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耳鳴的常見誘因和緩解策略
耳鳴,一種患者在無外部聲源時主觀感受到耳內或顱內有聲音的現象,是一種常見癥狀而非獨立疾病,但其影響不容小覷。全球范圍內,約有7.5億人備受耳鳴困擾,占比全球人口的10%左右;而在中國,這一數字已接近1億,占總人口的7%左右。隨著生活方式、飲食結構的變遷,以及環境和噪聲污染的日益加劇,耳鳴的發病率正呈現逐漸上升的趨勢。

耳鳴的誘因紛繁復雜,如精神緊張、噪音過大、疲勞、焦慮、失眠以及工作壓力大等均可成為耳鳴的導火索。當精神緊張時,腎上腺素分泌激增,導致內耳血管收縮,從而引發耳鳴;而長期置身于噪音環境中,聽覺器官容易受到損傷,便可能導致耳鳴。耳部疾病如耵聹栓塞、外耳道炎、中耳炎等,以及心腦血管疾病、自主神經功能紊亂、聽神經瘤、老年性耳聾、腦膜炎、顱腦損傷等全身性或神經系統疾病,均可能成為耳鳴的罪魁禍首。
在診斷耳鳴時,醫生會細致詢問病史并進行體格檢查,以探尋可治療的病因及相關癥狀。對于單側耳鳴、持續時間長或伴有聽力問題的患者,醫生還會建議進行全面的聽力學評估。在必要時,如耳鳴呈現單側、搏動性,或伴有不對稱性聽力損失、神經系統異常時,醫生還會安排MRI或CT等影像學檢查,以排除潛在的嚴重疾病。
治療耳鳴,需因癥施策
對于無明顯病理變化導致的耳鳴,通常無需特殊治療,通過休息、放松、遠離噪音或采取聽音樂、冥想等方式緩解緊張情緒,癥狀即可得到緩解。
而對于有病理變化導致的耳鳴,則需根據具體病因進行治療。耳部疾病需由專業醫生進行清理、使用抗生素或消炎藥;心腦血管疾病患者應采用相應的藥物治療以控制病情。
此外,認知行為療法(CBT)被證實能改善耳鳴患者的生活質量,通過改變患者對耳鳴的認知和應對方式,減輕其心理負擔。聲音療法可以利用特定聲音(掩蔽或切跡)刺激聽覺,基于神經可塑性,促進系統適應,減輕耳鳴感知,從而有效緩解耳鳴。對于伴隨耳鳴的睡眠障礙、情緒障礙和認知障礙,可采用抗抑郁藥、褪黑素和認知訓練等方法進行治療。
預防耳鳴,關鍵在于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避免長時間暴露于噪音環境中,特別是在職業和娛樂活動中應佩戴防護設備。同時,謹慎使用可能具有耳毒性的藥物,并在使用過程中進行聽力監測。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飲食、適量運動、充足睡眠等,也有助于預防耳鳴的發生。
耳鳴的誘因多樣,治療方法因人而異?;颊邞鶕陨砬闆r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并在醫生指導下進行規范治療。同時,積極采取預防措施,減少耳鳴的發生,也是保障耳部健康的重要一環。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