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新物種取名“蘇軾”,網友“貼臉開大”!命名者回應爭議......
2月12日,中國昆蟲學會昆蟲分類區系專業委員會在其官微公布了“2024年度中國十大昆蟲新物種”名單。其中,“蘇軾無爪蜉”成為名單上的第一個新物種。


據該文介紹,元豐五年,蘇東坡在游覽長江北段的赤壁磯后寫下了“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的千古絕句。千年之后的2024年,一個蜉蝣新物種于長江北段被發現。為了紀念這場跨越千年的緣分,該物種被命名為“蘇軾無爪蜉”。
評委會認為:“蘇軾無爪蜉的發現,不僅在昆蟲學上有著重要意義,也讓我們得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國第一大河所蘊含的寶藏。”

圖為蘇軾無爪蜉成蟲。
隨著“蘇軾無爪蜉”的關注度越來越高,網友們開始爭論以“蘇軾”命名是否合適↓





據封面新聞消息,蘇軾無爪蜉的命名也引起了蘇學專家的討論。中國蘇軾研究學會副會長、海南省蘇學研究會理事長李公羽表示,叫“蘇蜉”可能更好一些。還有網友表示“東坡蜉”“赤壁蜉”等名字可能會更好一些。
根據公布的資料,蘇軾無爪蜉的發表人為南京師范大學蜉蝣目課題組鄭徐弘毅,發現地點為長江北段(湖南省、湖北省)。

圖為蘇軾無爪蜉發現地。
“認識它們、給它們名字只是微不足道的第一小步,對于它們的方方面面,我們幾乎一無所知。比起它們本身,名字其實不咋重要。”鄭徐弘毅說,“這個物種因為它的名字被大家知道,我覺得說不定是好事,我們可以更快推進對這個物種的了解。”
對于網友們的討論,鄭徐弘毅表示,“因為是用蘇軾命名的,讀起來又有點奇怪拗口,很多人調侃、喜歡或者不喜歡,肯定都是必然的。做生物分類學工作,或者相關的宏觀生物學研究的朋友們,肯定都很理解。很多圈外的朋友們會感到困惑,可能一部分是因為不太了解物種命名的習慣。最常見的物種命名方式就是以發現地點、物種特征,以及人名命名。以人名命名的話,一般就是以做過重大貢獻的前輩、給作者或研究幫助很大的親友,或者新物種的采集者命名,算是一種‘致敬’。”

鄭徐弘毅還稱,自己應該更像是分類學工作者、昆蟲愛好者,而非起名專家。“起名經常是很隨意的工作,合規合理就好了,大家把多數的精力放在研究工作上。”
“蘇東坡先生算是我最喜歡的古代文人之一。”鄭徐弘毅說,“雖然蘇軾以文學和政治聞名,但在諸多的天賦之中,‘樂觀’‘純粹’好像才是他最大的閃光點,不僅塑造了他的文學風格,更讓他度過了充實、快樂的人生。對于科研工作者來說,這兩個天賦的重要性應該也是相似的。”

圖為蘇軾無爪蜉人工飼養環境。
中國青年報(ID:zqbcyol 整理:陳茜)來源:封面新聞(記者 李慶)、網友評論等。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