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耳朵里明明沒耳屎,為什么還是癢得不行?
原創 竹瀝 好奇號
寒假在家,你做什么事都能全神貫注,除了——寫寒假作業。
只要那幾本厚厚的練習冊攤開在桌上,你就開始走神兒,一會撓撓背,一會剪剪指甲,一會接水喝,一會掏耳朵……
等等,好像媽媽前兩天才說過,別動不動掏耳朵,對耳朵不好。那么,耳朵應不應該掏,要怎么掏?今天,我們就來說道說道掏耳朵這件事。
耳屎其實不用掏
耳屎的學名是耵聹( dīnɡ nínɡ)。耳朵里面有一個叫作“腺體”的小工廠,它會生產出像蠟一樣的東西,這些東西和外耳道的皮膚屑混合在一起,就形成了耳屎。
不光人類有耳屎,很多動物(比如貓和狗)也有耳屎。如果你養了貓咪或者小狗,現在就去扒開它們的耳朵看看,里面一定藏著不少驚喜。

貓的耳垢 | Wikipedia
耳屎雖然名字聽著不太討喜,但它其實充當的是“小衛士”的角色,它不僅能降低致病細菌的活力,還可以吸附灰塵、異物,抑制“搗蛋”真菌的生長。
正常情況下,耳朵是會自己給自己打掃衛生的。比如,我們平時說話和吃飯的時候,下巴會動來動去,在這個過程中,耳屎就會慢慢地從耳朵里掉出來。
既然耳朵能“自掃門前屎”,那還需不需要我們人為幫忙清潔呢?
答案是——沒這個必要!
當你用棉簽或手指掏耳朵的時候,就像拿一根粗糙的毛邊棍子捅土堆,不僅可能把耳屎推到更深處,還可能捅破耳膜,再也聽不到這個世界的美妙聲音。

圖源:花瓣
所以,根據美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基金會的說法,只要你的耳屎不是多到溢出來的程度,是不建議手動清除耳屎的。
耳朵癢真不一定是耳屎的鍋
看到這里,你的心里可能會嘟囔:有時候還可真不是我手欠,是耳朵里住了個癢癢大魔王,不掏一掏,它不肯罷休?。?
這你的思維可就走進死胡同了,因為耳朵發癢,可不一定是耳屎在搞事情!別急,讓我給你講幾個小故事,保你恍然大悟。
子涵是一名就讀于春光小學的四年級小學生。
故事一:
春天一到,她的過敏性鼻炎開始發作,表現為一接觸到花粉就開始不停地打噴嚏、流鼻涕。漸漸的,就連耳朵也開始癢起來了。(耳朵發癢原因一:食物及季節性過敏)
故事二:
夏天來了,子涵報名了一個游泳興趣班。誰知道才訓練了一周,她的耳朵就開始瘙癢,同時伴隨著發紅發熱。和媽媽一起去看了醫生才知道,自己原來是得了“外耳炎”(俗稱“游泳耳”)。(耳朵發癢原因二:感染)

圖源:AI生成
故事三:
“掏耳朵”是子涵的一大愛好,睡覺前不拿棉簽或者挖耳勺掏一掏,覺都睡不香。這不,星期天在家沒事,子涵已經反復掏了5次耳朵了。到了晚上,她感覺耳朵周圍癢得不行。
原來,耳屎還有一定的油性,可以保護耳道皮膚,避免它過度干燥。而子涵頻繁掏耳朵的動作,打破了耳道皮膚的水油平衡,讓她的耳朵變得越來越干燥,繼而引發了瘙癢。(耳朵發癢原因三:過度清潔)

圖源:花瓣網
除了上面故事里提到的幾種原因,還有一些原因也會導致耳朵發癢,比如濕疹、牛皮癬、接觸性皮炎等。
做好耳朵的日常清潔
雖然掏耳朵這一行為小編不推薦,但為了確保我們的耳朵能長期保持在一個良好的狀態,一些日常清潔的活兒還是必不可少的。
比如,早晚洗漱的時候,可以用濕巾輕輕擦拭耳廓(即耳朵外部),這里得注意,可別手癢癢把濕巾搓成細條兒伸進耳道里,危害參考前面的“用棉簽掏耳朵”部分。

圖源:Wikihow
又比如,當你進行過一些會沾濕耳朵的活動(比如洗澡、游泳、打水仗)之后,別忘了把自己的腦袋斜靠在毛巾上,讓毛巾充分吸收耳朵里的殘留水分,以保持耳朵的清潔干燥。
下次再想掏耳朵的時候,記得告訴自己:“別沖動,耳朵自己會搞定的!”
P.S.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有趣又實用,別忘了分享給你的小伙伴們,讓他們也來漲漲知識!
原標題:《耳朵里明明沒耳屎,為什么還是癢得不行?》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