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一周觀展|五代《韭花帖》宋代《幽谷圖》再現江南
澎湃藝術梳理一周精彩展覽:在國內,上博東館書畫常設展在告別《上虞帖》《苦筍帖》等名作后,已換上宋代郭熙《幽谷圖》軸、李迪《雪樹寒禽圖》軸、虞世南《行書汝南公主墓志銘》卷等名品;在無錫,“數見蘇韻:家門口看大展”特展最值得關注的無疑是五代楊凝式《韭花帖》;臺北故宮博物院正在展出“繪心寫意:書畫里的人情味”。
在海外,英國曼徹斯特惠特沃斯美術館在透納誕辰250周年之際舉辦了“光與影”特展,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則在弗里德里希誕辰250周年之際舉辦“自然之魂”特展,兩展皆以獨特視角講述了詩意的藝術人生。此外,紐約布魯克林博物館即將迎來建立200周年,將以三大章節和新穎敘事重新展現豐富館藏,日本大阪市立美術館在完成翻修后重新對外開放,呈現觀察繪畫、書法、陶瓷等各類精品。
上海
上海博物館東館歷代繪畫、中國歷代書法
地點:上海博物館東館
展期:2025年2月19日展品更新

唐代虞世南《行書汝南公主墓志銘》局部

北宋郭熙《幽谷圖》
此輪書畫常設展,上博拿出了壓箱底的國寶級館藏。2月19日起,書畫展廳將進行展品更換,有5件/組精品文物。其中,書法展廳里,東晉王羲之《草書上虞帖》卷、唐懷素《草書苦筍帖》卷將暫別展廳,更換為宋拓修內司本《淳化閣帖》東晉王羲之《草書袁生帖》頁、唐虞世南《行書汝南公主墓志銘》卷。3月19日,東晉王獻之《草書鴨頭丸帖》卷將暫別展廳,屆時將上新唐人《楷書大般涅槃經第九》卷。 在繪畫展廳里,唐孫位《高逸圖》卷、五代徐熙《雪竹圖》軸、南宋佚名《望賢迎駕圖》軸已暫別展廳,更換為北宋郭熙《幽谷圖》軸、南宋李迪《雪樹寒禽圖》軸。
印象·派對:POLA 美術館藏印象派藝術展
地點:上海博物館東館
展期:2025年1月22日—4月21日

展覽由上海博物館和日本POLA美術館合作策劃,是 POLA 美術館在海外最大規模的展覽,匯集莫奈、雷諾阿、塞尚、梵高、高更、馬蒂斯、畢加索等30余位藝術家的近70件經典之作,全景式呈現印象派藝術的開端、發展、興盛以及對后世藝術的持久影響。
金字塔之巔:古埃及文明展
地點:上海博物館(人民廣場館)
展期:2024年7月19日—2025年8月17日

展覽共呈現788件古埃及文明不同時期的文物。展覽旨在向參觀者揭秘古埃及文明面貌,公布古埃及最新考古發現與研究成果。
貞觀鑒——大唐歷史文化主題展
地點:閔行區博物館
展期:2025年1月23日—5月5日

展覽分為“大唐始立”“昌民初顯”“絲路華章”和“治世遺韻”四個部分。展覽文物年代跨度從北周到中晚唐,包括尉遲敬德墓志、微笑仕女圖、彩繪陶俑、鎏金銀壺等132件(套)文物,從政治制度、社會風貌、文化交流、歷史沿革等多方面展示初唐的歷史圖景,一窺唐太宗李世民的成長之路,邂逅貞觀之治的盛世華章。
動作世界——身體語言在現場
地點:浦東美術館
展期:2025年2月12日-3月5日

這是浦東美術館首次呈現沉浸式藝術現場項目,也是陶身體劇場首次在上海地區公開招募陶身體2團項目舞者。
“動作世界——身體語言在現場”項目將是陶身體2團全新陣容的首次亮相。在美術館中,觀眾可以成為舞者參與其中、或坐或臥,甚至帶著電腦工作……無論是何狀態,在這個藝術現場里,幾乎沒有旁觀者,觀眾自然而然成為其中的一部分,而舞者也來自觀眾。
編織,一起嗎?
地點:西岸美術館
展期:2025年2月18日一4月27日

“編織,一起嗎?” 由法國建筑師兼藝術家艾米麗·克內(émilie Queney)與蓬皮杜中心合作設計,是一項大型公共編織項目,涵蓋多臺可移動織機和編織基站。公眾可隨心選擇美術館中庭的任意角落進行編織,自由交織塑料網、拉鏈、織帶和布料等多種材料,巧妙融合色彩與肌理,共同創作充滿活力的織物作品。這一互動式裝置不僅賦予編織更多可能性,也鼓勵參與者在開放的藝術空間中探索創意與協作的樂趣。
海上明月·紀念吳昌碩誕辰180周年藝術大展
地點:中華藝術宮(上海美術館)
展期:持續至3月31日

