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新中國首條通江達海的運河平陸運河“鵝頸段”施工完成
澎湃新聞記者 賀梨萍
字號
近日,平陸運河企石樞紐上閘首中墩輸水廊道順利封頂,標志著上閘首輸水廊道“鵝頸段”施工全部完成,為后續上閘首封頂及金屬結構安裝移交工作面奠定堅實基礎。

此次澆筑的平陸運河企石樞紐上閘首中墩上游塊倉面尺寸長46米,寬29米,澆筑方量達3285立方米,澆筑完成后上閘首中墩上游塊標高達到25米。
上閘首中墩輸水廊道結構線形多變,鋼筋密集交錯,“鵝頸段”異形結構截面形狀隨著高度的上升進行變化,同時涉及大量閥門井預埋件安裝,施工工藝、施工組織以及質量控制難度大。
平陸運河,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境內,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建設的第一條通江達海的運河工程,也是西部陸海新通道的骨干工程。運河始于廣西南寧市橫州市西津庫區平塘江口,經欽州靈山縣陸屋鎮沿欽江進入北部灣,全長134.2千米,全線按內河I級航道標準建設,可通航5000噸級船舶,項目估算總投資727億元。

據介紹,平陸運河有三大特點:
一是“一江春水向‘南’流”。廣西水系發達,八成左右的水量匯入西江后,向東奔流入海。平陸運河劈山開河,未來將向南入海,將從根本上改變廣西臨海但沒有江河直接通航入海的現狀。
二是“輕舟‘易’過萬重山”。我國西南地區群山密布,交通物流成本高。據測算,西南地區貨物經平陸運河出海,比現行水運通道出海里程縮短約560公里,運輸時間和物流成本有望降低。
三是“直掛云帆‘向’滄海”。廣西同步規劃建設平陸運河經濟帶,促進石化化工、裝備制造、金屬新材料等臨港產業集聚發展。運河建成后,5000噸級江海直達船可從西江內河港口直通我國沿海港口和東南亞主要港口,更好聯通國內國際兩個市場。
責任編輯:孫扶
澎湃新聞報料:021-962866
澎湃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澎湃矩陣
新聞報料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