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深圳基層觀察系列之一:幼有善育,構筑民生幸福基石
2019年8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意見》重磅發布,全力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并提出打造“民生幸福標桿”的戰略定位。其中,“幼有善育、學有優教、勞有厚得、病有良醫、老有頤養、住有宜居、弱有眾扶”這七個關鍵民生領域成為深圳發展的重要方向,文件明確要求構建優質均衡的公共服務體系,打造全覆蓋可持續的社會保障體系。五年來,深圳始終緊扣中國式現代化發展脈搏,以高質量發展為有力引擎,將“人民的美好生活”融入每一項具體工作目標,切實提升深圳市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馬洪基金會專注于基層治理研究,長期從多元視角深入觀察與研究深圳市74個街道的發展狀況。依據《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意見》《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加強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意見》等政策文件要求,深入剖析街道年度決算報告,對“民生七優”目標的建設與落實情況展開深度研究,進而形成系列調查報告。
本期,我們推出“幼有善育”專題報告。
“幼有善育”聚焦義務教育階段前的兒童,致力于為學齡前兒童營造優良的養育和教育環境,輔助其全面成長。依據幼童成長階段可分為新生兒期、嬰兒期、幼兒期和學齡前期。
為在全國率先實現“幼有善育”的示范引領,深圳以普惠優質為核心導向,全方位推進相關工作,用心呵護這一 “最柔軟的群體”。在實踐過程中,積極探索創新,形成了“國企引領、醫育結合、民辦公助、公建民營、家長互助、托幼一體”的托育機構建設模式。
與此同時,深圳陸續出臺一系列地方性法規和政策文件,如《深圳經濟特區學前教育條例》《關于推進學前教育學區化治理的實施意見》《深圳市幼兒園設立標準》《深圳市公辦幼兒園管理辦法》《深圳市普惠性幼兒園管理辦法》《深圳市幼兒園托班開設與管理暫行辦法》《深圳市學前教育機構設置標準》《深圳市普惠托育機構補助暫行辦法》《深圳市學前教育發展專項經費管理辦法》《關于全面深化幼兒園教師隊伍建設的實施方案》等。其中,《深圳經濟特區學前教育條例》以法律形式明確學前教育的性質與地位,強調政府應以提供普惠性服務為重要標準,構建與辦園體制相適配的撥款、收費、資助、獎勵、補助等學前教育經費投入保障機制。
在推動“幼有善育”目標落地的進程中,深圳市各部門充分傾聽社情民意,積極開展多樣化探索與實踐。截至2024年7月,深圳已建成超700家托育機構,街道覆蓋率超90%。此外,全市現有超1900所幼兒園,在園幼兒約59萬人,公辦幼兒園在園幼兒占比達55%。

一、深圳市托育發展現狀剖析
深圳作為一座年輕的超大城市,常住人口平均年齡不到33歲,雙職工家庭占比較高,家長對低齡孩子的看護需求持續攀升。隨著二孩、三孩政策的全面放開,以及年輕父母育兒觀念的深刻轉變,全市對托育服務的需求總量日益增長。在此背景下,打造15分鐘托育服務圈成為眾多有孩家庭,尤其是0-3周歲兒童家庭的迫切期望。然而,在實際推進過程中,15分鐘托育服務圈建設面臨諸多挑戰,如資金短缺、托育費用偏高、專業師資不足、服務質量參差不齊等問題,這些因素導致部分托育服務機構出現托位閑置、入托率偏低的現象。
(一)學前教育經費投入與使用情況
為深入了解街道層面在學齡前兒童教育方面的投入狀況,項目組收集74個街道的年度決算報告,追溯至已公開的過去3年的街道決算報告,并對學前教育支出數據進行細致整理。研究發現,南山區、福田區、鹽田區、龍華區、坪山區、光明區和大鵬新區在2021-2023年度期間均未列支“學前教育”專項開支。2021年度,僅有22個街道有該項開支,其中寶安區西鄉街道支出最高,達4847.51萬元。2022年度,有7個街道產生該項支出,龍崗區的平湖街道支出最高,為600萬元。到了2023年度,6個街道有學前教育支出,寶安區航城街道以1913.82萬元位列榜首。
在深圳,每位適齡兒童均可享受相應的補貼政策。學前教育經費補貼由各區教育局直接撥付至各教育機構,用于保障學齡前兒童的在園學習生活費用。通常情況下,公辦幼兒園的開辦費、日常運行經費,以及對家庭經濟困難兒童等特殊群體的資助,由市、區教育行政部門按照隸屬關系,通過部門預算程序編報,并由同級財政予以保障。進一步研究發現,街道學前教育經費的使用秉持公益導向、突出重點、促進發展的原則,主要用于兒童健康成長補貼、普惠性民辦幼兒園資助、學前特殊兒童融合教育支持、保教人員津貼發放以及對先進單位或個人的獎勵等方面,旨在推動學前教育朝著普惠優質的方向發展。
(二)“幼有善育” 的創新實踐探索
為給幼兒提供更加優質、普惠的學前教育服務,深圳積極加快公辦幼兒園建設步伐,推動幼兒園教育階段全面普及入學,并著力構建以公辦園為核心、普惠園為主體、特色園為補充的學前教育普惠優質多樣化發展新格局,全力打造“幼有善育”的民生典范。

