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調改有待成功,永輝仍需努力

永輝超市2024年全年虧損。
作者|萬德乾
上市公司有義務誠信公布自己的真實業績,哪怕是大半年來享受胖東來調改名聲的永輝,也要老老實實的告知外界,2024年全年,永輝依然虧損較大。
永輝超市通常會在每年4月底發布上一年度的年報及第一季財報。但在每年1月中期,永輝會在官網主動透露年度業績預告。
2025年1月15日,永輝發出《2024年年度業績預虧公告》。告知2024 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4.0 億元。同時告知預計 2024 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扣除非經常損益后的凈利潤-22.1億元。
所謂歸屬股東的凈利潤負數,是指永輝門店的零售業務虧損。所謂歸屬股東的非經常損益附屬,是指股票投資、固定資產變現下降、匯率變動、關店等導致的虧損。比如永輝清倉武漢中百集團股票的4600萬元投資損失。
總之一句話來總結:2024年的永輝超市,無論是門店主業的零售經營,還是上市公司作為資本主體進行的各類投資和資產交易,總體都是十幾億和幾十億的虧損。
問題來了,2024年6月份開始,永輝在大半年時間里和胖東來的高調調改動作,給人感覺是又行了。
什么調改后的開門營業單日百萬業績;什么同比增長300%+的創紀錄數據;什么學習胖東來的“品質+幸?!保皇裁春贾?成都/重慶/北京/沈陽/合肥/深圳/西安等全國遍地開花的調改熱鬧;什么調改效應帶熱商圈備受歡迎等等…
怎么到了全年業績統計預告的時候,還是虧損呢?這里面還有個更詭譎的數字:2023年,永輝全年經營虧損13.3億元,非經常性虧損19.8億元。
也就是說,經歷了大半年胖東來調改的永輝,虧損數額還高于沒有調改前的業績。畢竟在2024年4月底,永輝在其2023年年報的傳播當中,著重強調的是減虧了14.34億元。
沒有胖東來的永輝,逐漸在減少虧損。有了胖東來的永輝,主業虧損還擴大了7000萬元。
沒有詳細財報公告之前,自然不好將虧損原因歸位到胖東來,畢竟這個企業的支持者在網絡的評論動力充沛。這里姑且做個摘除胖東來責任的假設:沒有胖東來的調改,永輝說不定虧的更多。
一切還是按照永輝自己的財報說話。
永輝在年報預告里面說,截止2024年年底,永輝一共完成31家門店的調改,但沒具體區分哪些是胖東來親自改的,那些是學習胖東來自己改的。
2024年6月底的時候,市場傳聞永輝在2024年計劃關店200家的時候,永輝超市證券辦公室的人員面對媒體的回應卻是:謠言一天一個樣。但在12月份公布的永輝2024年第三季度財報里面,永輝承認截止第三季度永輝關店186家(永輝尚未公布第四季度的關店數量)。
2023年全年,永輝關店45家,開店12家,營業收入786.42億元,虧損13.3億元。
2024年全年,永輝關店186家,沒開新店,營業收入暫未公告,預告虧損14.0億元。
可以看出,永輝關店翻了4倍,但是虧損額還是差不多的,稍微增加了幾千萬。
2024年4月,外界通過永輝連續3年(2021年至2023年)的財報得知,永輝連續虧損80億元,關店400家。
總之,永輝給人感覺就是:關店是多是少,自我改變還是求人改變,都不影響一直虧損的事實。
2021年,永輝發布過一個「新十年計劃」,這個計劃明確提到,永輝將堅定科技戰略。并且將生鮮,全渠道等作為這個計劃的關鍵詞。而且明確拋出三個增長數據:人效、坪效、品效都實現30%的增長。
2022年的永輝年報,連續虧損。雖然永輝依然強調:科技永輝,初見成效。
2024年,永輝毫不猶豫的堅定跟著胖東來,明確讓外界感受永輝堅定學習胖東來的調改。還在1月15日的預告里面表示,2025年永輝將繼續堅持門店調改的戰略轉型工作??萍加垒x,科技戰略字眼,徹底消失。
2025年年報預告,還是虧損。
眾所周知,零售業和科技的強關聯的浪潮,來自阿里巴巴推動的新零售浪潮。隨著1月1日大潤發整體出售給德弘資本,外界評價這是阿里新零售的正式終結,阿里對此聲音也沒有什么回應駁斥。
2021年和2024年,僅僅3年期間,永輝是在正式公司公告里面,用了戰略字眼,緊扣了兩個戰略:零售科技化、門店調改。
前者由阿里巴巴掀起浪潮,后者由胖東來掀起浪潮。
永輝超市是家位列中國超市百強榜第二名的企業。排在沃爾瑪/山姆的后面,排在大潤發、華潤萬家、盒馬的前面。這個榜單的后五名,還有物美、聯華、家家悅、中百、錢大媽。
也就是說,中國超市百強榜的前十名的企業里面,只有永輝的企業戰略定位,容易和當前產業潮流緊密掛鉤,且這個潮流還并非自己創造或主導。
永輝也是得到胖東來幫扶改造的排名最高超市企業。而在這個榜單前五名的沃爾瑪/山姆、大潤發、盒馬,則是三個指標齊頭并進的企業:財務方面整體盈利,自有商品打出名聲,新店和新城繼續擴張。
永輝在其1月15日的全年業績預告里面還提到:2025年還會繼續關店,繼續做長期資產的減值準備。
永輝仍需努力。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