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年輕人,都愛花錢買“痛”,事關哪吒
一邊“吃谷”,一邊“痛”,是當代二次元年輕人的普遍寫照。
其實,大火的《哪吒之魔童鬧海》也是源于初代《哪吒鬧海》代練的一種痛文化的折射。
恰恰是這種痛之信仰,讓年輕人趨之若鶩。

從當年的《哪吒鬧海》的痛并快樂著,到如今哪吒系列的痛就是一種時髦。
時代在變,一代代人對痛的信仰沒變。
近日,閑魚發布《2024閑魚二次元痛文化報告》。根據閑魚平臺上痛文化相關商品的交易人群、規模等數據,發布了痛文化的多種商品類型與真實流行趨勢。
報告顯示,閑魚痛文化商品的交易用戶95后占比超過70%,其中05后用戶占25%。

據了解,痛文化主要指的是用動漫、游戲等二次元元素對物品進行裝飾,來表達對特定角色喜愛的文化.
目前,痛文化在社交媒體上日益風靡,成為年輕群體的一種新型身份象征與社交貨幣。
在二次元世界里,萬物皆可痛,日常化的“痛”單品有痛包、痛衣、痛傘等。
谷子經濟的爆火,帶動“痛包”持續出圈。
巴黎奧運會上冠軍全紅嬋的“痛包”成為現象級產品,一度火到一包難求。
“痛包”指的是掛滿動漫人物徽章和玩偶的包包,通過外側的透明夾層展示谷子。

市面上多見的痛包以尼龍材質為主,也有一些造價更高的皮質包包,價格則從幾十元到幾百元不等。
在IP方面,2024最受歡迎的為痛包界大熱門初音未來痛包。此外,群眾基礎更大的迪士尼也成為消費者熱衷的痛包IP,達菲、餅餅痛包在閑魚平臺的商品數排在前列。
《報告》顯示,2024年,閑魚上的痛文化新發商品數同比上一年增長268%。
其中,痛本的新發商品數同比增幅高達56倍、痛扇增幅高達28倍、痛車高達11倍,其他痛文化商品新發數也均呈倍數增長。
以痛包為例,2024年,有25萬只痛包在閑魚被賣出。不管何種樣式、配色、食量(購買周邊的數量)、使用場景需求,買家都能在閑魚找到心儀的痛包。
痛文化的核心訴求是“曬”,追求“目之所及皆是喜歡”的美學,在年輕人的這種追求下,痛床、痛墻、痛房此類需要大量二次元周邊來進行填充和裝飾的極致場景也在不斷涌現。

“吃谷”指的是買入二次元周邊產品。
“痛”同樣從日語音譯而來,本意為“奇怪和夸張”。
興起于日本的“痛文化”,最典型的是“痛車”,沉迷ACGN的二次元們將動漫角色噴或者貼在車身上,以向外界表達自己對角色和作品的熱愛。
過去一年增長迅速,而且相關消費者也不在乎溢價,愿意買高客單價產品。
如何看痛文化在推動消費活力上起到的作用?
對此,南方都市報記者汪陳晨和書樂進行了一番交流,本猴以為:
痛文化其實也可以算是二次元經濟(谷子經濟)的一個衍生領域。
它主要是針對年輕人追求個性化的需求,充當社交貨幣、承載情緒價值。

其也就如谷子經濟那般,對溢價問題的價格敏感性并不強,更追求以獨特的搭配、個性化的定制和對IP的重新演繹,來讓自己成為顯眼包。
基于此,這種痛文化更容易在線下場景中活躍和吸睛。
不止是帶動消費,也可以成為活躍線下實體經濟消費場景的“戲精”,刺激更多消費欲求。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