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初步舉證》:一場演出的底蘊
即使對《初步舉證》完全不了解,走進電影院看完這109分鐘的演繹,恐怕也只會留下這樣的印象:
“這也太強了吧!”

對于不熟悉《初步舉證》的觀眾,先了解一下NT Live,以及國內“新現場”所推廣的戲劇再現形式,更有助于欣賞這部戲劇的優秀。
這不是常見的那類電影,而是一場英國戲劇的專業演出錄像;
這場戲劇不是類似“開心麻花”的多人話劇,而是只有一位演員從頭演到尾的獨角戲;
它的題材更是少見的、以女性視角出發,描寫受害人遭受強奸后上法庭為自己抗爭的過程。而這位努力從法律中尋找正義的主人公,恰是一位冉冉升起的律政新星——這就展現出更為復雜的戲劇沖突和內心掙扎,不再僅僅是為個人發聲,代表的是所有弱勢女性在男權社會下對抗不公的法律體系。
這些藝術特征的疊加,讓這樣一部“劇”顯得如此特別。即便乍看與影視劇類似,卻擁有眾多陌生的創新元素,正是因為這場演出背后“戲劇藝術”的底蘊,如此復雜和迷人。

一個人一臺戲,有些復雜和嚴肅,但絕不枯燥。
先介紹一下“影片”產生的背景,以及背后極為豐富的藝術礦藏——NT Live。
這是英國國家劇院National Theatre于2009年推出的創新項目,通過高清直播Live將倫敦劇場內的現場演出實時傳輸至網上和全球影院,打破地域限制,讓更多觀眾體驗原汁原味的“英國戲”。英國戲劇自莎士比亞開始,毫無疑問是西方文化傳承數百年的瑰寶,到了今天還在對影視發揮潛移默化的重要影響,不僅貢獻出大量優秀演員,也為想象力貧瘠的影視產業拓展了更多題材視野。
近幾年類似“讓戲劇走出劇場”的項目在世界各地都有所開展。國內“新現場”New Live Cinema,是2015年由專業戲劇人創辦,從引進NT Live的戲劇錄像在國內藝術院線上映,擴展到“百老匯高清”、“環球映畫”等全球多渠道作品的線上點播和線下放映,內容已涵蓋戲劇、歌劇、音樂劇、芭蕾舞、音樂會等多種類型。
“新現場”的公眾號以及在B站、微博等相關發布,對引進作品多有介紹。除了在北京、廣州、成都等幾個大城市藝術影院有長期放映的排片表,時不時還會在節假日放出免費的作品于線上供大家欣賞。對于戲劇愛好者來說,每一部新劇的引入都是開掘寶藏的慶典,是讓人津津樂道的精神食糧。

NT Live和其他劇場機構負責把各國優秀舞臺劇搬上大銀幕傳播至全世界。“新現場”則擔任了域外劇目國內引進、翻譯和上映的工作,同樣功不可沒。
此次《初步舉證》是由“新現場”推動,首次在全國大規模上映NT Live的作品。無論對于常在國內看話劇的票友,或是不熟悉劇場表演的觀眾來說,都是一次難得的關于戲劇藝術的洗禮和體驗。
毫無疑問《初步舉證》涉及女性權利和尊嚴的創作題材,也是去年國內《出走的決心》、《好東西》等幾部電影中受到關注的熱點。此次大范圍上映也多少有這樣時代背景和熱度的考量。無論最終票房如何,能讓更多觀眾了解到“新現場”這個窗口,以及背后眾多域外劇場藝術的精品,都是一件頗有意義的好事。

“什么是演技”,見仁見智。但從一場頂尖戲劇中能了解到的“演技”,肯定比綜藝節目中要多得多。后者就相當于從探店博主的視頻學怎么燒菜。
在這個易被短視頻和綜藝吸引眼球的時代,不少隱而不彰的藝術形式并非過時,只是因為保留了獨特傳統和品味,顯得有些老派罷了。最近頗為熱鬧的《演員請就位 第三季》,除了背后有大量宣發人員在幫助傳播,觀眾也樂得看影視藝術家們在節目上斗嘴、生悶氣、表演無奈。然而對于什么才是“表演”,即使把同類型綜藝一集不拉都看完,恐怕也難以得到要點,記住的只是毒舌點評的皮毛。
真正的表演,歷來都是在劇場中才能看到的。因為演員連續表演的實時性,缺少影視剪輯挑選的二度加持,以及舞臺藝術表現手法簡潔的特性,都使觀眾注意力主要集中于演員自身。如果說在臺下排練,還有導演設計等力量去輔助調整,那么上了臺,好壞只能靠劇本質量和演員表現在推動。
劇場中,演員是否擁有姣好面容和身材已不再重要,名望聲譽粉絲數量等外在光環也逐漸隱去,真正能驗證誰是好演員,誰能吸引觀眾目光的唯有“演技”二字。跨越歷史千年的劇場才是演員能完全化身為角色,從表演中誕生“神性”的地方。
近年來不僅專業院校出身的演員會回歸劇場磨煉演技,連楊超越、張藝興這樣普遍被認為是年輕“偶像”的演員,也會參與舞臺演出。相比上“綜藝秀”,這些沒被大肆宣揚的工作,才是真正的修煉內功。