作為“何為海派·海上名家”藝術系列大展和中華藝術宮紀念一代巨擘誕辰180年的重磅大展,首度聚焦吳昌碩從1912年至1927年定居上海后最輝煌的人生15年,剖析吳昌碩作為杰出藝界領袖,如何修煉藝事,煥發異彩,以其卓越的藝術魅力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推動了整個海派書畫乃至中國近現代藝術的傳承、創新和發展。180余件精品、逾1500平米的展示面積為近年同類型展覽之最。
游刃乾坤——近現代海派篆刻的崛起暨來楚生 陳巨來 葉潞淵篆刻學術特展
地點:程十發美術館
展期:持續至4月6日

此次大展是上海中國畫院近年來舉辦的首個篆刻專題展,呈現“頡頏吳齊”“第一希有”“潞璋瓊淵”“西泠風來”“誰主沉浮”五個單元共計264件(組)篆刻、書畫作品及文獻。展覽在回望來楚生、陳巨來、葉潞淵三大海派篆刻名家異彩紛呈的藝術歷程之外,還呈現中國近現代篆刻藝術流變中海上印壇先驅們的熠熠星光。
茲山無盡——石虎最后十年布面紙本重彩畫展
地點:上海海派藝術館
展期:2025年1月17日—3月16日

此次展覽是知名藝術家石虎(1942-2023)辭世后的首個大型展覽,也是其在2013年中國美術館大展后的首次公開大型展覽,更是石虎晚年繪畫的第一次集中呈現,其中包括13米多長的紙本水墨《十八羅漢》、12米長的布面重彩作品《共華圖》等一系列重要代表作品。
覺醒V MUSE珍藏珠寶藝術展
地點:上海市歷史博物館
展期:1月7日——5月5日

展覽以精心的展陳展示V MUSE珍藏的110件珠寶,從文藝復興時期的傳世之作到20世紀的大師之作,時間跨越400余年,展品覆蓋歐洲、亞洲、美洲等近20多個國家和地區,囊括拿破侖家族、波旁家族、羅曼諾夫家族等標志性印記的珍寶藝術。
與美為期——威廉·莫里斯與英國工藝美術運動
地點:上海世博會博物館
展期:2024年12月13日—2025年4月6日

今年恰逢威廉·莫里斯誕辰190周年,這位藝術先驅重塑了社會對工藝美術者的尊重,帶領一眾設計師與藝術家開創了現代設計史新的里程碑,他的設計至今風靡世界,備受推崇。展覽精選英國維多利亞與艾爾伯特博物館(V&A)123件(套)典藏珍品,將帶您領略1890至1920年間,“英國工藝美術運動”的非凡魅力。
對話透納:崇高的回響
地點:浦東美術館
展期:2024年10月1日—2025年5月10日

展出逾100件作品,分章節展示透納藝術生涯的發展及創作風格變化。展覽還通過當代藝術家的作品與透納的藝術遺產對話,以21世紀視角重新詮釋18世紀的藝術理念,讓觀眾領略大師杰作與藝術“崇高”的多元表達。
上海:攝影之都 1910年代-2020年代
地點: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
展期:2024年12月25日—2025年5月5日

展覽匯集35位長期生活于上海的攝影師與藝術家的268件作品,以及超過80件(套)相關資料、展品,以上世紀初就活躍于上海的丁悚、陶冷月、金石聲等藝術家的作品為起點,呈現上海與攝影跨越百年的變遷與發展。
偶遇—韋斯·安德森
地點:上海復星藝術中心
展期:持續至2025年3月16日

呈現了300張攝影作品,這些作品皆出自《布達佩斯大飯店》導演韋斯·安德森的粉絲之手,他們以韋斯·安德森的手法,拍攝了各自所看到的世界。
新詩吟未了
地點:松蔭藝術(武康路376號武康庭)
展期:3月1日—3月31日

展覽呈現藝術家邵仄炯30件海派詩人、詞人作品畫意圖新作。 邵仄炯1975年生于上海,研習中國傳統繪畫多年。 2024年,他以上世紀海派詩人徐志摩、邵洵美及吳湖帆、陸小曼、周錬霞等名家詩詞為粉本,結合傳統水墨與西方繪畫材料,新舊交融,創作出30件飽含康橋柔韻與新派鋒芒的詩詞畫意圖。展覽仍采用預約觀展制。
空山基大型個展“光?透明?反射”
地點:南志閣藝術中心
展期:2025年2月28日—2025年6月15日

本次展覽是一次回顧展,匯集了空山基從20世紀70年代末至今約半個世紀的主要藝術作品。此次回顧展將呈現多件具有代表意義的最新繪畫、雕塑以及影像裝置等多種形式藝術作品。同時,藝術家曾經于2018年在DIOR秀場上登場的高約12米的巨大機械姬雕塑作品,將作為公共藝術作品設置在上?;緯r光里項目內。
北京
四海一堂春:乙巳蛇年新春文化展
地點:中國國家博物館
展期:2025年1月22日起

