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別讓煙花成為“炸彈”,這些防炸知識趕緊Get起來
“爆竹聲中歲又除。頓回和氣滿寰區。”新春佳節即將來臨,在歡慶的節日里,燃放爆竹是一項傳統習俗,代表著人們對新一年的美好期盼和愿望。那么,家里的“熊孩子”是否都已備好煙花爆竹躍躍欲試了呢?璀璨的煙花增加了春節的喜慶,但同時也隱藏著受傷的危險。
燃放煙花爆竹可能會受到哪些傷害?
煙花爆竹由氧化劑、可燃物質、火焰著色物、其他化學物質組成,燃燒后會產生較大的熱量、沖擊力和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有害氣體。
因此,燃放煙花爆竹過程中,可能會造成皮膚燒灼傷、炸傷,嚴重者還可能造成手指斷離、視力損傷、耳膜損傷。
燃放煙花爆竹意外受傷應該如何處理?
燒灼傷
燒灼傷處理可以采用“沖、脫、泡、蓋、送”五字原則。
最重要的是第一步“沖”,燙傷以后立即用清潔的、流動的冷水沖15—20分鐘,水流不需要太急,讓燙傷的部位快速降溫,避免高溫進一步損傷更深的組織。
第二步“脫”,就是小心地把燙傷處的衣物脫掉,如果衣服被粘住,千萬不要硬脫,可以用剪刀剪開。
第三步“泡”,繼續用冷水泡燙傷的部位15一20分鐘,緩解疼痛的同時可以進一步地吸收熱量。
第四步“蓋”,拿干凈的毛巾蓋在傷口上,如果有水泡的話,不要弄破,避免感染。
第五步“送”,根據燙傷的程度決定是否送去醫院進一步處理,如果水泡或者脫皮的范圍比較大,那一定要去醫院。
炸傷
相對于燒傷,炸傷往往更加突然和劇烈。鞭炮爆炸時產生的碎片如果射入身體,可能會造成局部組織的嚴重損傷,此外,煙花爆炸聲最高可達135分貝,可能導致耳膜穿孔或破裂、突發性耳聾等。
①手和肢體的炸傷:手和肢體被鞭炮炸傷后,用水清潔沖洗后,用干凈的紗布或手帕蓋在傷口上,并且要輕輕地用手捂住傷口,然后就近到醫院接受治療。若出血較多,可進行局部加壓包扎止血,如出血不止又量大,則應用橡皮帶或粗布扎住出血部位的上方,抬高患肢,急送醫院清創處理。但捆扎帶每15—20分鐘要松解一次,以免患部缺血壞死。
②眼球炸傷:若眼睛受傷,不要自行沖洗眼睛,以防煙花中的化學物質進一步燒傷眼部,不要壓迫包扎已被炸裂的眼球,以防破損眼球內容物出現脫失,任何按、壓、揉、碰等行為都會對已炸傷的眼睛造成進一步損害。正確做法是用干凈的紗布覆蓋,若無干凈紗布,可選擇用干凈手絹或毛巾輕輕遮蓋傷眼,立即就近就醫。
③耳炸傷:在放鞭炮時距離太近可能會導致被鞭炮震得耳鳴,若耳鳴情況較輕,患者可采取藥物保守治療,在安靜的環境中休息,避免再次受到噪聲刺激,以減輕聽力損傷和促進恢復。若耳鳴較嚴重,或出現耳膜穿孔現象,需通過手術方法進行修復治療。
如何預防煙花爆竹炸傷?
預防煙花爆竹炸傷,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保持安全距離。在觀看或燃放鞭炮時,應與鞭炮保持足夠的安全距離,一般建議10米以上。
2、選擇合適場地。選擇空曠、無易燃物和障礙物的場地燃放鞭炮,遠離人群、建筑物、車輛和易燃易爆場所。
3、正確燃放操作。嚴格按照鞭炮的說明書進行操作,點燃后迅速遠離。不要手持鞭炮燃放,不要對人或建筑物燃放。不要使用明火或火柴直接點燃煙花爆竹。4、做好個人防護。佩戴護目鏡、耳塞、手套等防護用品,保護眼睛、耳朵和手部。兒童應在成人的監護下燃放鞭炮,教導兒童正確的燃放方法和安全知識。
5、注意存放安全。如果是家庭存放煙花爆竹,存放時間應盡可能短,數量盡可能少,并注意不要靠近火源,避免潮濕,不被雨淋。
春節燃放煙花爆竹承載著辭舊迎新、驅邪避兇的美好寓意,但平安健康才是幸福生活的基石。希望大家在享受爆竹帶來的歡樂同時,時刻牢記安全第一,避免意外受傷悲劇的發生,度過一個祥和美滿的新春佳節!
(原標題《別讓煙花成為“炸彈”,這些防炸知識趕緊Get起來》)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