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2月27日發!小米新品一籮筐:人車家生態落地,高端化成了?
不久前,小米宣布將在2月27日舉行小米15 Ultra暨小米SU7 Ultra新品發布會。
盧偉冰還在微博動態當中調侃道:彩排完,又刪了一輪PPT。小米上半年的新品出了名的多,畢竟除了關注度比較高的手機、汽車,IoT和智能家電也會迎來一波大更新。以前都說一年一度的蘋果發布會是“科技春晚”,現在看來這個名號要易主了。

(圖片來自微博)
近些天,無論是中央空調,還是小米15 Ultra和SU7 Ultra,相關的討論有很多,小雷發現,批判小米高端的聲音其實已經明顯變少,雖然不打極致性價比牌,但沖擊高端的小米也保留了性價比時代的那份實在。
高端產品逐漸成為小米新品發布會的主要角色,其影響力也在不斷擴大,這波新品能夠幫助小米站上高端市場的新高度嗎?
小米15 Ultra:長焦夜景迎來“夜神”時代
這兩天小米和OPPO兩家高管的發言引起了不小的爭論,原因在于小米15 Ultra內部代號為“夜神”,盧偉冰對它的預期也不低,表示它是“夜拍之神”,另一邊OPPO周意保也將OPPO Find X8 Ultra冠以“夜神”的標簽,一時間網友們為了“真假夜神”吵得不可開交。
專業相機圈子里被冠以“夜神”稱號的鏡頭,都是光學素質頂級的產品,如徠卡Noctilux-M系列、尼康Nikkor Z。手機廠商集體用“夜神”做營銷,想必也是為了突出影像旗艦光學硬件層面的領先。
小米15 Ultra的影像方案的確是最大的看點,除了一英寸型主攝,這次還加入了2億像素超大底潛望鏡方案,原生等效焦段為100mm。小雷曾在爆料匯總當中提到,大底高像素在進光量和解析力有顯著的光學優勢,尤其是在光線弱的夜間場景,比傳統的高倍率小底方案有更強的表現力,這兩年有許多影像旗艦轉向2億像素潛望鏡方案,不難看出背后的原因。

(圖片來自小米)
此次官宣當中出現的小米15 Ultra恰好是此前曝光的設計,還是獨特的素皮+玻璃拼接的配色方案,致敬經典相機外形,也做出了辨識度。作為2025年首款中國品牌的Ultra旗艦,目前來看小米的競爭優勢很大。
不過市場肯定不會只關心產品力,價格更是銷量的驅動因素。不過雷軍在此前的問答當中透露,上一代小米14 Ultra的定價為6499元,這一年來研發成本,元器件成本越來越高。從盈虧角度上來說,一定需要漲價。
也就是說,小米15 Ultra有一定漲價的概率,就看發布會現場有沒有“連夜說服高管”了。
小米Buds 5 Pro:4000元內TWS王者?
并非只有小米手機在沖擊高端市場,可以說小米將性價比這個“包袱”交給REDMI之后,整個品牌的產品調性都在往高處走,Ultra級的手機只是其中一部分,也包括周邊的IoT產品。
一同官宣的還有小米最高端的耳機產品Buds 5 Pro,這次官方沒有釋放具體的配置信息,不過根據一些爆料消息來看,小米Buds 5 Pro會比上一代小米Buds 4 Pro強很多,穩定性、聲音表現力、硬件單元和音頻協議方面有顯著升級,調音還有Harman AudioEFX加持。
從官方釋出的金色和白色兩款來看,整體設計還是延續之前的蚌式開蓋方案,金色在視覺上更有高亮金屬的質感,而白色還有金線點綴,比較顯貴氣。

(圖片來自小米)
小米內部對Buds 5 Pro的預期似乎也不是一般的高,盧偉冰表示這將是4000元內音質最好的耳機,還不帶任何限定詞。一開始小雷還以為有多打一個“0”的嫌疑,但小米Buds 4 Pro的起售價為999元,不至于“以上犯下”,所以可以看出小米對Buds 5 Pro會有相當的自信。
考慮到超級小愛等多設備互聯特性的出現,用戶對生態的考量應該會越來越多,但不代表他們會忽略音質、穩定性、音頻協議支持等方面,敢于越級對標是勇氣,“療效”到位才是市場支持的根本。
SU7 Ultra:小米汽車的“超豪華”升級
2月27日,雷軍也會去到小米發布會的現場,但應該不是給大家講手機,而是汽車了。汽車圈最為期待的小米SU7 Ultra也會在此次發布會正式上市,這將是小米集團旗下最貴的產品。
小米SU7 Ultra的參數和能力有目共睹,搭載兩臺V8s電機和一臺V6s電機,最大馬力1548ps,最高車速可達350km;配備寧德時代第二代麒麟賽用高功率電池包,容量為93.7kWh,電量從10%充至80%只要12分鐘。