為慶祝春節申遺成功后的第一個新春佳節,本次展覽共呈現逾200件(套)館藏文物,涵蓋青銅、玉器、錢幣、陶瓷、金銀器、漆器和書畫等多個品類,通過“景星慶云至,天授人和時”“乾坤萬象和,山固壽無疆”“又是春時節,春色如人面”三個單元,全方位、多角度地呈現春節豐富的文化內涵。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藏陳列·古代中國藝術
地點: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
展期:2025年1月21日起

1950年代以來,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一直持續、有序地開展收藏工作?!肮糯袊囆g”陳列展共呈現217件古代藝術作品,分為“器物”和“書畫”兩個類型,其中“器物”類大部分藏品均為首次展出。展覽細分為銅鏡、畫像磚、俑、陶瓷、宗教造像、人物畫、花鳥畫、山水畫、書法九個子類,兼及中國古代藝術的主要類型。
歲朝迎祥·美意延年:恭王府博物館藏傳統木版年畫展
地點:恭王府博物館
展期:1月22日——4月20日

展覽以“歲朝迎祥 美意延年”為主題,遴選百余幅館藏年畫,分“祈福迎祥”“畫中有戲”“才子佳人”“節令風物”“燕京歲時”5個板塊,展現傳統木版年畫的獨特韻味。
展品不僅包含天津楊柳青、河北武強、山東楊家埠、陜西鳳翔、河南開封、蘇州桃花塢等重要年畫產地的木版年畫,還有民間美術收藏家王樹村舊藏的首次集中亮相,其中不乏北京年畫中稀見與絕版之作。
版上生華·肇啟新元:京津冀木版年畫展
地點:首都博物館
展期:1月24日—4月24日

本次展覽匯集京津冀三地文博機構的120余件(套)木版年畫及文物,呈現京津冀各個區域帶有地域特色的年畫風格和韻味。天津楊柳青年畫具有精美典雅的藝術品位,河北武強年畫則有著古拙粗獷、鄉土氣息濃厚的鮮明風格。
文明先鋒——凌家灘文化玉器展
地點:故宮博物院
展期:12月14日——2025年3月16日

展覽展出了來自國內五家考古文博機構的399件(套)重要文物,種類涵蓋玉石器、陶器、骨器等,其中包括暗含豐富哲學思維的“刻圖玉版”、北京2022冬奧會獎牌的設計靈感素材“重環玉璧”、承載新石器時代自然崇拜的“玉龜”等重要展品,全面展示了凌家灘文化及其玉器的輝煌面貌。其中,很多珍貴文物為首次展出。
怒海丹心:甲午風云人物墨跡展
地點: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
展期:2025年1月1日—2025年3月30日

值甲午戰爭爆發130周年之際,在香江博物館(翰墨軒)、中國甲午戰爭博物院和威海市博物館的大力支持下,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特舉辦“怒海丹心:甲午風云人物墨跡展”,甄選了甲午戰爭時期關鍵人物的珍貴墨跡資料170余件,試圖使觀眾從筆墨中感受甲午之戰的深遠影響。
齊白石在北京——紀念齊白石誕辰160周年特展
地點:北京大運河博物館
展期:2024年11月29日—2025年3月30日

今年適逢齊白石誕辰160周年。展覽將匯聚200余件齊白石藝術珍品,通過繪畫、書法、篆刻、文獻以及數字科技等多媒體手段,呈現齊白石在北京的藝術生涯和交游歷程。
美在五岳——中國美術館五岳題材美術作品展
地點:中國美術館
展期:2024年12月11日—2025年4月8日

展覽呈現了錢松嵒、傅抱石、趙望云、何海霞、石魯、閔叔騫等名家描繪的“五岳”經典之作70余件。
希臘人——從阿伽門農到亞歷山大
地點:首都博物館
展期:2024年11月20日—2025年5月18日

展覽匯聚了希臘國家考古博物館、塞薩洛尼基考古博物館等希臘境內14家博物館和文物機構的270件(套)藏品,全面涵蓋古希臘文明各個時期。
美的多元——古希臘的藝術與生活
地點:中國國家博物館
展期:2024年11月6日—2025年6月5日

展覽將以“美”為主題,不同于以往以歷史時期為主線的展覽敘事,從“日常”“妝飾”“人體”三個角度展開古希臘生動的美學圖卷,來自希臘國家考古博物館的279件(套)陶器、青銅器、金器、玻璃器、壁畫、雕塑等代表性文物,時間跨越5000年之久,涵蓋基克拉迪文明、米諾斯文明、邁錫尼文明,以及幾何陶時期、古風時期、古典時期和希臘化時期等古希臘所有重要歷史時期。展品絕大部分為首次出境展出。
江蘇
數見蘇韻:家門口看大展
地點:無錫博物院
展期:2025年2月22日-3月5日

該展覽以“見物、見展、見證、見面”四大板塊,展示來自南京博物院、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蘇州博物館及無錫博物院的二十余件珍貴文物。其中,包括五代楊凝式《韭花帖》、清乾隆芙蓉石蟠螭耳蓋爐等。
錦繡江南:中國傳統織繡工藝的巔峰創造
地點:南京博物院
展期:1月22日—4月22日

