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澎湃測試8大平臺加錢搶票:去哪兒網客服稱加價服務是實時監測余票
【編者按】
2月5日,在澎湃新聞推進系統性變革——啟動上線以來最大規模優化調整之際,“24小時 LIVE工作室”與“影子調查隊工作室”聯手,推出了直播流“馬上測”的輕監督新樣態。馬上測第一彈,就第三方平臺加錢購買火車票的服務進行了體驗式測評,受到了廣泛關注。
5日16時,澎湃新聞8名記者選擇當日12306顯示無票、17時26分從鄭州東站發往上海虹橋站的G3146次列車二等座(當日票價450.5元),分別在攜程、美團、去哪兒網、智行火車票、高鐵管家、航旅縱橫、飛豬、同程旅行8家平臺的App,進行搶票測試。
測試發現,這些平臺推出的搶票服務名目繁多,許多平臺都有可以疊加的搶票服務。不過,或因受時間限制,這次測試最終結果是,雖然花費的搶票服務費用不同,但是記者在8家平臺均未搶到票。
澎湃新聞記者此前曾聯系上了攜程旅行、同程旅行、美團、去哪兒網、飛豬App等平臺的公關人員,他們表示對此不予回復或不便回復。澎湃新聞記者遂以消費者名義,向前述8家平臺的客服人員進行了咨詢。
澎湃新聞記者咨詢去哪兒網客服什么是加價服務?這與在12306App上候補有何區別?對方表示,公司是在實時監測余票,以最快速度監測到然后優先出票,鐵路候補雙通道搶票也是增加搶票成功率,這個訂單是24小時專人搶票,鐵路候補需要排隊,但在去哪兒App上“這個是沒有排隊的”。
此前的測試中,澎湃新聞記者打開去哪兒網App,選中車次,搶票服務頁面包括:專人搶票,加價45元;極速搶票,加價49元等。記者選中加價49元,支付頁面又跳出兩種選擇,包括“去搶票”和“加速搶票”。其中,支付49元的訂單,搶票成功率顯示為73.5%,如再加價50元,還可以進行光速搶票,成功率略有上升,至76.7%。記者點開價格明細,544.5元的總價(比原票價貴了94元)包括贈送騰訊視頻VIP月卡、20元接送站代金券以及24小時專人搶票服務等。支付后,訂單顯示預計16:40后搶票成功。如果未搶到票,用戶可以取消訂單。截至2月5日17時7分,離發車只剩19分鐘,仍未搶到票,記者取消訂單,很快完成了全額退款。
對于實時監測余票的情況,12306在此前的“八問八答”中曾提到,“搶票軟件”吹噓能憑借技術優勢,可以比普通旅客“手快”,購票成功率更高。恰恰相反,在12306系統風險防控措施下,絕大多數“搶票軟件”的高頻刷票等異常行為能夠被識別,進而被拒絕訪問或放入慢速隊列中,不但快不了,反而直接影響購票成功率。
12306相關負責人此前接受央視新聞采訪時還指出,在提交購票訂單環節,系統還將再次進行識別,異常購票請求將被放入慢速隊列。在提交候補訂單環節,系統也會再次識別,行為異常的候補購票訂單將被延遲處理。一些“搶票軟件”推出速度不同、價格不同、成功率不同的花式“加速包”和“專人搶票通道”“撿漏+候補雙通道搶票”“邀請好友助力提速”等不同服務等級的搶票服務,讓人感覺加錢越多、速度越快、成功率越高,完全是“搶票軟件”耍的營銷“花招”,實質上沒有任何作用。“搶票軟件”利用旅客急于購票成功的心理,忽悠旅客多花錢,讓旅客感覺希望更大。有的旅客通過使用“搶票軟件”并購買“加速包”購票成功的,實際的情況有兩種:一是鐵路部門增加了運力,或者部分旅客進行了退改簽操作,運力資源發生變化,票額供應變得充裕,所以買到票了,實質上也是通過鐵路12306候補的。二是“搶票軟件”的個別機器訪問行為與正常旅客的購票行為高度相似,僥幸逃過了風控識別,這部分占比很小。
一位不愿具名的省級市場監管部門干部此前向澎湃新聞表示,此事的關鍵問題在于平臺是否真的提供了加速搶票服務,這個需要相關的市場監管部門介入調查認定,如果沒有提供加速搶票或者加速本身就不存在,平臺就存在虛假宣傳、消費欺詐。同時此事涉及人群廣泛、金額巨大,一旦加速搶票不成立,事情就很嚴重。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