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深一度|中國足球:失望很大,希望很長

當清脆的終場哨響起,深圳市青少年足球訓練基地體育場并沒有陷入憤懣。相反,看著呆坐在球場,或掩面或哭泣的國青隊員們,全場的球迷夾雜著遺憾,送去了一陣陣掌聲,隨后激昂的《水手》歌聲在球場里回蕩,激勵著那些跌倒在沖擊桎梏路上的足球青年們。
0比1,補時絕殺,無緣世界舞臺,似乎相同的劇本,周而復始在上演。不一樣的是,這支U20國家隊,無論是技戰術還是精氣神,都是中國足球低谷中,令人眼前一亮的存在。
失望在所難免,畢竟能去世青賽,這批球員可以積累更多的經驗,收獲與同齡頂級球員PK的經驗,會讓他們成長得更快、更強。
然而,失望的背面是希望。就像隊員朱鵬宇說的那樣,他們會努力成為中國足球的未來。
雙重助力
自 2005 年馮瀟霆、郜林領銜的國青隊闖入荷蘭世青賽后,中國足球U系列國字號球隊便陷入屢戰屢敗、屢敗屢戰的尷尬循環,“從小輸到大” 成了外界對中國足球的普遍印象。
究其根源,青訓薄弱是關鍵。“踢球的孩子少,選材難度大,家長也不太愿意讓孩子踢球。很多孩子練了幾年,技術剛有起色,就選擇回歸學業。”
一位長期投身青訓的業內人士告訴澎湃新聞記者:“這一現象與2004年中超時代初期的亂象脫不了干系,即便在2010年前后經過整治,中國足球的負面形象仍讓家長們望而卻步。”
好在,觸底往往意味著反彈。近幾年,當被問及后備人才何時能有所改善時,業內人士給出了一致答案:2005年齡段后的球員水平顯著不同。
這背后,自然也有其內在的邏輯。
曾經采訪中國足球30多年時間的資深記者馬德興告訴澎湃新聞記者,“2014年校園足球計劃的推出,擴大了足球人口,更多學校開始讓孩子去踢球,這一點非常關鍵。”

劉誠宇表現亮眼。
這一點從本屆亞青賽中國隊主力前鋒劉誠宇父親口中得到了印證,“劉誠宇能夠踢出來,和當時學校有最直接的關系。”
劉誠宇父親告訴澎湃新聞記者,小劉當時在上海保德路小學踢球,“學校不但堅持組隊,對于踢球的孩子,還在學業上提供補課等各種便利,讓我們家長沒有后顧之憂,放心讓孩子走足球這條路。”
校園足球,打下了地基,一批青訓專家或者說外教的到來,則讓孩子們有機會接觸到真正意義上高水平的青訓理念,這里頭多少還有些金元足球帶來的正向作用。
“過去我們總說青訓層面最缺的是教練,往往很多都是體育老師教孩子踢球。”一位在青訓領域扎根十多年,多次執教國字號的教練告訴澎湃新聞記者,“過去十年,金元足球吸引了很多日本、西班牙的青訓教練來到中國工作,先進的理念對孩子們的成長非常關鍵。”
彼時,俱樂部在青訓上也投入巨大,一線隊預算達10億左右的金元時代,青訓投入多則億元,少則也有數千萬。

足協主席宋凱在深圳督戰國青。
全面布局
在校園足球與金元足球的雙重推動下,2005年齡段后的球員在青訓階段進步顯著。而從青訓邁向職業階段,官方的扶持同樣關鍵。
四年一度的奧運會,始終是中國足球青訓階段繞不開的“指揮棒”。2001年齡段球隊沖擊巴黎奧運會失利后,2005年齡段成為下一個重點培養對象。
2023年中國足協換屆后,迅速布局U系列國字號球隊。2024年初,久爾杰維奇出任2005年齡段球隊主帥,目標是沖擊2025年U20世界杯資格與2028年洛杉磯奧運會,其四年任期也契合了足協的長期規劃。
而在低年齡段層面,中國足協同樣完成了布局。宋凱當選足協主席后第一次公開亮相就是到濰坊調研青訓,并現場觀看2024年中青賽決賽山東泰山與廣州隊的第二回合比賽。