本次展覽分為“織·神機妙算”“繡·巧奪天工”“染·五色斑斕”三個單元,全面呈現江南地區紡織工藝七千年歷史,通過織繡探索“中國制造”的創新精神、“中國設計”的理念與內涵。展出作品時間線完整,上起新石器時代的紡織工具,下到近現代乃至當代作品均有收錄,體現出數千年來江南勞動人民為紡織工藝傳承的不懈努力。多數展品為40余年來首次公開展出。
觀天下:大明的世界
地點:南京博物院
展期:1月22日—7月20日

展覽敘事橫跨14至17世紀,將明代中國置于第一次全球化的浪潮中,通過“日月初升”“航海傳奇”“白銀貿易”“無問西東”“美美與共”五個部分,以逾400件(套)展品呈現明代中國與世界的互通、共融。
馬——從地中海到江南的千年權力象征
地點:蘇州吳文化博物館
展期:持續至5月18日

展覽通過油畫、中國畫、版畫、雕塑、絲織品、車馬器、陶俑等種類文物,講述古今中外里,人類與馬在不同歷史階段的不同關系。
生活·信仰:漢代藝術百態特展
地點:蘇州博物館西館
展期:2024年12月15日—2025年3月9日

展覽展出240余件組漢代文物精品。錯金銅博山爐、搖錢樹、五層連閣式彩繪陶倉樓、胡人俑座燈、說唱俑等明星文物再現了漢代人日常生活中的勤勞與富足,也可窺見漢代人精神世界中對宇宙的想象,對生命的注解。展覽向觀眾呈現了兩千年前漢代人的煙火人間與神仙世界。
“貞珉流徽”六朝貴族的世界
地點:南京市博物館
展期:2025年1月23日起

展覽聚焦南京地區出土的東晉南朝墓志及相關銘石書刻,從禮俗嬗變、文化士族、歷史地理、書法風尚四個角度,解讀銘石書刻背后蘊藏的“建康模式”。
浙江
觀茶——“故宮·茶世界”茶文化精品文物展
地點:浙江省博物館之江館區
展期:2025年1月10日—4月6日

作為故宮博物院主辦的以茶文化為主題的文物特展,“故宮·茶世界”以故宮博物院歷代茶具、器物、繪畫、古籍、文獻、家具等文物為基礎,多維度深入展示中華茶文化數千年來發展脈絡、人文風貌、審美追求與哲學思想。其中,“宋四家”蘇黃米蔡手稿名作齊聚,包括《蘇軾(傳)行書定惠院二詩草稿卷》《黃庭堅行楷書送四十九侄詩卷》《米芾行書法華臺詩帖》《蔡襄行書入春帖》,加之,宋徽宗三件代表作《趙佶楷書閏中秋月詩帖》《趙佶繪枇杷山鳥圖頁》《趙佶楷書棣棠花、筍石二首詩卷》,陣容堪稱重磅。
宜子孫——漢代玉器集萃
地點:良渚博物院
展期:持續至2025年3月30日

漢代玉器是中國古代玉器發展史的一個高峰。此次展覽玉器大多來自漢代帝王(包括漢武帝、漢元帝、漢宣帝、漢成帝)陵園及諸侯王(中山王、楚王、江都王、長沙王、南越王等)墓葬。禁止出境文物神獸紋玉樽、揚州博物館明星文物“宜子孫”玉璧、徐州博物館藏金縷玉衣均在展出之列。
投龍——從山川祭祀到洞天福地
地點:浙江省博物館·孤山館區·西湖美術館
展期:2024年12月1日—2025年3月2日

展覽分為“山川有靈——先秦秦漢的山川祭祀”“告盟天地——晉唐之際投龍的出現和興起”“保安宗社——宋明之際的投龍”“澄懷觀道——山水中的文人傳統”四個單元。展品匯集了中國歷代山川祭祀和投龍儀式文物,共計約230件(組),分別來自全國40家收藏單位,其中有相當數量的展品為首次公開。
“真實與虛幻”:2025杭州國際當代玻璃藝術展暨劉進玻璃收藏展
地點:中國美術學院中國國際設計博物館
展期:2025年1月10日——3月10日

展覽呈現了32位國內外知名玻璃藝術家的作品,他們以各自視角,展現對于玻璃的理解。展覽由“真實與虛幻”的主題引領,以“世象存在”“光之虛實”、“形之反抗”三個部分展開,不僅展示了玻璃藝術的傳統技藝,還呈現了玻璃藝術在現代科技和設計理念下的創新發展。
安徽
黃山山中人——黃賓虹藝術與文獻展
地點:安徽博物院廬陽館西二樓
時間:展至3月2日

在黃賓虹誕辰160周年之際,安徽博物院這一跨年大展精選來自安徽博物院(安徽省文物鑒定站)、中國美術館、浙江省博物館、合肥市賴少其藝術館等收藏單位珍貴文物計71件套,匯集黃賓虹及其師友、弟子的精品畫作和賓翁生平相關文獻資料。
山西
理想與光榮——古希臘古羅馬雕塑藝術展
地點:山西博物院
展期:2025年1月1日—5月5日

