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冒牌服飾在境外“洗澡”后以正品出售,10人被抓涉案2000萬元
隨著跨境電商的蓬勃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選擇通過電商平臺等渠道來購買進口商品。一些不法商家卻悄悄混入其中,開始兜售假貨。
2月20日,澎湃新聞(www.kxwhcb.com)記者從上海市公安局獲悉,近日,上海靜安警方成功破獲一起特大跨境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案,涉案金額達2000余萬元。目前,以匙某、李某為首的10名犯罪嫌疑人已被依法采取刑事強制措施。
“該案呈現出犯罪網絡跨地域、售假鏈路長、主觀故意認定難等特點。”上海市公安局靜安分局經偵支隊副支隊長張臻峰介紹,為讓“進口”商品更逼真,該案犯罪團伙將境內生產的假冒品牌服飾包裝成“進口正品”,通過多種渠道運送至中國香港、澳門等地“洗澡”,再通過關聯公司報關入境,并為假冒服飾交稅,以此獲取進出口單據后,于主流電商平臺實施規模化網絡銷售,同時利用境外企業對公賬戶實施資金轉移,形成了“境內制假-跨境洗錢”的犯罪鏈條。

涉案假冒知名品牌服飾。 澎湃新聞記者 徐亦嘉 圖
2024年8月,上海靜安警方接到消費者舉報,稱在某網絡平臺的一家“海外專柜正品”海外專營店網店里購買的多個品牌的服飾均疑似假冒。經鑒定,涉案商品確系侵權產品。警方隨即成立辦案專班展開調查,發現該店鋪宣稱“海外直郵”,實則通過廣西、廣東兩地的倉儲物流基地從境內發貨。
偵查顯示,該團伙采用“雙公司運作”模式:由李某實控的深圳某進出口貿易公司負責注冊海外專營店鋪及倉儲物流,匙某實控的廣州某品牌代理公司專司直播引流與售后服務。進一步調查發現,該犯罪團伙還實際控制著5家海外專營店鋪,專門以“海外專柜正品”名義銷售假冒商品,價格約為市場價的7折。

保稅倉現場。上海市公安局 供圖
面對碎片化的電子證據,靜安警方通過走訪多家電商平臺,依托企業提供的數據模型,對30余萬條交易記錄進行碰撞比對,最終成功鎖定關鍵資金鏈路。此外,經查證,以匙某、李某等人為首的犯罪團伙曾多次因違規經營被平臺處罰,但其通過不同的關聯公司“改頭換面”,重新經營,這成為了其“知假售假”主觀故意的關鍵證據。
2024年12月12日,上海靜安警方在廣東、廣西當地警方的支持配合下,同步對該犯罪團伙多個窩點展開收網行動,抓獲以匙某為首的10名犯罪嫌疑人,現場查獲假冒品牌服飾2萬余件,查封5處倉儲窩點。目前,犯罪嫌疑人匙某、李某等10人均被警方依法采取刑事強制措施,案件正在進一步調查之中。

保稅倉現場直播帶貨。 上海市公安局 供圖
值得注意的是,涉案直播團隊在明知店鋪存在售假“前科”的情況下,仍持續為其提供帶貨服務,目前相關主播團隊已被列入重點打擊對象。同時,辦案專班已展開對嫌疑人制假渠道以及資金結算方式等線索的深挖擴線,為后續對制假工廠和提供洗錢業務的地下錢莊實行全鏈條打擊。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