國少主帥上村健一麾下的U16中國隊表現驚艷。
此前不久,以這兩支球隊球員為班底的中國隊在青島舉行的U15東亞杯中先在小組賽逼平韓國隊,隨后在決賽中點球大戰擊敗日本隊,驚艷奪冠。
這場勝利極大改變了外界對U系列國字號球隊的看法,幾乎在官宣久爾杰維奇執教2005年齡段的同時,中國足協順勢宣布上村健一為中國U16國家男子足球隊主教練。
這支U16國家隊在去年大連舉行的U17亞洲杯預選賽中交出了一張不錯的答卷,雖以凈勝球劣勢排名小組第二晉級,但對陣韓國隊一度取得2比1領先局面,只是在第88分鐘被對手利用點球扳平比分。
技術統計顯示,中韓兩隊射門比12比5,射正6比2,控球率中國隊60%比40%占優,角球次數更是9比1遙遙領先。社交媒體上球迷評論認為:這支U17國足踢出了對陣韓國足球時全面碾壓的優勢。

U16國少隊的比賽也讓不少球迷看到了希望。
希望背面
“中國足球大有希望”的詞條,也是從那時起頻頻登上微博熱搜。
希望來自整體風格的改變。兩年前,安東尼奧的2003年齡段球隊采取防守反擊的戰術,在亞青賽四分之一決賽中輸給韓國隊,只差一步進軍世青賽,但場面被動,執教風格遭質疑。
如今久爾杰維奇的U20國青隊、上村健一的U16國少隊戰術都是以我為主、主打控球進攻。這得益于球員個體能力的提升。
依木蘭的大局觀、王鈺棟的突破速度、蒯紀聞的組織和射門、劉誠宇的綜合能力……至少對比過去6到10年內的同齡人,這批球員的能力有目共睹。

久爾杰維奇。
然而困擾這批球員的最大問題依然是比賽經驗。久爾杰維奇亞青賽賽前就很苦惱:“2005年齡段的球員從來沒有參加過任何正式國際比賽,2006年齡段的球員參加過U17亞洲杯,但最后結果很不好。”
不僅國際大賽,聯賽中他們的出場機會也極少。今年2月初,瑞士知名的體育研究機構CIES足球天文臺公布的一份數據顯示,中超聯賽是全球U20球員出場時間占比最低的聯賽,僅占聯賽全部球員出場時間的0.7%。

王鈺棟盡管已是中超輪換球員,但踢的比賽并不多。
拿這支國青隊來說,首發球員沒人能在中超打上穩定主力。
亞泰后衛賀一然和浙江攻擊手王鈺棟算是輪換球員,前者中超出場15次,9次首發,后者11次出場2次首發,沒有進球和助攻,只在亞冠二級聯賽刷到一次首發,打進一球助攻一次。
而包括主力門將、雙中衛和雙后腰在內的五名中后場絕對主力過去一年都只能隨泰山B隊打中乙聯賽,雖然積累了一定比賽經驗,但中乙聯賽只是第三級別聯賽。
小時了了,大未必佳,困擾中國足球多年的問題,其實可以從兩個層面理解,一方面是過去改年齡現象普遍,導致很多球員青訓階段以大打小,自然成績不錯。但最近幾年改年齡問題得到很好解決。
困擾球員成長的是如何讓這批球員更快打上比賽,甚至是打上高質量比賽。

蒯紀聞是徐根寶眼中未來的中國足球之星。
打上比賽再談以后
2月21日下午,上海海港新賽季出征儀式上,集團領導兩次點名蒯紀聞,傳遞出要給這位國青隊10號球員更多機會的信號。
蒯紀聞2025年第一次進入海港隊中超報名名單,他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專訪時透露,“對于我來說,亞青賽后的目標就是能夠在一線隊多爭取一些出場機會,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
小組賽對陣澳大利亞隊賽后,對手隊長本尼給予蒯紀聞很高評價,“他應該參加一些更高水平的比賽。”
蒯紀聞也通過社交媒體看到了本尼的這番表態,“澳大利亞幾個球員的水平比較高,本尼在英冠能打上常規主力,這得益于之前在澳大利亞,他就打過很多場次的聯賽。”
蒯紀聞對自己的能力有清晰的認識,“至少現在,我還不具備像他這樣去英國踢球的能力。其實年輕球員的軌跡都差不多,冬窗去熱刺的韓國球員梁民革,他也在K聯賽一個賽季刷出12球9助攻的成績單,才被熱刺看上。我想讓我打一年中超,很難交出這樣的成績單。所以還是一步步來,先打上比賽再談以后。”
對于中國足球而言,讓這些年輕俊才打上更多比賽,才是邁向更高追求的開端。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