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如何省時、省錢打造農產品品牌?
上一篇文章中,似乎大家都認可了“做品牌不用花錢”的結論。既然做品牌不需要花錢,為什么還有如此多的企業斥巨資進行品牌策劃?信息扁平化的今天,做咨詢是不是交“智商稅”?如何做品牌才能真正的省時、省錢?
著名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專家、元一智庫農研中心主任、農參總編輯鐵丁老師指出,對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而言,按照發展階段不同,對品牌建設的需求也不同,用不用花錢做咨詢,是根據企業的愿景設置、價值觀、責任感等多個因素具體考量。
需要明確的是:無論花不花錢,品牌都能做好。關鍵是企業是否追求高效率,用咨詢成本換取時間成本和失誤成本。同時,好的咨詢絕不是巧言令色,而是把企業背后真實的美好挖掘、展現出來。只有這樣去理解品牌、打造品牌、宣傳品牌,才能高效、健康并且不受質疑地走向康莊大道。

新農企為什么要打造品牌?

要厘清品牌的價值與成本關系,首先要明確打造品牌的目的是什么。
品牌是競爭的產物。當行業不飽和時,市場本身供不應求,其實沒必要特意打造品牌,但當企業的生存面臨激烈的競爭時,品牌就變得越來越重要。
如今,全球農業市場競爭白熱化,國內的大型農業集團已經穩定占據半壁江山。如 ABCD四大糧商掌控全球80%糧食貿易,國內的中糧、金龍魚、北大荒等農業龍頭企業亦占有了巨大市場份額。這使得眾多中小農業企業在價格上的壓力就很大。

麥德龍超市 貨架上的精品大米
其次,現在的消費者對農產品需求愈發多元且變化迅速。根據數據顯示,近五年有機農產品市場年均增長15%,傳統農產品需求增長卻不足5%。電商平臺農產品銷售額3年增長200%,如果不能把握年輕人的新潮流,傳統渠道的紅海將會迅速淘汰一批沒有核心競爭力額的企業。

褚橙、愛媛橙、贛南臍橙是優質橙子品牌的代表
隨著電商崛起,大量的新興農業品牌播種發芽,涌入現代化消費市場的賽道。品牌相關的扶持政策很多,截至 2024年11月底,全國共有區域農業形象品牌 915 個,產業品牌近萬個。近十年家庭農場相關企業注冊量飛速上漲,2021年以后每年注冊企業都超過30萬家,2023年注冊了38.43萬家。農業農村部的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3月底,全國納入家庭農場名錄系統的家庭農場近400萬個,競爭激烈。
更加需要正視的是,農業生產周期長、受環境影響大、產業鏈復雜。而多數農業企業困于產業鏈低端,仍受限于低價值、低利潤率的困境,如賣小麥的利潤僅為賣包子利潤的1/10。如果農業生產者都賺不到錢,談何做品牌?
不僅國內競爭激烈,農產品出海的賽道同樣面臨品牌方面的欠缺。在“一帶一路”農產品出口當中,我國農產品出口雖增長,但國際知名品牌少。如茶葉出口,根據中國農業國際合作促進會的數據,2024年我國茶葉平均出口價格僅為14元人民幣/斤,還存在品牌與標準與國際不接軌的問題,導致拓展國際市場艱難。
想要慢慢成長,做好在地市場,不急于拓展規模的企業,只要遵循“即好人、用好的方法、培育好的品種、種出好的農產品、做出好的品牌”,必然也能夠在當地形成很好的影響力,足夠解決其產量所面臨的銷售問題,也就是所謂的“不花錢做品牌”。
但企業走到一定的高度以后,在競爭中有所突破,必然既要有產業規模、優質產品作為硬實力,也需要營銷宣傳、品牌文化等軟實力。只有雙管齊下,企業才有彎道超車的可能。

