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我們離晉江有多遠?”福建漳州這名區(qū)委書記節(jié)后上班第一天找差距
“我們離晉江有多遠?”
2月5日,節(jié)后上班第一天,在龍海黨政班子開春第一課動員會上,福建省漳州市龍海區(qū)委書記葉毓敞開了說“差距”——同先進地區(qū)找差距、向優(yōu)秀干部找差距。
據漳州當地媒體“閩南日報”微信公眾號報道,從地理上看,龍海與晉江咫尺之遙。兩地同屬閩南“金三角”,乘動車不到一個小時即可抵達。龍海和晉江都屬于沿海較早開放的城市,是福建的“明星地區(qū)”。
報道提到,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晉江成為全國知名的鞋業(yè)和紡織服務業(yè)中心;龍海則是在食品產業(yè)中打拼出一片天地,拿下了“中國休閑食品名城”的稱號。
但客觀對比,兩地在體量上還有較大的差距:2024年,晉江GDP已躍上3500億元的臺階,龍海不足晉江的五分之一;晉江民營企業(yè)數量已突破10萬家,龍海只是晉江的零頭……龍海與晉江差距不小。
報道還表示,不只是晉江。與福清、南安等地相比,龍海也尚有不足。盡管大家的起跑線相同,但龍海在途中跑階段被拉開了身位。
如何縮小與先進地區(qū)的差距?建設“龍海之大”,就要敢于直面“龍海之小”。造成種種差距,有諸多歷史原因。面對“在現代化濱海城市建設中奮勇爭先走前列”的時代命題,動員會上,葉毓點出了差距的種種體現——發(fā)展定位上的差距、敢闖敢試上的差距、干事激情上的差距……簡而言之,要從自身原因上找差距。
這場為期四天的黨政班子開春第一課,就是讓龍海干部認識差距、找準標桿。15場關于龍海城市、產業(yè)、文旅、黨建、生態(tài)、農業(yè)、作風等方面的學習輔導課程一一開講。更為重要的是,關于谷文昌先進事跡、龍江風格的專題講座,在龍海干部心里重新樹起標桿——
60多年前,龍海發(fā)出“向九龍江要水,堵江截流,奪取糧食生產大豐收”動員令。今天的龍海干部,有沒有這種“小利服從大利、小我服從大我”的格局?
60多年前,龍海“萬人堵江、千船截流”,上萬名勞動大軍自帶工具、自帶被席、自帶口糧,挺進工地,圍溪筑壩,挖井開掘。今天的龍海干部,有沒有這種團結協作的品質?
60多年前,龍海涌現出“榜山淹1000畝、玉枕舍2000畝”的壯舉,沙洲大隊以“損失八百、救活六萬”大格局動員全體干部群眾。今天的龍海干部,有沒有這種舍己為人、無私奉獻的境界?
這場“找差距”的專題課,既列出了標兵,又樹起了榜樣。會上提出一句話讓大家思考——每名龍海干部,都應該時時問一問、常常想一想,差距有多大,距離有多遠。
公開資料顯示,葉毓,男,1975年出生,漳州云霄人,中共黨員,畢業(yè)于福建人民武裝學校。
他歷任漳州市云霄縣下河鄉(xiāng)黨委副書記、鄉(xiāng)長,漳州市云霄縣下河鄉(xiāng)黨委書記,漳州市龍文區(qū)人民政府黨組成員、副區(qū)長(期間:2016.07—2019.07援藏,任福建對口支援昌都市邊壩縣工作隊領隊、邊壩縣委副書記),漳州市漳浦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等職務。
2021年6月,葉毓任漳州市華安縣委書記,2024年12月任漳州市龍海區(qū)委書記。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