加上“五險一金”保障。四者,耐心資本的政策具有相通性和集成放大性,能夠節約相關資源。耐心資本政策能與堅持“兩個毫不動搖”,促進“兩個健康成長”,發揚優秀企業家精神等改革舉措充分結合起來。金融領域制定的耐心資本政策,可以取其共性、補其特性,快速復制應用到實體經濟領域,從而推動耐心資本擴面擴能提質。
四是建立健全耐心資本發展所需的耐心制度環境。耐心資本多屬于需要募集資金的“委托—代理”式資本形態,始終存在股東投資人和募集資本掌舵人之間利益訴求不一致的矛盾。很多創投風投資本的風險資金來源架構設計不合理。同時還有,按單個項目收益課稅方式不合理,投資科創企業失敗缺乏所得稅抵扣優惠支持,并購退出市場還不發達、面向國家戰略目標的引導舉措不足等等,需要相應的政策設計加以精準促進,讓資本多生“耐心”。耐心資本也呼喚耐心政府、耐心股東投資人、耐心社會等的親密陪伴,一個鼓勵長期價值創造的制度和文化環境也需要盡早成型。
走中國特色創新之路是艱苦的,也是有前途的,也是最能吸引集聚頂尖人才、耐心資本和優秀企業的。習近平總書記在民營經濟座談會提出希望和號召,勉勵大家團結起來,胸懷報國志、一心謀發展、守法善經營、先富促共富,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至此,偉大的戰略科學家錢學森錢老的話又浮現出來,“中國人怎么不行啊”?
//封面圖片來自新華社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