展覽展出來自英國利物浦國家博物館134件(組)珍貴雕塑,展現作為西方文明之源的古希臘、古羅馬雕塑藝術,帶觀眾領略遙遠的地中海之濱,古代人類對人體美的極致展現,對理想、對和諧、對美的不懈追求。這些雕塑作品,無論是神像、英雄像還是普通人物的雕像,都體現了古希臘人對生活的熱愛和對人性的深刻理解。
變局——春秋時期的晉與秦
地點:山西博物院
展期:2025年1月1日—5月5日

展覽由山西博物院聯合上海博物館、河南博物院、陜西歷史博物館、甘肅省博物館、山西省考古研究院等16家文博單位共同舉辦,以206組珍貴文物,展現了東周時期,特別是春秋時期晉國與秦國之間復雜多變的關系,領略那個時代的風采。
禮樂華夏
地點:山西考古博物館

禮樂,不僅是中國古代社會的重要基石,更是中華民族精神與智慧的集中體現。展覽將系統地展示山西地區在華夏文明發展進程中的重要作用,通過考古出土文物實證禮樂文化的形成、發展和傳承。
巴從西南來
地點:山西博物館
展期:2024年11月29日—2025年3月16日

展覽匯集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重慶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四川博物院、湖北省博物館、宜昌博物館5家文博單位各類精品160余件,帶觀眾跨越千年一同探索獨特而迷人的巴文化。
遼寧
漫步美中——古羅馬時期女性主題文物展
地點:遼寧省博物館
展期:2025年1月1日—7月1日

展覽以意大利久負盛名的卡比托利歐博物館館藏為核心,同時獲得國內外十余家展覽機構支持,由中方和意方博物館專家學者組成聯合策展團隊,精心遴選古羅馬時期及我國兩漢時期與女性生命歷程相關的文物共計150余件套,旨在用實物呈現兩千年前古代世界中女性豐富的精神世界和昂揚的生命力量,再現絢麗多彩的女性敘事。
豐神有儀——遼寧省博物館藏中國古代人物畫展
地點:遼寧博物館
展期:持續至2025年3月23日

展覽以中國古代人物畫的題材內容分類,盡顯古代人物風華。宋《洛神賦圖》《蕭翼賺蘭亭圖》、元《松泉高士圖》等均在展出之列,此外還有7件明清人物圖為首次展出。
河北
約瑟夫·博伊斯:7000個夢想
地點:河北廊坊新繹美術館
展期:持續至2025年6月15日

該展覽是新成立的博伊斯研究中心(中國)的開幕首秀,以博伊斯的生態藝術項目《7000棵橡樹》為切入點,分七個章節回顧博伊斯的藝術。
湖北
商翼四極——商王朝地方文明特展
地點:武漢盤龍城遺址博物院臨展廳
展期:2024年11月14日—2025年3月9日

展覽由盤龍城遺址博物院聯合全國26家文博單位共同舉辦,共計借展北京、河北、山東、陜西、山西、四川、湖南、江西、河南、湖北等11個省份及地區商代代表性文物148件套,其中珍貴文物達127件套,展覽以盤龍城遺址為切入點,聯合蘇埠屯、大辛莊、劉家莊、平谷劉家河、定州北莊子、湖南寧鄉、新干大洋洲、三星堆、殷墟等遺址的精品文物。
湖南
惟楚風流——明清湖南士大夫的筆墨丹青
地點:湖南博物院
展期:2024年12月17日—2025年11月16日

展覽遴選湖南博物院藏明清時期湘籍或客湘士人的作品九十余件(套),試圖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明清時期湖南風雅士紳的書畫藝術。
我有方寸心——唐長沙窯瓷器詩文特展
地點:長沙博物館
展期:2024年11月29日—2025年4月6日

展覽從長沙窯瓷器走進詩的唐朝,看見唐代長沙人對詩歌的傾心和真切的生活,看到1000多年前長沙擁抱世界的足跡。
重慶
大江東去:長江水文化展
地點:三峽工程博物館
展期:1月10日—4月10日

展覽內容圍繞“長江水文化”這個主題,通過四個部分系統且全面地展現長江水文化的獨特魅力與深厚內涵。展覽匯聚49家文博單位202件/套展品,45件/套一級文物,多件“鎮館之寶”。
香港
塞尚和雷諾阿的世界:法國橘園美術館及奧賽博物館珍藏展
地點:香港藝術館
展期:1月17日——5月7日

本次展覽是中國香港首個以兩位印象派代表人物塞尚和雷諾阿為主題的展覽,共展出來自法國橘園美術館及奧賽博物館的52件畫作,其中51件首度在港亮相。展覽旨在呈現塞尚和雷諾阿的藝術風格與成就,同時揭示他們之間的深厚友誼與切磋交流。
修明武備:故宮博物院藏清代軍事文物
地點: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
展期:1月22日—2026年1月21日

