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圖憶|為國“深潛”一生,他的事業永不沉沒
中國第一代核潛艇工程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黃旭華,因病醫治無效,于2025年2月6日在湖北武漢逝世,享年99歲。
2020年1月10日,年逾九旬的黃旭華從習近平總書記手中接過201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獎章。在此之前,少有人知曉他的名字。作為共和國第一代核潛艇總設計師,他遠離家鄉,隱姓埋名,在深海中默默耕耘,奉獻了自己的一生。正如2013年當選“感動中國十大年度人物”時對他的頒獎詞所言:“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潛艇,無聲,但有無窮的力量!”這正是他一生的真實寫照。

2020年1月10日,北京,黃旭華榮獲201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2019年9月2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頒授儀式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共和國勛章”獲得者代表黃旭華在儀式上發言。新華社記者 丁海濤 攝
隱姓埋名三十載,鑄就國之利器
1926年,黃旭華出生于廣東省海豐縣的一個小鎮,排行老三。黃旭華父母都是醫生,耳濡目染下,他對科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1945年,他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了交通大學(今上海交通大學)造船工程系,從此開啟了他的船舶設計生涯。

黃旭華在上海交大求學時的照片。上海交通大學官網 圖
核潛艇是當時最先進的海軍裝備之一,美國、蘇聯等國家都先后擁有了核潛艇。1958年,中國核潛艇工程作為國家最高機密正式立項,黃旭華毅然投身到這項充滿挑戰的“死亡潛艇”工程中,成為最早參與核潛艇研制的29人之一。面對國外技術封鎖和國內科研條件落后的雙重困境,他帶領團隊克服重重困難,從零開始,用算盤和計算尺完成了大量的數據計算和設計工作,最終成功研制出中國第一艘核潛艇。
為確保國家機密不泄露,黃旭華隱姓埋名30年,默默奮戰在核潛艇研制一線。母親和兄弟姐妹都不知道他在做什么工作,父親和二哥去世他都沒有回家,家人對此頗有怨言。后來,他的工作逐漸解密,母親把兄弟姐妹召集在一起,說了一句話:“三哥(黃旭華)的事情,大家都得諒解。”這一句話,讓黃旭華熱淚盈眶。總有人問黃旭華,忠孝不能兩全,你是怎樣理解的?他回答:“對國家的忠,就是對父母最大的孝。”

1956年4月29日,黃旭華及其夫人在上海合影。新華社 發

上個世紀70年代,黃旭華與妻子和三個女兒的合影。他把畢生奉獻給了祖國、事業和核潛艇,每年有10個月不在家,女兒稱“爸爸的被子都是收起來的。”這是他非常難得的一張全家福照片。
1970年12月26日,中國第一艘核潛艇成功下水。1974年8月1日,中國第一艘核潛艇被命名為“長征一號”,正式列入海軍戰斗序列。至此,中國成為繼美、蘇、英、法之后,世界上第五個擁有核潛艇的國家,速度之快,震驚世界。黃旭華也因此被稱為“中國核潛艇之父”。此后,他又參與了中國第二代核潛艇的研制工作,為中國核潛艇部隊的發展壯大做出了重要貢獻。

1988年3月4日,黃旭華在葫蘆島試驗基地。新華社 發

1988年4月21日,黃旭華(右)在觀察某新型核潛艇。 新華社 發
親自下潛,樹立世界典范
1988年初,核潛艇首次深潛試驗。試驗前,參試人員心情忐忑,有人甚至寫下了遺書。時年64歲的黃旭華決定親自參與深潛,以總設計師的身份登艇,現場指揮,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參與核潛艇極限深潛的總設計師,也見證了自己親手設計的核潛艇抵達水下極限深度,成功完成深潛試驗的光輝一刻。他說:“作為總設計師,我要為這條艇負責到底,我必須下去”。

1988年4月21日,核潛艇即將進行首次深潛試驗,黃旭華(中)在核潛艇指揮船上工作,密切關注核潛艇的相關情況。

1988年4月30日,黃旭華(后排左一)同參與深潛試驗的科研人員合影。 新華社發

1997年,黃旭華在辦公室里撫摸著核潛艇。他說:“發展核潛艇事業,必須全國大力協同,需要一大批為之奮斗和無私奉獻的科技工作者。”

2016年12月20日,黃旭華在辦公室內與同事交談。新華社 圖
多才多藝,熱愛生活
工作之余的黃旭華,有著豐富的“藝術細胞”,不僅會演奏樂器,還愛唱歌。自上世紀70年代他們從北方荒島遷至武漢后,黃旭華的家就開始有了周末家庭晚會,他用一身的才藝,博得夫人和女兒們的笑顏。在他家里,時不時的,就會傳來一陣自發的合唱。熱愛唱歌的他,還包攬了所里每年的文藝晚會最后全體職工合唱《歌唱祖國》總指揮的角色,從82歲一直當到了87歲。

2014年5月28日,黃旭華夫人李世英(右)在為他整理著裝(攝)。新華社記者 熊金超 攝

2008年10月19日,黃旭華院士指揮所里文藝晚會的大合唱《歌唱祖國》。
老驥伏櫪,奉獻不止
即使退休之后,黃旭華依然活躍在科研科普一線,為國家培養后繼人才,并捐獻獎金設立基金,激勵更多人投身科學事業。他走進大中小學,為孩子們作報告、作科普,宣講科學家精神;先后向科研、科普、教育機構捐獻獎金逾2000萬元,設立“黃旭華科技創新獎勵基金”,激勵后繼者開拓創新、勇攀高峰……

2018年10月15日,全國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宣講教育報告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黃旭華院士結合自身,介紹開展核潛艇研制的科研經歷和心路歷程。視覺中國 圖

2016年4月8日,上海交通大學召開紀念大會,慶祝建校120周年。校友代表黃旭華和在校生分享自己理解的“交大精神”。新華社記者 劉穎 攝
各種宣講的照片和視頻資料中,他始終精神抖擻、面帶微笑。即使需要拄著拐杖、坐著輪椅,他也挺直脊背、目光炯炯。2023年10月22日,黃旭華還與多位校友院士寄語傳說中的“交大1系”——上海交通大學船舶海洋與建筑工程學院,他說:“要有信仰、有理想,還要有本領。科研發展永無止境,在創新道路上要永不知足。”

2024年9月2日,武漢,武昌區中山路小學黃旭華院士科技教育中心迎來了“開學第一課”(第五季)——《我眼中的科學到工程之路》。視覺中國 圖

2014年1月18日,北京,黃旭華在中央電視臺2013“感動中國”年度人物錄制現場。視覺中國 圖
在中國科學家博物館中,一張珍貴的合影定格了中國第一代核潛艇工程四位總設計師趙仁愷、彭士祿、黃旭華、黃緯祿的身影。如今,隨著黃旭華院士的離世,四位大師都已遠去,但他們隱姓埋名、為國鑄劍的精神,如同一座座燈塔,照亮后來者的道路。

第一代核潛艇四位總設計師合影,左起:趙仁愷、彭士祿、黃緯祿、黃旭華。
本文圖文綜合 新華社 解放軍報 長江網-長江日報 解放日報 中核集團 中國船舶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