張藝興剛出演過一輪音樂話劇《受到召喚·敦煌》,這種跨界的嘗試值得肯定。
《初步舉證》的主演是今年32歲的朱迪·科默,她之前最為全球觀眾熟知的作品是在《殺死伊芙》中扮演神經質卻又不失俏皮可愛的任性女殺手,還被國內觀眾親切冠以“小變態”的昵稱。事實上她在關于疫情的電視電影《援助》中的表現,同樣也贏得了英國電視學院獎的最佳女主角獎項,表現出在同齡人之中深厚的實力,是一位勇于突破“舒適區”的優秀演員。


她的青春和可愛只是假象。她的真正底色是個能量極為充沛的演員。
《初步舉證》這部“單人秀”,一個半小時去完成連續不斷的表演,對任何演員的綜合能力都是挑戰和考驗。普通觀眾看完后最直觀的評價多是“這么多臺詞也能記得住好強啊”。但其實更多在“上躥下跳”的表演過程中,可以看到朱迪·科默沒有一分鐘是站立不動的,她始終不斷在來回奔跑,以各種看似日常的動作設計體現人物不同的情緒狀態。即便只是穿衣寫字這樣的簡單動作,要一邊說著臺詞去做,還要以符合舞臺表現力的動作形態去完成,都需要“一心多用”的演員基本功。
整個過程中耗費的大量體力,甚至還有邊說臺詞邊喝水、吃東西這樣的小設計,讓每一次完整表演下來都不亞于跑一場馬拉松。這都是肉眼可見的演員能力。看完了甚至懷疑這姑娘如果從小沒有多動癥,恐怕不會刻意設計這么多的表演細節,在舞臺上始終以最飽滿的狀態去演繹每一句臺詞和動作,永遠不讓自己停下來。

朱迪·科默在舞臺上的各種多變造型,包括脫衣服穿衣服重新梳頭發,都是自己邊說臺詞邊完成的。
演員看似自然隨意展現于舞臺上的任何動作,其背后至少都是數月的排練嘗試,是基于人物和劇情而設計,由導演、編劇包括演員等多人反復琢磨、修正后才保留下來。最初刻意如舉手聳肩這樣的小動作,又經過幾百次的反復強化,少說還有幾十次的劇場演出實戰,最后才成了錄像中看似某個時刻自然呈現的樣態。“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是老詞,但一次劇場表演背后是百倍于舞臺時間的專項練習,則是每個戲劇演員都要經歷的狀態。反復打磨后記住所有表演節奏和細節,輔以演出當日穩健的精神狀態和體能,才能最終呈現一場接近完美的表演。
雖然大部分觀眾并不了解“優秀表演”凝練成型的過程,但我們都能以“演技好壞”來描述看到的感覺。《初次舉證》毫無疑問是高超演技的一次集中展示。

《初步舉證》于2023年8月首次搬上國內舞臺,在2024年有一輪主要大城市的巡演,由辛芷蕾出演。
好的演員同樣需要優秀劇本。偶像劇體現不出能力,只有更高平臺才會給他們挑戰自身潛力的機會。《初步舉證》劇本來自澳大利亞裔女編劇蘇茜·米勒的創作。她之前在澳洲擔任過刑事辯論律師和地方法官,又在悉尼讀完了戲劇和電影碩士學位,最初利用業余時間進行戲劇創作,后轉為專業編劇,在22年中寫出了40部作品。
《初步舉證》在2019年于悉尼首演,2022年引入倫敦西區又獲得了巨大成功。其中大量關于法律專業的細節、工作和人際氛圍的描繪,人物心態、遭到社會壓力的細致描寫,都能看出編劇擁有極為扎實的生活閱歷。如果說“年輕女律師幫自己打強奸案官司”,提供了沖突強烈的情節框架,那么大量細節的加入,一位演員不斷在角色的主觀感受、客觀描述,包括模仿他人言語中來回變換,展現出如同小說般多聲部的視角,則都是一般影視劇和普通戲劇難以企及的技巧高度。
放在女性權益和地位提升大的全球背景下,一些原本被忽視的合理訴求,難以判別是非的灰色地帶,包括男權社會對女性聲音的刻意打壓,都讓這個故事有了更多直面現實的尖銳味道。如果說有些創作只是在熱點話題中表達不滿,單純以“情緒價值”吸引觀眾,那么《初步舉證》在兼顧“受害人”心理創傷的同時,又以法律理性的視角、證據的客觀性等因素來衡量話題的復雜性。不僅飽含對弱勢女性們的同情,也深刻揭露出這些問題在文化和制度層面的復雜性。孰是孰非劇情中不同立場各執一詞,但主人公對于法制理想主義的向往卻因為遭遇的不公而被摧毀了。戲至高潮,每一次臺詞發出的吶喊和拷問,都是令人心痛而振聾發聵的。
《初步舉證》是一部出色的戲劇作品,是戲劇藝術古老魅力和當代優秀藝術家頂尖能力的結合。它原本屬于劇場,但同樣要感謝時代的科技,讓遠離劇場數千數萬公里、語言不通的觀眾也有機會欣賞到它。
看起來只有一個人,一個簡單的舞臺,但“舞臺是一個小世界”,展現出的全部底蘊會讓我們深深驚嘆,原來“戲還可以演到這種程度”。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