展覽分為“龍興八旗”“刀劍天下”“騎射與槍炮”“操閱與軍禮”“以圖為史”和“防御海疆”6個單元,通過約190件故宮博物院藏清代宮廷軍事文物,包括盔、弓箭、刀劍、馬具、繪畫、織品、圖籍、科學儀器等眾多類別的物品,呈現清代軍事組織、技術和藝術的發展。
當紫禁城遇上凡爾賽宮?十七、十八世紀中法文化交流
地點: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
展期:持續至2025年5月4日

展覽精選故宮博物院及凡爾賽宮近150件珍品,呈現中法宮廷在文化、藝術、科技等領域互相欣賞、啟發及交流的歷史,以及兩國之間源遠流長的友誼。
臺北
歲時吉慶:院藏節令文物展
地點:臺北故宮博物院
展期:1月28日—4月27日

本次展覽依托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歲時文物,分“年歲時序”“三節同樂”“四時接應”3個單元,帶領觀眾通過不同的節令行事,一窺清宮廷的春夏秋冬四季物景。
心契仙蹤:故宮文物中的呂洞賓
地點:臺北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
展期:2月4日——4月27日

呂洞賓、鐘離權、鐵拐李、張果老、藍采和、韓湘子、曹國舅、何仙姑共同組成所謂的「八仙」,在元明戲曲中成為廣受歡迎的題材,其中又以「八仙過?!棺顬橹Ec「西王母蟠桃宴」的題材結合,成為明清器物中常見的吉祥裝飾。本次展覽將通過院藏繪畫和器物,展現文士求索的仙風道骨和世俗企求的長壽歡樂,帶領觀眾一窺呂洞賓的不同面貌。
繪心寫意:書畫里的人情味
地點:臺北故宮博物院
展期:1月10日—4月13日

本次展覽將匯集通過文字與繪畫來表達心意的書畫作品,通過日常書信、專為他人創作的詩詞書畫以及具有贈物意涵的圖像,展示書畫家的才情與意念,向觀眾呈現社會禮儀與人際關系的縮影。
筆墨見真章——故宮博物院書法導覽
地點:臺北故宮博物院
展期:2025年1月7日—4月6日

展出漢代瓦當墨拓、晉王羲之《孝女曹娥碑》、元鮮于樞《論張旭懷素高閑草書》、明文徵明《自書詩帖》、明沈度《隸書歸去來辭》等近20件古代書法珍品,揭示歷代書法發展脈絡。
乾清宮尋寶:破解天字號玉器密碼
地點:臺北故宮博物院(南部園區)
展期:2024年7月2日—2026年8月23日

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天字號玉器有新石器時代晚期象征神權的法器、西周時期彰顯宗法階級的禮器、宋元明清的文人珍玩、萬國朝貢的異域物品等,時代跨度達數千年。本次展覽將展出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的228件玉石器,帶領觀眾根據乾隆題款、自作玉器、考古發掘成果等諸多線索,認識不同時代玉器的特征,判別古玉和“大清乾隆仿古”之作,進一步了解天字號玉器。
妙色:清代金銀飾件特展
地點:臺北故宮博物院(南部園區)
展期:2024年7月2日—2026年8月23日

展覽分為“宮廷簪飾的流變”“皇家禮儀與排場”“生命禮俗與節慶”“歡樂的巿集”四個單元,主要展出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清代簪飾、項飾、腰飾等飾件,以及其他機構借展的袍服,傳達金銀飾件在服飾中扮演的角色,呈現清代飾件制作流通的社會環境及審美觀的變化。
看得見的紅樓夢
地點:臺北故宮博物院
展期:2024年5月17日—2026年5月17日

此次展覽以三個軸線展開。一、“大雅可觀”:呈現《紅樓夢》迷人之處;二、“異物奇貨”;三、“一番夢幻”:說明書中人物依據使用、相關聯物品的描繪,塑造出不同的性格與隱喻,塑造出女性短暫卻燦爛的生命姿態,令人憐惜與不舍。
海外
日本
大阪市立美術館重開紀念展:名品珍品大公開
地點:大阪市立美術館
展期:2025年3月1日—3月30日

大阪市立美術館自2022年起閉館整修,2025年3月重新開放。為紀念重新開館,本次展覽精選繪畫、書法、拓本、雕塑、漆工、金工、陶瓷、考古等各類別的共約200件藏品展出,既囊括美術館的代表性名品,也涵蓋此前鮮少展出的珍品。
發掘與發現的考古學·明大考古學的75年
地點:明治大學博物館
展期:1月11日—3月15日

1950年明治大學設立考古學專業,是日本私立大學中最早設立這一專業的大學。75年來,明大考古學專業一直致力于發掘、研究舊石器時代至古墳時代的遺跡,并取得多項考古成果。其中群馬縣巖宿遺址、埼玉縣砂川遺址、神奈川縣夏島貝冢、栃木縣伊鶴原遺址出土的文物被指定為日本重要文化財產。本次展覽以日本重要文化財產級別的文物為中心,陳列舊石器時代至古墳時代的出土文物與相關資料,回顧明治大學考古學專業75年來的發展歷程與研究成果。
曼·雷誕辰135周年紀念展
地點:東京富士美術館
展期:2025年1月11日—3月23日