品牌咨詢的價值:省時、省錢

品牌不是玄學,而是一門技術學。麥肯錫咨詢公司創始人馬文說:“咨詢不能被看作一種比如賦閑在家的人和退休的銷售經理干的業余工作,相反它應該被看作是一個很有價值的專業服務機構。咨詢是一個專業,不是一個只會賺錢的行當。”
品牌建設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口號”,第二階段是“符號”,第三階段才“夢想”。在“口號”階段,可以通過“不花錢”的方式積攢人氣,獲得自身的營銷趨勢。在“符號”階段,就需要為自己的品牌注入靈魂,挖掘深層次的特色文化,不斷加深與消費者的情感。而對于有“夢想”企業而言,除了關注自身的成長和小生態以外,還需要具有全局性的眼光,從整個產業振興甚至是全球性的視角發展規劃。
只有正確地認識品牌咨詢,品牌建設才能走上正道,這也是花錢做咨詢的重要價值。專業的咨詢主要針對于后兩者,咨詢在農業企業品牌建設中的關鍵作用,一是提高效率:時間成本的優化;二是節省成本,避免盲目投入。
“時間差”不可忽視。實際上,很多品牌就是人們先入為主的一種觀念。例如大家都覺得伊利、蒙牛的牛奶是值得信賴的,覺得老牌國營食品廠的產品是忘不掉的“老味道”,而對于一些新興的品牌總是比較謹慎,這就是搶占先機的重要作用。
專業咨詢團隊憑借豐富行業經驗與專業工具,能迅速剖析企業內外部環境。運用大數據分析市場趨勢、消費者偏好、競爭對手態勢,精準定位企業品牌核心價值與差異化優勢。同時高效整合資源,縮短品牌建設周期,助力企業快速響應市場需求,搶占市場先機,實現品牌快速成長與價值提升。
“省錢”也是企業咨詢的主要目標。在品牌建設前期,咨詢團隊協助企業制定詳細預算計劃,依據品牌定位與目標市場選擇適配的營銷渠道與推廣方式,避免盲目跟風與資源浪費。如針對主打本地市場的家庭農場,建議側重社區宣傳、線下活動合作等低成本高效果渠道;確保品牌建設投入產出效益最大化,避免盲目投入。
著名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專家、元一智庫農研中心主任、農參總編輯鐵丁老師指出,品牌是產品結構性過剩的產物,我們現在說的“品牌”含義也是舶來品。在西方,大多數已經具備工業化性質的農食產品,是從農產品品牌逐步發展而來的,但國內的情況有所不同,在快速的借鑒和發展過程中,對品牌的理解發生了偏差,也就造成某些機構或個人將品牌曲解為“說大話”或是“智商稅”的情況。只有擯棄這種錯誤的觀念,品牌建設工作才有未來。

做咨詢,是為了傳達真實

隨著農業產業現代化進程加速與消費者需求深度變革,農業品牌將向個性化方向發展,品牌咨詢在其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從精準定位、效率提升、成本控制到戰略規劃與協同推進,全方位賦能企業品牌發展。
未來,品牌咨詢服務也會持續創新優化,深度融合市場變化與農業產業趨勢,為農業企業品牌建設提供更具前瞻性、實效性的解決方案,以前虛頭巴腦的方案將不再有價值。
著名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專家、元一智庫農研中心主任、農參總編輯鐵丁老師指出,農產品背后的“三個世界”——歷史人文世界、綠色生態世界、品質美味世界,就是天生的品牌力。
打造品牌,應該是沒有陰謀的。品牌打造的目的是讓優質的農產品對接到真正懂得欣賞它們的消費者,把優質產品生產者介紹給市場。我們始終要相信——消費者是最聰明的人,無需用多么華麗和夸張的語言,真誠、樸實、天然健康,就足夠打動他們。
“發現美好,傳遞真實”是打造品牌的基本原則,深入挖掘農產品的獨特價值,理解生產者的辛勤與匠心,同時,以最質樸、最直接的方式將這些美好傳遞給消費者。在這個過程中,不僅要具備敏銳的市場洞察力,能夠精準把握消費者的需求與偏好,還要擁有高超的溝通技巧,將農產品的故事講得生動、感人,讓消費者在了解產品的同時,也能感受到生產者的熱情與堅持。通過這樣精準、專業的品牌咨詢,農產品能夠更順利地實現價值轉化,賦能鄉村振興。
不想快速做大做強品牌,也沒有錯。中國農業風險管理研究會會長張紅宇曾指出,農產品的品牌建設中不僅要善于做大,還要善于做小,把握好 “大” 的度。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品牌建設上應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選擇適合的策略,積極適應農業品牌的生態圈,以夢為馬,以小見大;因勢利導,循序漸進,把咨詢轉化為自身的發展動能,茁壯成長。
總之,無論是否花錢做咨詢,品牌都不是短時間內可以速成的,而是需要企業堅持最基本的“做好人”原則,持之以恒地投入和努力。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