(圖片來自小米)
為了更符合賽道駕駛,SU7 Ultra還配備了碳陶瓷剎車盤、閉式雙腔空氣彈簧、前六活塞后四活塞Akebono制動卡鉗,還有主動可調擴散器、碳纖維尾翼以及U形風刀等賽用套件。
此前雷軍公布過小米SU7 Ultra的預售價為81.49萬元,預售開啟10分鐘,便獲得超3680份小訂訂單,內部的年銷量預期為10000輛。
SU7 Ultra的定位必然不是為了走量,更多是為了塑造雷軍所說的屬于國產車的“超豪華”格局,近期不斷征服賽道刷新記錄,甚至在上賽中超越了保時捷Taycan Turbo GT創下的賽道記錄,話題量不是一般的大。不過以小米的影響力,的確有重塑超豪華汽車格局的能力,就看最終的售價是多少了。
小雷覺得,年銷量10000輛這個目標還是有點保守。
米家中央空調Pro:價格屠夫出手了
小米的另外一個核心競爭力,小雷認為是米家。小米從小家電做起,不斷積累技術、市場經驗,直到今天全線家電產品沖擊高端市場,可以說是一步一個腳印。
中央空調是小米高端家電的又一個“第一次”,而且是空調當中技術密度最高、品控等級最嚴苛、服務體系最完善的品類。小米踏足中央空調,正好說明小米智能家電的售后體系、技術水平都上升到了一個新的層次。
盧偉冰表示,小米首款中央空調將會對標行業的標桿大金空調,解決了中央空調冬季制熱性能差的品類痛點,并在節能技術節能體驗、生態互聯能力上做到“絕對領先”。而根據小米集團大家電的家中空調負責人吳慶壯的說法,米家中央空調Pro會采用單風扇、雙風輪進風的設計,面積更大,效率更高,主打高效運行。

(圖片來自小米)
小米商城顯示,米家中央空調Pro一共有一拖三、一拖四、一拖五、一拖六,四個版本,均有超一級能效,小雷之前在京東App國補頁面當中發現,米家中央空調Pro的定價為23999元,對比同級別的產品,小米似乎還拿出了一個很勁爆的價格。
不過中央空調的在空調品類中十分特殊,是屬于前裝產品,一般在新房裝修時安裝,主要面向B端,小米的智能家電一直以來都只賣給個人消費者,B端市場經驗似乎不是很豐富,但既然有自信踏足新領域,對標行業最強品牌和產品,想必不是空口說大話。
REDMI Book Pro 2025:主打滿配的AIPC
一同進入官宣隊列的還有米系的新筆記本,不過是在REDMI品牌下的。
小米首款AI專業辦公筆記本REDMI Book Pro 16 2025將在2月27日發布,主打滿配硬件。根據官方釋放的消息,REDMI Book Pro 16 2025首批搭載第二代英特爾酷睿Ultra處理器,AI算力達到96TOPS,整機散熱系數較上代提升34.4%。同時,電池、屏幕等核心配置全線拉滿。
Ultra級別的處理器,REDMI Book Pro 16 2025同樣“Ultra”,小米筆記本官方如此形同新機。

(圖片來自小米)
軟件上,REDMI Book Pro 16 2025會首發小米AIPC引擎,支持蘋果設備文件互傳。AI和“果化”并不局限于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產品,筆記本作為辦公產品,AI創造的需求越來越多,AI方面的計算需求不斷膨脹,于是,AI算力變成了如今衡量AIPC的金指標,由此也可以預測,小米的AIPC引擎會附帶一個用于本地部署的小模型,支持一定的離線AI生成需求。
蘋果文件的互傳和兼容,在生態互通方面也有重大意義,尤其是在辦公場景,文檔格式的相互兼容和轉換,意味著更高的文件傳遞效率和生產效率。REDMI筆記本也是性價比的體現,估計售價會有驚喜。
只可惜,小米品牌的筆記本已經有段時間沒有更新了,小雷很希望在未來的某個節點看到小米筆記本重出江湖。
一步一個腳印,小米高端化終于成氣候了
除了以上這些已經官宣的產品,有傳聞稱小米發布會現場的新品還不止這些,超級小愛音箱、變頻除濕機、洗烘套裝洗衣機Pro、雙系統冰箱Pro都可能會發布。但考慮到官方沒有對這一系列新品官宣,小雷就先不一一列舉了。
此外,小米還透露大家電產品的命名方式將會逐漸統一,按照標準版、Pro、Ultra區分低中高三個定位,產品的規劃也會更加細致。之前為了產品覆蓋,小米大家電的產品還比較混亂,命名復雜,想要在一堆產品中找到自己想要的,并沒有那么容易。順著這個產品命名的邏輯去猜測,小米下一波高端大家電的布局,應該會采用最高的“Ultra”級別的命名。
不斷的產品調整,推陳和出新,其實還都是小米品牌站上高端市場的舉措,品牌高端化一方面要在產品和技術方面做加法,另一方面,產品線的構成則需要做減法,理清不同定位的產品之間的差異,用簡單的命名統一規范,更有利于形成市場認知。
小米沖擊高端,手機的產品線做了有效精簡精簡,“青春版”“Lite”等后綴產品慢慢放棄,數字系列標準版、Pro、Ultra劃分清晰,Civi主打輕薄、年輕和時尚,極致性價比則交給REDMI品牌。大家電、汽車等生態產品,無外乎也是遵循著這種思路。
正如小雷前面所說,小米的高端化其實就是一步一個腳印,早期投放大量產品“大浪淘沙”,隨著品牌定位不斷升級,哪些產品應該“斷舍離”,哪些產品應該保留并精盡,小米已經有了一套自己的方法論,也證明了一件事,高端品牌不一定要名字聽起來高端。
接下來小米15 Ultra和SU7 Ultra兩款產品會在各自的領域當中發光發熱,首款中央空調也有可能給傳統的中央空調市場注入新活力。雷科技也將會在第一時間跟進2月27日的新品發布會,給大家帶來新品的發布信息。
(封面來自小米)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