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比大同更古樸,山西這座2000多年的寶藏古城,低調得鮮有人知

制圖@超級鄉村研究所
底圖來源/圖蟲創意
山西,向來是人們追尋深度文化游的熱門目的地之一。
正所謂“地下文物看陜西,地上文物看山西”,有數據顯示,國內元朝以前的古建筑,72%以上都在山西。山西,擔得起“中國古代建筑藝術博物館”的稱號。
平遙、大同、王家大院、皇城相府、應縣木塔這些古城、古建筑的名字如雷貫耳。但實際上,像山西這般歷史悠久的文化大省,絕不該僅僅被人們記住這寥寥幾個。
在山西省東北部,有一座2000多年的歷史古縣,名列“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它穿越朝代更迭,沉默地向人們展示著漫漫時光長河中那些驚心動魄的歷史故事。
它就是忻州市代縣,古稱“代州”“雁門郡”,南邊挨著鼎鼎大名的五臺山,滹沱河由向西南橫貫全境。

制圖@超級鄉村研究所底圖來源/天地圖www.tianditu.gov.cn
看到“雁門郡”這3個字,是否瞬間讓你想起那個武俠世界里的“雁門關”。
在金庸筆下,叱咤江湖的喬峰在遇到心愛的阿朱時,許下承諾:
今晚殺了此人之后,咱們即行北上,到雁門關外馳馬打獵、牧牛放羊,再也不踏進關內一步了。
彼時的雁門關,地處險要,是塞外到中原的必經之路。雁門關內,便是代州。

代州城與雁門關示意圖
圖源/《宣大山西三鎮圖說》
“得雁門而得天下,失雁門而失中原”,如此咽喉位置,自古便是軍事重地。黃沙漫漫、金戈鐵馬……“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唐代詩人李賀一首《雁門太守行》,將兩軍交戰的畫面用詩句描繪了出來。
另外不得不提到的便是楊家將。楊家英雄幾代人駐守雁門關,滿門忠烈,只為了護住國之邊疆,血染沙場。后來,世人為了歌頌他們,在雁門關景區立起24尊花崗巖楊家將塑像,供人們瞻仰和紀念。

楊家女將塑像 圖源/圖蟲創意
雁門關,不僅留下了2000多年歷史中大大小小的戰爭痕跡,這里,還留下了昭君出塞時的琴聲。西漢時期,王昭君便是在雁門關告別故土,登程北去。
“一座雁門關,半部華夏史”,此言不虛。

圖源/北京發現紀實傳媒紀錄片素材庫
在代縣的縣城內,最惹人注目的便是地處C位的邊靖樓。
邊靖樓,意為希望邊塞和平安寧,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間,古時多用于戍邊瞭敵、指揮作戰,又稱“譙樓”與“鼓樓”,是極具軍事價值的古建筑。

圖源/北京發現紀實傳媒紀錄片素材庫
明朝成化年間,邊靖樓因火災被焚毀,而后重建,清朝幾代均有維修。歷經百年風雨,留存至今,是我國現存最大的一座木質鼓樓,可與應縣木塔齊名。
這擎天般的樓閣,樓身通高26.7米,北往雁門關,南俯滹沱河,似有氣吞山河之象。
邊靖樓第三層掛著一塊牌匾,上書“聲聞四達”,乃清朝雍正年間所立。此匾高3米、長9米,為亞洲第一巨匾。比起許多仿古建筑中常見的紅底金漆匾額,這塊樸素的牌匾,古韻醇厚,氣勢磅礴。

圖源/北京發現紀實傳媒紀錄片素材庫
而代州文廟,歷史則比邊靖樓更久遠。
其始建于唐代,之后的元朝、明朝、清朝均參與了修復,是目前華北地區已存最大的州文廟。整個建筑群坐北朝南,呈中軸線對稱布局。

圖源/山西文旅融媒體中心
其原是一座儒學學府,歷代皇帝尊重儒學,文廟欞星門兩側均有四爪團龍琉璃照壁,在灰白的磚墻中明亮晃眼,比起京城的也毫不遜色。

圖源/圖蟲創意
文廟內十幾間祠、坊形成了一組龐大的儒學建筑群,規整宏偉。其珍藏的2000多件歷史文物,更是古代縣厚重的文化的最好見證。
要尋代縣另一處年份超過千年的古建筑——阿育王塔,那就要去往代縣人民政府的后院。

圖源/山西文旅融媒體中心
放心,縣政府門口不會有人阻攔,大概率還會遇到熱心的工作人員為你指明方向。
阿育王塔始建于隋朝,原為木塔,千百年來經歷數次焚毀和重建,在元朝改建為磚塔,塔身有明顯的修復痕跡。其為典型的圓錐體佛教臧式塔,與北京妙應寺白塔同為中原地區現存的喇嘛早期之佳作。

圖源/山西文旅融媒體中心
阿育王塔的建造,大多是因為代縣古時地處漢蒙邊界,一座佛塔的興建有利安撫民心、緩和兩個民族間的沖突。
如今,四周綠蔭蔥蔥,白塔矗立,看上去十分寧靜平和。

圖源/山西文旅融媒體中心
著名旅游書籍《孤獨星球》曾評價代縣是一座“活著的”古城。
這里沒有被修復得毫無瑕疵的城墻,也沒有刻意建造的仿古建筑,更沒有許多古城標配的咖啡館……這里,只有踏實生活的人們,以及2000多年來一直呼吸著的“代州”。
*部分圖片素材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權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系處理。
參考資料:
[1] 【古詩詞里看忻州】走,跟著這些名人去雁門關“打卡”!
[2] 中國的古城有多美:大同之藩衛、太原之鎖鑰的代州城
[3] 山西一座被低估的真古城,連政府都藏著千年古跡,游客可隨意進入
[4] 雁門關,楊家將——印象山西代縣
[5] 雁門關下的歷史文化名城——代州古城筑城史
[6] 晚潮|代州古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