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有些媒體業務氛圍沒有以前濃了?中國記協發文提四點建議
氛圍是個體的空氣,是團隊的生氣,是事業的元氣。
新聞業務是媒體的基本盤,媒體的業務氛圍深刻影響著新聞輿論工作的成效。
如何讓鉆研業務、深耕業務、創新業務的氛圍更濃,著力提升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和公信力?這是新聞人需要深層求解的問題。
(一)
不少媒體聚焦形成良好業務氛圍,付出艱辛努力,持續產出好作品,贏得好口碑。
也要看到,有的媒體業務氛圍沒有以前濃了。有的媒體在選題價值、操作路徑、呈現方式等問題上,缺乏創意,鉆研不深,得過且過;有的媒體在全環節業務鏈條上的打磨感、提升感不明顯,創造性不足,個體缺少代表作,集體缺少精品力作;有的媒體記者不愿跑現場,習慣采訪單位或采訪對象“喂料”……
對于一些媒體及其從業人員身上存在的作品質量、作風文風等問題,業內人士發出了“內容依然為王”之思,受眾對此也有“解渴耐看”之盼、“直抵人心”之望。
知不足,明方向,才能查漏補缺、查短補齊、查弱補強,才能讓主流聲音更加響亮,讓主流價值可感可觸。
(二)
有些媒體的業務氛圍為什么沒有以前濃了?
思想認識的“總開關”擰得不緊,影響業務氛圍的濃度。從“治國理政、定國安邦的大事”,到48字職責使命,再到15字使命任務,新聞輿論工作“總開關”牢固、靈敏,才能有清晰的大局觀、事業觀,以信念堅定促行動堅定,業務氛圍就會濃。
好的體制機制,會產生“渦輪增壓”般的動力感,讓干事成事的良好風氣充盈?;盍Σ蛔愕捏w制機制,會產生馬高蹬短的吃力感,不推不動,甚至推而不動。新聞人以平凡之軀,肩負神圣使命,為新聞奔波,也為生活勞碌。論資排輩、平衡照顧,年紀大的不想干,或干不動,小字輩的本來想干,但被“磨”得沒了激情,不能在事業感中找到歸屬感、成就感,業務氛圍就會漸淡。
內驅動力的“穩定器”功能不強,影響業務氛圍的厚度。對于新聞工作者而言,抵御倦怠感、保持內驅力,是永遠不會過時的時代要求,是永遠響徹云霄的時代心聲,任何時候都不能滿足于工作“過得去即可”“差不多就行”。
業務氛圍和主客觀因素都有關。濃厚業務氛圍,需要激揚朝氣、釋放活力、克服惰性,需要個體、集體共同發力,在雙向奔赴中同頻共振。
(三)
“完善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構建適應全媒體生產傳播工作機制和評價體系,推進主流媒體系統性變革。”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的這個重大而深刻的命題,需要主流媒體和新聞人在生產、傳播、技術、內容、渠道、人才創新等各個方面體現新作為、展現新氣象,在更濃的業務氛圍中爭當促進派、實干家。
錨定“定位系統”至關重要。黨的新聞輿論工作者肩負立心鑄魂的政治責任、激濁揚清的社會責任、成風化人的文化責任、守正創新的時代責任。錨定好新聞輿論工作的“定位系統”,強信心、下決心、有恒心、多耐心,業務氛圍就能在知責明責、專注篤定中濃起來。
重拾“優良傳統”很有必要。黨和國家的新聞史上,誕生了數不清的名篇佳作,背后凝結著無數的好傳統、好經驗、好做法。以老帶新、言傳身教,能讓一個初出茅廬的年輕人銘記和感恩一輩子。夜班編輯的茶缸沉淀著茶垢,也沉淀著老一輩新聞人夜以繼日、嘔心瀝血的無私奉獻。摔一跤也要抓一把土的記者,風里來、雨里去,抓回了多少鐫刻時代烙印、承載大地溫度、體現人民心聲的好作品。手握接力棒,在優良傳統中汲取力量,業務氛圍就能在傳承接續、乘勢而上中濃起來。
找準“學習標桿”非常需要。變革潮流浩蕩,不少媒體奮勇跳進“數字長河”學游泳,進入“融合大潮”學劃船,本領增強、能力見長、作品出彩??纯磩e人做了什么、好在哪里、如何做到的,借“他山之石”琢“己身之玉”,珍惜招牌、打造品牌、形成王牌,業務氛圍就能在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中濃起來。
打造“人才磁場”十分緊要。媒體單位要用大海般的胸懷包容人才的個性,用火焰般的情懷呼應人才的才情,在“硬件”與“軟件”上同等發力,在“物質”與“精神”上同等激勵,多搭平臺、多壓擔子、多架梯子,培養文章高手、節目大家、外宣能人、全媒尖兵。年輕骨干們也要加強歷練,在仰望星空中“致廣大”,在腳踏實地中“盡精微”,讓能力水平充滿活力地“長”在自己身上。在新聞輿論工作的廣闊天地,萬類霜天競自由,業務氛圍就能在潮至千艘動、濤喧萬鼓鳴中濃起來。
主流媒體和廣大新聞輿論工作者是黨的政策主張的傳播者、時代風云的記錄者、社會進步的推動者、公平正義的守望者,找準思想認識的共同點、情感交流的共鳴點、利益關系的交匯點、化解矛盾的切入點,業務氛圍之“濃”,就能激蕩新聞輿論工作之“興”。千鈞重擔在身,攻堅克難不易,有這么一種堅定不移的新聞理想、澎湃激蕩的豪邁正氣,就一定能不負盛世韶華,書寫時代華章。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