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澎湃新聞CTO:迎接智媒時代,澎湃新聞如何擁抱AI浪潮

隨著DeepSeek效應爆發,主流媒體如何找到正確應用AI的方法和路徑?
2月22日,在2025全球開發者先鋒大會(GDC)《開源共生:多模態大模型生態發展論壇》上,澎湃新聞CTO、上海派生萬物智能技術有限公司CEO孫揮表示,去年8月,澎湃新聞以技術中心為基礎,成立上海派生萬物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獨立運營。
“派生萬物”寓意AI生萬物。派生萬物已將澎湃新聞AI創作工具集梳理整合,形成派生萬物AI辦公工作室、AI視覺工作室和AI視頻工作室。截至目前,已有2000余家企業和用戶對“派生萬物”進行試用。
面對智能化浪潮,澎湃新聞始終行走在潮流一線,及時擁抱AI技術新變化。孫揮介紹,在DeepSeek爆火之后,澎湃新聞采編系統已經迅速接入,讓新聞記者、編輯能夠在第一時間體驗到AI技術的“魔力”。
三大AI應用工作室上線
目前,澎湃新聞已經上線了三大AI應用工作室:AI辦公工作室、AI視覺工作室以及AI視頻工作室。
孫揮表示,早在2023年澎湃新聞產品技術中心率先將AI能力接入澎湃智媒采編平臺,將文本潤色、縮寫、擴寫、摘要總結、標簽分析等文本寫作工具封裝到采編系統,用戶可以根據需要開啟AI功能,進行稿件標題、采訪提綱等撰寫。
針對作畫應用場景,澎湃新聞產品技術中心進行了AI生圖模型搭建、技術框架建設、理論研究等,搭建了澎湃自主的AI作畫模型。開發了海報模版功能,并將澎湃視覺中心制作的海報模版導入,方便記者編輯取用,輔助制作高質量海報。為了進一步提升海報創作的質量和效果,技術團隊還研發了改圖、摳圖、消除、變清晰等系列工具,滿足采編人員的日常工作需求。
2023年10月,澎湃新聞24H直播頻道上線。直播頻道對視頻內容有很大的需求量。澎湃新聞以此為契機,在內部推動數字人應用,并在澎湃新聞采編系統上線AI視頻功能。區別于文字或者圖片生成視頻功能,澎湃新聞采編系統的AI視頻功能是將圖文稿件通過AI縮寫、潤色、編排,形成簡潔的視頻稿件,方便在新媒體平臺廣泛傳播。為了保證視頻質量,澎湃新聞技術團隊完成了與版權素材平臺的內容打通,支持視頻剪輯等技術功能,以及視頻模版沉淀等運營工作。2024年12月,澎湃新聞采編系統也上線了以文字或者圖片生成視頻的靈感生視頻功能。
2024年4月以來,澎湃AI海報算法、派生萬物傳播大模型算法、派生萬物AI辦公算法、澎湃智媒音樂大模型算法陸續獲得國家網信辦備案。
AI如何應用到一線新聞實踐
在早期探索中,AI作畫還會存在質量不穩定、生成作畫人臉效果欠佳等問題。
針對這些問題,技術團隊廣泛調研外部模型能力,形成解決方案,先后迭代6個版本,從基礎模型層面、功能應用層面、提示詞封裝層面進行優化,實現了自動開啟人臉、手部精細處理的功能,徹底解決了AI作畫過程中的人像質量問題。
在AI內容輔助新聞稿件創作方面,孫揮介紹,一些記者和編輯在功能上線初期,擔心大模型的“偏見”和“幻覺”會影響稿件質量。技術團隊組織了多場座談,深入了解記者編輯日常工作內容、使用習慣、創作流程,結合在訪談過程中聽取的意見和建議,形成業務理解,將采編的撰稿習慣拆解為錄音轉文字、選題角度建議、稿件大綱生成、稿件內容撰寫、全能寫作潤色、清穹內容審校、稿件確認發布等七個環節,每個環節都保留人工修改的入口,進一步保證了稿件質量,提升了記者編輯對AI工具的信任感。
清穹內容風控智能平臺能力的接入進一步推動了AI技術的全面應用。澎湃新聞在探索將AIGC技術投入采編工作之初,基于生成內容安全考量,采取謹慎態度,沒有對所有編輯開放使用權限。直到將清穹內容風控智能平臺能力全面嵌入AIGC工作流之后,這種情況發生了轉變。清穹系統憑借先進的內容分析和審校能力,提供強有力的內容安全保障。澎湃新聞逐步放寬對AIGC技術的使用限制,采編人員將其更廣泛地應用于日常工作中。
截至2025年1月,派生萬物開放平臺已經通過AI完成圖片生成15萬張,視頻制作1.4萬條,錄音轉寫5000次。編輯使用AI視頻功能,將快訊視頻的制作時間壓縮到3分鐘,充分支撐了微信視頻號“澎湃首頁君”的運營工作。
隨著派生萬物開放平臺產品和技術積累,采編日常使用的不斷深入,澎湃新聞已經實現AIGC產品的自主化、產品化、后臺化、全員化,擁有了行業領先的AI應用能力。
推動AI應用在媒體場景落地要經歷三個階段
AI不僅是技術變革,還是生產關系的變革,會帶來組織架構、管理流程、體制機制的重大調整。在推進媒體融合進程中,只有創造性地將技術潛能轉化為現實力量,才能為各個環節賦能。面對瞬息萬變的技術革新,不斷創新成為必然選擇。從澎湃新聞的實踐經驗看,媒體場景實現AI應用的真正落地需要經歷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平臺化。通過構建平臺,提供多樣化的AI工具集,讓用戶能夠在平臺上找到和試用感興趣的工具,從而對AI有更直觀的感知和體驗。在這一過程中,平臺響應用戶需求,提升服務質量。目前,澎湃新聞已經基本完成了平臺化搭建,并持續迭代平臺功能。通過將AI技術集成到澎湃的采編后臺,使記者和編輯在工作中無感體驗AI技術。
第二個階段是個性化。AI不應僅限于簡單的生成工具,而應成為采編的工作助手。為了提高使用效果,AI必須深入理解記者編輯的風格、偏好和業務領域。目前,通用AI工具的問題是與用戶的實際應用場景存在較大差距,生成的內容難以直接應用于專業場景。澎湃新聞通過構建知識庫和媒資庫,使AI工具能夠更深入地了解用戶,成為用戶得力的工作助手。
第三個階段是價值化。經過平臺化和個性化階段,用戶對AI的能力有了更深入的了解,AI也能夠更準確地了解用戶的背景和需求。AI能夠高效地協助用戶梳理工作、產出內容,充分發揮其高效率的優勢,降低人力和資源成本,創造實際的應用價值。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