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黃樹賢:機構改革后民政部職能定位更加聚焦于四個方面
2月21日下午,國務院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民政部部長黃樹賢,副部長唐承沛、高曉兵、詹成付介紹2018年民政事業改革發展有關情況,并答記者問。
在2018年的黨和國家機構改革中,民政部的相關職責出現調整。譬如,民政部的退役軍人優撫安置職責整合并入新組建的退役軍人事務部,民政部的救災職責整合并入新組建的應急管理部,民政部的醫療救助職責整合并入新組建的國家醫療保障局。
發布會上,黃樹賢在回答經濟日報記者關于民政部內設機構調整改革情況時介紹說,“2018年12月31日,經過黨中央國務院批準,中辦、國辦印發了《民政部職能配置、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就是新‘三定’。”
黃樹賢介紹說,根據新的“三定”,民政部現在內設的業務司局主要有以下幾個:社會組織管理局,同時又是社會組織執法監督局、社會救助司、基層政權建設和社區治理司、區劃地名司、社會事務司、養老服務司、兒童福利司、慈善事業促進和社會工作司。
黃樹賢說,經過這次機構改革以后,民政部的職能定位更加聚焦于最底線的民生保障,最基礎的社會治理,最基本的社會服務和專項行政管理職能。
其中,最底線的民政保障,主要是保障低收入的貧困群眾、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孤兒棄嬰、生活困難的殘疾人和重度殘疾人等特殊困難群體的衣食冷暖。對留守和困境兒童、留守老人、家庭暴力受害者等群體給予必要的關愛和監護,發展慈善事業,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民生保障的工作。
最基礎的社會治理,主要包括指導城鄉社區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建設,提出加強和改進城鄉基層政權建設的建議,推動基層民主政治建設、登記管理和監督檢查社會組織,推進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和志愿者隊伍建設等方面的工作。
最基本的社會服務,主要包括社會養老服務、婚姻登記服務、殯葬管理服務等方面的工作,都是社會最基本的公共服務。
專項行政管理,主要涉及到國家行政管理區域和界線的劃分,地名命名更名與規范管理等方面的行政管理工作。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