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馬上評|“棉花扮雪”的奇葩“創意”是怎么出爐的

游客吐槽雪村“雪是用人造棉花做的”。 圖源:網友
森林、大雪、小木屋……宛如童話般的雪村讓人心動。剛剛過去的春節假期,不少游客被成都邛崍一處“雪村”景區的宣傳照吸引,再加上“不是東北去不起,而是成都雪村更有性價比”的廣告宣傳,不少游客慕名而來。
然而,現實與期待卻不是一回事。“雪是用人造棉花做的,樹上的雪也是假花,之前在網上看到的圖片,現場都沒有看到。”游客的吐槽在網絡引發熱議,“成都雪村”也被架上了輿論的“烤架”。
2月12日凌晨,“文旅成都”通報稱:情況屬實,立即責令業主方對雪村項目假雪場景予以拆除,并做好游客退票等善后工作。目前,南寶山旅游區已閉園整改,邛崍市市場監管部門正在對該旅游區涉嫌虛假宣傳行為進行調查。
號稱“雪村”,卻沒有真雪,而是用棉花制造假雪景試圖蒙混過關,消費者當然是不答應的。雖然景區負責人辯稱,采用棉花和肥皂水制造雪景是出于創意營銷的目的,但所謂的“創意”不能一廂情愿,不能用無法和實景對應的“美圖”搞虛假宣傳,不能對游客造成誤導。
除了接受必要的整頓和處罰,“成都雪村”及其運營方無疑應該反思,這樣的奇葩“創意”當初是怎么出爐的?
要知道,是真雪還是假雪,消費者一眼就能看出來,第一波被忽悠的游客,會立即將吐槽傳遞給更多的人。尤其是在網絡社交時代,有種草帖也有避雷帖,無論是景區打造還是宣傳營銷更應該實事求是,絕不能弄虛作假欺騙消費者,否則,吹得再美麗的肥皂泡也會很快被戳破。
文旅產業講求慢工出細活,急功近利要不得。很多景點之所以走紅,“創意”只是一方面,厚積薄發才是更重要的。暫時還沒有下雪,不妨就再耐心等一等,也如實告知游客。就像有游客說的,哪怕是用造雪機造出來的雪,也可以接受,但是直接用棉花布置假雪景,未免太不尊重游客了。
其實類似的教訓此前也有過不少:自稱美到窒息的薰衣草莊園,卻用塑料花“吸引”游客;美出天際的“天空之鏡”,不過是幾塊拼湊的鏡子……近年來,各地“網紅景點”層出不窮,但一些景點通過虛假宣傳或人造景觀“照騙”消費者,最后無一例外都翻了車,教訓無疑是深刻的。
當下,文旅產業、冰雪經濟越來越熱,打造“網紅景點”還得實實在在、因地制宜、合理設計,中看還得“中游”。如“成都雪村”這樣,造雪不成還賠了棉花,不僅被監管部門查處,也崩了口碑丟了形象,算一算總賬,心疼不心疼,后悔不后悔?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