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長期失眠是“陽不入陰”?
失眠的調理貌似是很困難的一件事。不同的醫生,有不同的調理方法。
中醫對失眠的看法是“陽不入陰”,那么陽要入陰,需要一個通路,如果這條“路”堵了,那么就導致陽就過不去了,自然就睡不著。
什么是陽不入陰?
陽代表功能:心陽、心火、心神;
陰代表物質:陰精、腎水。
白天陽氣主外,陽出于陰,人就清醒;夜晚陽氣入內潛藏,人就進入睡眠狀態。
失眠就是陽不能很好地回到身體里潛藏了,導致心神該安靜的時候仍然興奮,自然就睡不著、睡不好了。
為什么陽入不了陰呢?主要有3個原因:
1、心火收不住
無論是實火還是虛火,都會導致陽亢,就是陽氣太猛,還流露在外,就會表現出精力旺盛/入睡難以及心悸多夢的情況。
2、陽入陰的路堵了
中醫認為,要陽入陰,就需要把心火下降到腎水里,用腎水把“火”熄滅掉,那么就需要經過中間的脾土,如果脾土出現食積或濕盛的情況,就有可能成為陽入于陰的"擋路石"。
此外,肝脾又是互相克制的,肝郁氣滯或化火會影響脾胃的運行,脾胃有問題也會引起肝火,這時也會表現為入睡難以及肝脾相關的一些癥狀。
3、陰精腎水不足
陽順利入陰潛藏,還需要一個安穩的“窩”,但是陰偏少藏不住陽或者陰偏寒不適宜陽居住,同樣會影響睡眠質量,通常表現為睡眠淺,容易醒,睡眠質量差,伴有陰精不足或者下焦寒的表現。
以上3點不一定單獨出現,常合并一起出現。那么在治療上,我們需要循序漸進,譬如說脾胃積滯即陽入于陰的道路受阻,同時由于長期脾胃功能差而陰精不足藏不住陽。
那么前期可能就以通暢脾胃恢復脾胃功能為主,后期脾胃功能恢復了才去填補陰精。
掃除睡眠的“障礙”
下面,以脾胃為例,我們來看看如何掃除脾胃的“攔路石”。6個情況會讓脾胃的通道堵著導致睡不著、睡不好:
1、飲食積滯
這點在小孩子身上最明顯,常見癥狀有睡眠不安穩、愛踢被子、怕熱、舌苔厚膩、口氣重、不愛吃飯、大便不規律,往往是積食的原因,成人也是一樣的。
這時候我們就需要消食導滯,一般會用到焦三仙(山楂、神曲、麥芽)、雞內金等。
2、痰濕阻滯
脾氣虛了,運化水液的功能下降了,水濕停留在體內就容易形成痰飲水濕等病理產物。
這就阻礙了陽入于陰的道路,通常表現為晚上入睡難、早上睡不醒想賴床、精力差易疲乏、不欲飲水、喉嚨容易有痰、食欲下降、易肥胖、大便不成形、舌胖大水滑邊有齒印苔厚膩等。
對治方法是健脾祛痰濕,一般會用到白術、茯苓、黨參、澤瀉、砂仁等。
3、濕郁化熱
痰濕阻滯沒有得到疏導會導致化熱,即常說的濕熱,出現愛吃涼食、易上火、長痘、舌苔黃厚膩等,這時候就需要祛濕清熱,但又不能過于寒涼,避免損傷脾陽。
4、寒濕阻滯
脾陽虛則在脾氣虛的基礎上多了陽虛怕冷的表現,通常表現的也是入睡難又睡不醒想賴床,精神差容易累,同時伴有怕冷,手腳冰涼,吃不了涼東西,易腹痛腹瀉等。
對治方法除了補脾氣還要溫脾胃,常用中藥有干姜、官桂、吳茱萸、胡椒等。
5、脾虛肝旺
脾胃為土,肝膽為木,木克土,肝木過旺會乘脾使得脾更虛,通常表現上述的那些脾虛癥狀以及喜歡嘆氣、容易生悶氣、脅肋脹悶疼痛、經前乳房脹痛/脾氣大、糾結焦慮、急躁易怒、眼睛干澀紅痛、頭暈頭脹等肝郁肝旺的癥狀。
可以調以柴胡、當歸、白芍、菊花、桑葉、陳皮、枸杞等。
6、心脾兩虛
長期的脾虛,心血生化乏源,心血虛而不能養神,就容易出現睡眠問題,通常不易入睡,或多夢易醒,醒后難于入睡,可伴有心悸健忘、頭暈目眩、肢倦神疲、飲食無味、食少腹脹或便溏、面色少華、舌淡等,可用歸脾湯加減進行調理。。
以上列舉以脾胃為例,介紹了如何掃清脾胃障礙,順利讓陽入陰,從而改善失眠的狀況。
總的來說,失眠的原因很多,每個人的生活習慣、飲食、體質都不同的情況下,都需要因人而異地治療。同時治療失眠,患者要有耐心,配合醫生調理,更有助改善睡眠。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