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夜讀丨愛之初回饋
不知不覺間,一歲半的女兒已經成為了我的“飯搭子”。她安安靜靜地坐在餐椅里,自己用小小的手指頭捏米粒往嘴里放,我一邊自己吃,一邊騰出手來喂她幾口菜。不一會兒,女兒吃得不耐煩了,開始搗亂,小手像閃電一樣伸向菜盤,被阻止后仍不甘心。我便說些有趣的話,試圖分散她的注意力。
“媽媽愛你,你愛媽媽嗎?”我不經意地問她。她收回手,明亮的大眼睛看著我,柔軟的睫毛忽閃兩下,像初春的蝴蝶試探著振翅。忽然,她把油乎乎的小手放在胸口,在繡著小獅子的圍兜上輕輕拍打,然后又把小手舉起來,用食指和拇指沖我捏了一朵愛心。大拇指上還粘著的一顆米粒,在燈光下熠熠生輝。
這是女兒第一次清晰地表達愛。這一刻,我的眼眶濕潤了——未沾染過多教化和修飾的、人類最初的愛意表達是如此美好!
女兒把這份美好的愛,給予了我。我恍然看到更多愛的胚芽,正在她稚嫩的心房里悄然萌發。我相信和所有的遺傳信息一樣,“愛”作為一種天性,也早已鐫刻在人類遠古的基因里。
我從不吝嗇對女兒的表白,常把“媽媽愛你”掛在嘴邊,希望這句諾言能在她的心中種下愛的種子,像甘露一樣滋養她成長。但讓我沒想到的是,她這么小就給予了我饋贈,反過來用更為純真的愛滋潤了我。傍晚時分,女兒蜷在我懷里酣睡。粉團似的拳頭虛握著,仿佛還攥著那個看不見的愛心。
在昏黃的燈光下,我很自然地想到我的父母,想到他們又是通過何種方式在我的心中種下愛的種子的呢?此刻,他們還在老地方守著,一輩子都把最真摯深厚的情意深埋于黃土地。他們羞于表達“愛”,只會用一種近乎笨拙的方式一味地對我們兄妹好。
我坐月子期間,媽媽千里迢迢地來看我。閑聊時說起我們小時候條件太差,寒冬臘月的夜里,灶里的火熄滅后,炕上又冷又潮,爸媽就把我們摟在懷里,讓我們趴在他們的胸口睡。一個又一個濕冷的夜晚,我和媽媽心挨著心。我想應該就是在那時,我的心中初生了愛的萌芽。
生在一個傳統的家庭,我原本和爸媽一樣,是羞于表達“愛”的。直到我有了女兒,每天情不自禁地把“媽媽愛你”“你愛媽媽”之類的話掛在嘴邊,日漸習以為常。
去年春天,我們從老家返程時,我鼓起勇氣,摟著媽媽說:“媽媽,我愛你”,媽媽不好意思地笑著答我:“我也愛你”;然后,我又抱了抱老爸,但什么都沒有說。車子發動了,我從倒車鏡里看到,老爸望著我們離開的方向,迎著風一口一口地抽煙絲——有時他比媽媽更羞澀。
一代又一代,我們之間傳承的是什么?用一個字來概括的話,就是“愛”吧!或許,所謂父母子女,不過是借由一次次的孕育、分娩、養育,重新見證生命最初如何學會愛的神跡。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