1、育兒補貼政策待落地實施
目前,深圳市的育兒補貼政策尚未正式發布,街道層級暫未開展補貼發放工作。根據《深圳市育兒補貼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生育第一個子女的家庭,在子女年滿3周歲前可累計獲得7500元補貼;生育第二個子女的家庭,三年累計補貼11000元;生育第三個子女的家庭,三年累計補貼19000元。育兒補貼所需資金將納入各區財政年度預算,由市、區財政各承擔50%。
2、以區為單位統籌推進 “幼有善育” 工作
建設兒童友好型社區、托育中心等工作需要上級部門進行統籌規劃,并非街道層級的行政力量能夠獨立完成。以福田區為例,福田區積極申報全國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區省級督導評定項目,大力加大公辦園建設力度,實現全區普惠性幼兒園在園幼兒占比達到88.07%。寶安區區委、區政府則先后投入近200萬元,支持寶安婦幼利用政府公配物業開展公立醫院辦托試點工作。該試點成為寶安區第一家普惠托育機構,也是深圳首家、全國首批由公立醫院自建自營的托育機構,為區域托育服務發展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引領作用。
二、其他城市創新經驗借鑒
2023年,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命名河北省石家莊市等33個城市(區)為第一批全國嬰幼兒照護服務示范城市。這些入選城市在嬰幼兒照護服務領域積極創新,積累了許多寶貴經驗。部分城市將托育服務納入城市發展整體規劃,創新嬰幼兒照護服務模式;一些城市推出普惠托育補助、育兒補貼制度等,切實減輕育兒家庭的經濟負擔;還有城市通過提升家庭科學育兒能力,全力建設生育友好型社會和兒童友好型城市。
(一)福建省廈門市:社區托育中心打造便捷服務模式
2020年8月,廈門市在福建省率先出臺《廈門市促進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的實施方案》,明確提出構建普惠托育服務體系的目標,計劃到2025年,在全市各鎮街(3歲以下人口規模達到1000人以上)轄區內至少建成一所具有示范效應的嬰幼兒照護服務機構。在該方案的指導下,廈門市充分利用街道和社區行政服務中心的場地資源,創辦托育中心,有效滿足了社區居民就近托幼的需求。此外,許多街道和社區為其減免租金,托育中心在降低經營成本后,相應降低了每個孩童的托育費用。這種家門口的托育服務模式,不僅方便家長送托和日常探訪,極大地緩解了家長的后顧之憂,還切實減輕了育兒家庭的經濟負擔,顯著提高了街道、社區的送托率。
(二)浙江省寧波市:聚焦家長提升科學育兒能力
為有效緩解20多萬名0至3歲嬰幼兒的養育照護難題,浙江省寧波市于2020年啟動家庭養育健康指導項目,該項目計劃于2025年底結束,服務對象涵蓋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人,包括家長和其他照護人員。項目旨在2025年底前,在試點經驗的基礎上推廣服務模式,培養2000名合格的村(社區)家庭養育健康指導員,使嬰幼兒家長科學知識普及率達到90%以上。
為實現這一目標,寧波市部分行政區聯合街道,在社區設立嬰幼兒照護服務驛站,并為轄區內所有社區配備家庭養育指導員。驛站定期組織開展家庭養育指導小組活動,活動內容豐富多樣,涵蓋0 - 3歲嬰幼兒早期學習、營養健康、安全照護、親子交流等多方面知識和經驗分享。此外,還結合兒童節、中秋節等節日策劃主題活動,增強家長參與度。截至 2024 年年初,寧波市已培育3500余名家庭養育指導員,實現鎮(鄉)街道全覆蓋,并建成454個嬰幼兒照護服務驛站,有效提升了家庭的科學育兒能力和水平。

三、推動 “幼有善育” 發展的政策建議
“生了沒人帶”“托幼費用高”“老師靠不住” 等問題長期困擾著幼童家長,在一定程度上導致部分人群 “不愿生”“不敢生”。深圳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打造“幼有善育”的民生標桿意義重大。為推動“幼有善育”工作有效落地、先行先試,項目組提出以下建議:
第一,整合基層資源,靈活構建托育體系。家長對托育服務需求最為迫切的時期集中在孩童進入幼兒園前的3年。當前,尋找可信賴的托幼機構成為眾多新手家長的一大難題。街道、社區可充分整合現有資源,發揮主導作用,牽頭建立滿足基本條件的托育機構。根據街道、社區新生兒數量和分布密度,鼓勵小區全職媽媽等人員參與托育工作,優先解決幼兒養育過程中的急難問題,待條件成熟后,再逐步提升托育服務質量和水平。
第二,強化人才培養,夯實托育服務根基。隨著出生人口數量逐步下降,教育資源集中化程度將有所提升,家長對育兒質量的要求和期望也會相應提高。目前,考取育嬰(員)師、保育師等資格證可獲得政府1000-3000元不等的補貼,這一政策鼓勵了許多全職媽媽考取資格證,開拓新的職業道路。然而,當前資格證獲取方式主要以線上課程學習和線上題庫刷題為主,僅輔以1-2次實操課程,這種培訓模式難以培養出具備專業知識、操作技能、綜合能力、應急處理能力,且充分掌握嬰幼兒生理和心理發展知識,熟悉營養喂養、安全照護、常見病和傳染病預防等相關知識,能夠熟練開展保育環境創設、嬰幼兒生活照料、早期學習支持、合作共育、培訓指導等實際工作的專業教師。因此,這一公共服務需求需要更高層級的政府部門給予充分重視,提供資金支持和專業培訓渠道,助力打造專業的托育人才隊伍,推動 “幼有善育” 工作實現高質量發展。
注:
1、本項目研究由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提供支持。
2、文章所引用信息和數據來自網絡公開信息,如有錯漏,請予聯系以更正。
3、如需本報告中街道2021-2023年度決算支出數據,請在后臺留言 “獲取街道決算數據”。
4、轉載請注明來源。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