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穿越海峽的熱線|在北大求學的臺青王苡潔:很佩服大陸同學
今年23歲的王苡潔,來自臺灣高雄市,如今是北京大學法學院的大三學生。
王苡潔的家庭,是兩岸交流的生動注腳。她的父親作為一名臺商,年輕時來到大陸打拼,在一次偶然的機遇中,結識了來自貴州的母親,相似的拼搏精神與對生活的熱忱,讓兩人無比投緣,攜手踏上創業之路,并組建了溫馨美滿的家庭。
由于父母的事業根基深植于大陸,王苡潔的人生軌跡自出生便與這片土地緊密相連。在她僅僅三個月大的時候,就跟隨父母定居深圳。自小,她就穿梭于兩岸之間,小學五年級前就讀于深圳本地小學,六年級至高三則在大陸第一所臺商學校——東莞臺商子弟學校度過。這樣獨特的成長軌跡,讓王苡潔對兩岸同齡人的差異有了更深刻的洞察,也讓她對兩岸差異有著更為真切的感受。

王苡潔與朋友在北大國際文化節。受訪者供圖
“我很佩服大陸同學”
談及兩岸的生活方式,王苡潔認為二者并無太大懸殊,只是大陸生活節奏更為緊湊,臺灣相對悠然閑適。她分析,這主要源于大陸龐大的人口規模,由此帶來的競爭壓力、較高的生活成本以及試錯成本,使得大陸的朋友們在生活中更為緊張。
就兩岸學生的整體印象而言,王苡潔坦言,臺灣同學在成長過程中,似乎更傾向于將精力聚焦在自身能力的全面發展以及豐富生活體驗的積累上,這使得他們在社會化方面表現得更為成熟,與人交往、融入社會的能力也更為突出。王苡潔舉例道:“就拿高中社團活動來說,臺灣高中社團與大陸有很大不同。臺灣高中社團活動的經費,大部分都要靠社團成員自己想辦法籌集,這些錢主要用于舉辦各類表演活動,或是租賃場地進行日常練習,這無疑鍛煉了他們的社交、組織和理財等多方面能力 。”
“而大陸同學,由于高考競爭的壓力,為了能夠進入理想的高校,他們在學業上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這使得大陸同學的整體學習能力更強,對待學習的態度也更為勤奮刻苦,在學習過程中展現出了極強的專注力。”王苡潔說,無論是面對繁重的課業任務,還是緊張的備考階段,他們都能以高度的自律和堅韌的毅力去應對,所以我很佩服大陸同學。
不過,王苡潔也強調,從更宏觀的角度來看,兩岸同學在許多方面其實有著共通之處。臺灣同學熱衷于觀看大陸制作精良的影視劇,被其中精彩的劇情和深刻的文化內涵所吸引;而大陸同學也對臺灣歌手的歌曲情有獨鐘,在哼唱旋律的過程中感受著音樂帶來的情感共鳴。在日常的交流互動、休閑玩樂中,兩岸同學之間毫無隔閡,能夠輕松愉快地相處,分享彼此的生活點滴和興趣愛好。

王苡潔在北京大學學生風雷街舞社的合照。受訪者供圖
王苡潔談到:“我覺得兩岸同學在性格上的差異相對較為明顯。畢竟高中階段是個人性格和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而兩岸高中截然不同的升學制度和教學安排,不可避免地會對學生產生深遠影響。所以,大家剛踏入大學校園時,由于過去18年學習生活經歷的差異,自然而然會在性格、思維方式等方面展現出一些天然的不同,但這些差異也正是交流與融合的契機。”
王苡潔坦言,剛進入大學時,學習方面是最大的挑戰,面對大量學習材料,自己的消化能力不及大陸同學,諸多不適應接踵而至。但在這三年里,她結識了許多優秀的朋友,在他們的幫助以及自身的努力下,取得了顯著的進步,這也是她認為在大陸生活給自己帶來的最大影響。
“用法律為更多的人帶來公正和希望”
2024年8月,王苡潔在北京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民四庭開始了自己的實習生涯,工作內容包括制作判決書初稿、核對判決書文稿、旁聽庭審等。
在回顧實習經歷時,王苡潔感慨:“在整個實習期間,跟隨帶教法官前往基層法院開展巡回審判的經歷,給我留下了最為深刻的印象,這無疑是一次極為珍貴的機會與體驗。”

王苡潔和學院同學參加模擬法庭比賽的合照。受訪者供圖
實習的最后一天,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安排她前往東城區人民法院進行實踐鍛煉。那一天,她緊緊跟隨著法官和書記員,邁出法院的大門,騎著小電驢穿梭在大街小巷,深入社區,只為切實為當事人解決法律糾紛。
當目睹馮曉光法官背著國徽走街串巷的身影,王苡潔內心滿是敬佩之情。同時,在跟隨馮曉光法官前往社區調解的過程中,王苡潔不僅深切感受到了司法程序所蘊含的莊重儀式感,也切實體會到了法院人身上那份高度負責、高效工作的品質。這讓王苡潔更加堅定了自己的職業目標與方向——成為一名優秀的法院人。
“我由衷地感激這段實習經歷,它讓我在大學時期就得以接觸到真實的司法實踐,讓我深刻明白,作為一名法律人,不僅要扎實掌握專業知識,更要有一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心。未來,我期望能像馮法官一樣,運用法律的力量,為更多的人帶去公正與希望。” 王苡潔說道。
談及未來的目標與規劃,王苡潔表示:“我目前就讀于法學院,法律專業具有很強的地域性特征。在接下來的幾年里,我渴望能夠前往大陸其他高校,或是到香港繼續深造,在學術的道路上不斷探索前行。展望更為長遠的未來,我有可能回到深圳,或者香港開啟自己的職業生涯,將所學知識充分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努力實現自身的價值。”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