為紀念曼·雷誕辰135周年,本次展覽匯集東京富士美術館館藏及日本私人收藏,通過攝影、繪畫、雕塑、書籍等回顧曼·雷豐富多彩的人生歷程,展現他的藝術魅力與人格魅力。
拓本的樂趣——明清文人的世界
地點:東京國立博物館
展期:2025年1月2日—3月16日

展覽是東京國立博物館和臺東區立書道博物館聯合策劃的第22次特別展,聚焦于書法拓本。展出包括青銅器(金)和石碑等(石)上的金石拓本,以及歷代書法名家創作的手寫真跡。此次展覽展示碑拓法帖及與明清文人相關的資料,呈現那些被拓本深深吸引的明清文人的世界。
法國
蘇珊娜·瓦拉東
地點:蓬皮杜中心
展期: 2025年1月15日——5月26日

蓬皮杜中心2025年的開年重磅展覽獻給19、20世紀之交最重要的藝術家之一:蘇珊娜·瓦拉東(Suzanne Valadon)。匯集了200多幅繪畫與素描作品,此次展覽全面回顧了瓦拉東大膽且極具獨創性的職業生涯,追溯了這位藝術家獨特的人生軌跡,為我們展示了從她作為蒙馬特地區備受青睞的模特,到她在同行和評論界獲得認可的歷程。
中國·唐:一個多元開放的朝代(7至10世紀)
地點:吉美國立亞洲藝術博物館
展期:2024年11月20日—2025年3月3日

此次展覽由中國國家文物局與法國文化部指導,展出來自中國10個省市區、32家文博機構的207件(套)唐朝文物。展覽聚焦唐朝都城長安,共設“歡迎來到大唐中國”“長安: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思想的交叉路口”“文學世界”“絲綢之路上的大唐”等八大主題。展品包括金器、壁畫、雕塑、書畫、出口陶瓷器和近期考古發現,其中部分從未出海展出。
越南漆藝的復興
地點:賽努奇博物館
展期:2024年12月10日—2025年3月16日

本次展覽回顧越南漆藝傳統和1930年代漆畫的誕生,主要展品包括兩幅漆藝畫作、一幅大型漆藝鑲板畫、一幅以漆器為主要裝飾的廟宇風景畫和一副對聯。
20世紀初期,法國在越南開設了首批高等美術學校,在傳播西方藝術的同時,包括漆藝在內的諸多傳統藝術也再次進入學生們的視野。結合新的創作理念,一度沉寂的漆藝以「漆畫」的形式得到復興,本展即展出一批當時創作的漆畫作品。
英國
透納:光與影
地點:英國曼徹斯特惠特沃斯美術館
展期:持續至2025年11月2日

今年是英國最受歡迎的藝術家約瑟夫·馬洛德·威廉·透納(Joseph Mallord William Turner)的誕辰250周年。此次展覽展出了透納一系列版畫與水彩畫作。其中,《Liber Studiorum》(研習之書)是透納耗時20年完成的71幅版畫系列作品,此次展覽得以將其全部展出,以獨特的視角展現他是如何在版畫與繪畫中利用線條、色調和空間的。
從戈雅到印象派:奧斯卡·萊因哈特收藏
地點:科陶德美術館
展期:2025年2月14日 - 5月26日

奧斯卡·萊因哈特(Oskar Reinhart,1885-1965),瑞士知名藝術收藏家和贊助人,逝世后將自己的藏品和房子遺贈給瑞士聯邦政府。科陶德美術館以2025年奧斯卡·萊因哈特藝術館閉館修繕為契機,承辦奧斯卡·萊因哈特收藏在瑞士境外的首次大規模展出。本次展覽將集中呈現西班牙畫家弗朗西斯科·戈雅、法國浪漫主義畫派先驅西奧多·杰利柯、法國現實主義畫派創始人古斯塔夫·庫爾貝,以及多位印象派和后印象派藝術家的作品。
塔羅牌:起源與后世
地點:英國倫敦大學沃伯格研究所
展期:將持續至4月30日

作為探索的工具、藝術靈感的源泉和反主流文化的象征,塔羅牌一直是關于命運、創造力,以及身份的塑造者。展覽“塔羅牌:起源與后世”展示了塔羅牌的悠久歷史,探索其起源,以及在藝術家、神秘主義者和作家手中經歷的演變。
莫臥兒帝國:藝術、建筑和奢華
地點: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
展期:2024年11月9日—2025年5月5日

本次展覽將匯集超過200件古代伊朗和印度北部地區藝術家和工匠的作品,展現莫臥兒帝國黃金時代(約1560-1660年)的藝術成就,時間跨度涵蓋阿克巴、賈漢吉爾和沙賈汗三位皇帝的統治時期。
畢加索版畫集
地點:大英博物館
展期:持續至2025年3月30日

本次展覽貫穿畢加索的整個職業生涯,匯集約100幅蝕刻版畫、石版畫、飛塵蝕刻版畫、油氈版畫等作品,展示畢加索對不同版畫技法的運用以及不斷變化的藝術創作方法,帶觀眾深入了解他與印刷工、出版商和其他藝術家的合作關系。
中世紀女性:她們自己的話語
地點:大英圖書館
展期:持續至3月2日

展覽呈現了140余件展品,包括繪畫、手稿、文獻、早期印刷書籍及生活物品等,講述了中世紀女性的生活,揭示了她們的智慧、藝術才華和奮斗歷程。
蒂爾扎·加伍德:超越拉維利厄斯
地點:杜爾維治美術館
展期:2024年11月19日—2025年5月26日

展覽展出其作品80多件作品,探索她“精致的天真”風格——以表面看似單純的主題傳達更深層的意義。展覽涵蓋她創作的所有領域,包括幾乎所有現存的油畫作品,以及她充滿幽默感的木刻版畫、鉛筆素描、實驗性的云母紙設計及拼貼紙構作。
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素描作品展
地點:國王畫廊
展期:2024年11月1日—2025年3月9日

本次展覽遴選來自英國皇家收藏的約160件紙上素描畫,包括達·芬奇、米開朗基羅、拉斐爾、提香等多位著名藝術家以及較少為人知畫家的作品,重點呈現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素描作品的多元化和藝術成就。
德國
日本藝術中的沉寂、簡約與黑白
地點:柏林國家博物館
展期:2024年12月18日—2025年3月10日

本次展覽主要通過柏林亞洲藝術博物館收藏的繪畫、木刻版畫、陶瓷、漆器等各種類型的作品,向觀眾展示日本藝術中有關“沉寂”的情感表達。展品包括日本江戶時代畫師魚屋北溪的浮世繪版畫;日本畫家橫山大觀與鏑木清方的新傳統風格日本畫;日本陶藝家濱田莊司制作的甘蔗草紋碗;日本攝影師和田禮治郎與宮原夢畫拍攝的照片;日裔瑞士藝術家池村玲子的作品等。
藍騎士宇宙:從康定斯基到坎彭頓克
地點:柏林國家博物館
展期:2025年3月1日 - 6月15日

展覽分為7個章節,分別介紹康定斯基的版畫、弗蘭茨·馬爾克的動植物畫、奧古斯特·馬克的紙上繪畫、藍騎士團體內的女性藝術家、《藍騎士》年鑒以及曾在1912年舉辦過藍騎士畫展的柏林先鋒派畫廊“風暴畫廊”等各個方面。
美國
打破范式:布魯克林博物館建立200周年
地點:布魯克林博物館
展期:2025年2月28日 - 2026年2月22日

展覽旨在慶祝布魯克林博物館建立200周年,分為“布魯克林制造”“布魯克林博物館及其藏品的建設”“藝術禮物”三個章節,以新穎的敘事方式,探索館藏的豐富歷史和未來發展前景。
其中,“布魯克林制造”聚焦活躍于紐約布魯克林區的藝術家,例如 KAWS、Duke Riley 和 Tourmaline,以致敬17世紀至今布魯克林區藝術家和設計師所取得的成就;“布魯克林博物館及其藏品的建設”章節通過藝術品和檔案材料,回顧博物館建筑及館藏的發展歷程;“藝術禮物”展示博物館獲贈的各種當代藝術品,涵蓋繪畫、照片、視頻、雕塑、陶瓷器等不同類別。
卡斯帕·大衛·弗里德里希:自然之魂
地點: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展期:2025年2月8日 - 5月11日

在卡斯帕·大衛·弗里德里希(1774-1840年)的畫筆之下,自然擁有的魅力不僅限于直接的描摹,也是情緒與靈魂的棲息地。浪漫主義的理念不僅體現于光影與色彩在畫布上的交織,更是風景與內心的隱秘共鳴。展覽通過作品,邀觀眾品味自然與靈魂的詩篇。
镕古鑄新:宋元明清銅器展
地點: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展期:2025年2月28日 - 9月28日

展覽由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和上海博物館合作主辦,匯集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的約100件藏品,以及大英博物館、賽努奇博物館、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遼寧省博物館等多家文博機構的近100件借展藏品,以銅器為核心,輔以繪畫、書法、陶瓷、漆器、玉器等不同類型的文物,闡述中國宋元明清對早期青銅禮器傳統的解讀、傳承與發展,呈現中國晚期銅器的獨特藝術價值。
藏品聚焦:皮特·蒙德里安
地點:紐約古根海姆博物館
展期:2024年11月22日—2025年4月20日

本次展覽將集中展示荷蘭抽象藝術家 Piet Mondrian 的繪畫和素描作品,從他在荷蘭的早期試驗之作到巴黎時期的標志性作品,再到晚年移居紐約后的創作,追溯 Mondrian 繪畫生涯中的風格演變。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