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專訪|導演許宏宇:幻想題材的根系,在傳統文化土壤中
國產漫畫《一人之下》自誕生以來,便有著極高的人氣,它以現代中國為背景,結合奇幻設定與傳統文化元素,以精彩故事和個性人物,吸引了大批粉絲。而改編成真人劇后,這一故事的特質如何在三次元世界中被保留甚至放大?導演許宏宇交出了一份并不“討好”,卻頗為誠懇的答卷。
2023年,電視劇《異人之下》第一季的出現,帶來了驚喜,也帶來了期待。最近《異人之下之決戰!碧游村》的播出,沒有辜負粉絲和觀眾的期待。在第一季的基礎上,它于創作理念和制作水準上做出了有效升級。

《異人之下之決戰!碧游村》海報
到了第二季,許宏宇團隊的經驗更為豐富。“這一季我們把場景集中在碧游村,雖然制作難度很高,但我們更懂得如何優化流程,也更清楚預算該花在哪里。”相比第一季的熱血冒險基調,第二季的敘事風格更偏向懸疑和驚悚。“其實大家看漫畫時,可能不會太在意類型,但到了影視劇,我們不得不考慮類型化的問題。”許宏宇提到,這種風格的調整不僅讓劇集的元素更聚焦,也進一步挖掘了原著中“案件套案件”的結構魅力。
尤為令人驚喜的是,在許宏宇的觀念中,《異人之下》系列的創作出發點并非模仿某種國際標準,而是試圖在中國文化的語境里構建屬于自己的幻想類型。許宏宇深知,中國漫畫改編作品在幻想題材方面的嘗試仍處于起步階段。
“為什么國內在幻想題材的漫改上少有成功案例?其實是因為這需要長期的經驗積累。”為了探索這條路,他成立了名為“熱血動物”的創作聯盟,專注于幻想題材的創、制、作探索。“幻想題材像一棵高聳入云的大樹,雖然離地百尺,但它的根系必須扎得深,扎在我們的文化土壤里。”

《異人之下之決戰!碧游村》截圖
許宏宇坦言,過去很多國產幻想題材都不可避免地模仿西方的成熟模式,但這樣的路徑注定難以成功。“如果我們一直學漫威怎么做,那我們肯定做不好。因為我們的文化內核和他們完全不同。”因此,他選擇從中國文化中汲取靈感,并試圖在幻想類型的敘事框架里找到屬于自己的表達方式。他相信,幻想類型會成為中國影視市場的重要板塊,而《異人之下》的創作經驗,或許能為這個領域提供一些借鑒。“我們希望最終能打造一部真正代表中國文化思想的幻想故事。”

《異人之下》目前豆瓣8.1分,而《異人之下之決戰!碧游村》在豆瓣開分8.2分
【對話】
“越是幻想類題材,越要追求它的真實感”
澎湃新聞:我特別同意,“好的改編是觀眾察覺不到的”,因為好的改編和原著故事整體氣質、人物的調性是高度統一的。那么第一季里哪些是你覺得改得好的,哪些是不好的,你會有一些例子嗎?
許宏宇:我覺得第一季改得好的地方,比如我們把馮寶寶的身世交代滯后了,其實原著很早就給出來了,但我們覺得她在那個階段還沒有跟張楚嵐建立特別深的感情,所以這個身世故事在那個時間點出來,它的情感力度不夠。還是等到他們倆有比較深的羈絆之后再給比較合適。

《異人之下》最后幾集被許多原著粉吐槽
改得不太好的,比如第一季大家都在吐槽最后那兩集。熟悉《一人之下》漫畫的粉絲都知道它前面的故事是一段一段的,羅天大醮之后,就到了王也篇。那我們要改成影視劇,就要想清楚它的敘事節點,如果主敘事切換到王也的故事,那張楚嵐和馮寶寶這邊的故事是什么?
而且那個時候,我們有一個創作的核心主題,就是“守護”,它的落點是:馮寶寶是從張楚嵐小時候就一直在守護他的,當張楚嵐了解整件事前因后果后,他也選擇守護馮寶寶。有了這個核心主題,那我們就需要有一個原創的部分,才能把男女主的故事在最后形成一個閉環。
這是我們當時的想法,當時無論我們還是平臺,都在以一個劇集該有的故事來做結構,還不敢跳開男女主的故事線,沒有勇氣去做這樣的嘗試。這就導致后面幾集不在原漫畫的節奏里,讓它的改編感會很顯眼。到了第二季我們就更有信心,不再擔心我們是不是一定要從男女主的視角來展開故事,而且第二季本來就是從陳朵的故事出發,然后臨時工集結,本身就會有一個群像的展開。

《異人之下》里就出現了“陳朵與碧游村”篇的畫面
澎湃新聞:《一人之下》的特殊之處在于它是一個發生在中國觀眾最熟悉的環境中的奇幻題材,導致它要找到一個真實世界和奇幻故事的平衡。可能對演員來說,要找到一個既符合漫畫人物的質感,但又讓普通觀眾信服的表演。作為導演,怎么去引導幾位主要演員去完成一種和他們之前的作品不一樣的表演方式?
許宏宇:這個確實也是第一季我覺得最難的一個點。我是喜歡有真實感的故事,越是幻想類題材,越要追求它的真實感。真人和漫畫差別很大,真人表演的時候,每一個臉部細節,每一個肢體動作,都會產生一種真實感,如果演員對于角色理解不夠好,如果我們導演跟編劇對人物理解不夠,沒有給到演員一個表演的真實支撐,表演就很容易單一片面,缺乏代入感。
比如第一季,馮寶寶砍張楚嵐衣服那場戲,那時候也是剛開機沒多久,我都有點崩潰,我就找不到真實感的依據。這場戲到底應該用更真實的表現,還是說用夸張的表現,我拿不準。因為我們出發點是希望大家能相信這個故事,相信這些異人是真實存在于這個世界里。

《異人之下》劇照
當時在現場拍攝中,我沒能很好地解決我自己的疑惑,但我們盡量拍了各種各樣的表演方式。因為我以前是做剪輯師的,我們也有很好的一個剪輯團隊,所以我先把所有的可能性都拍完,在后期的時候,我可以去嘗試,去調整這個表演的度。好像剪輯完之后,我們大概能找到這種所謂虛跟實之間的關系了。然后到了第二季,我們的演員再回來,他們每個人都更清楚自己應該有的人物狀態了。
文淇的感染力,嚴屹寬的“狠角色”
澎湃新聞:本季出現的新人物受到了觀眾好評,比如飾演陳朵、肖自在的文淇和嚴屹寬二位。也想聽你聊一聊演員選擇和跟這兩位優秀演員的合作?
許宏宇:“陳朵是文淇”這個想法,在第一季開始做之前,我就有了。因為陳朵她有過非常殘酷的經歷,有一種不屬于我們世界的感覺和眼神。我留意了很多跟陳朵年紀相仿的演員,我覺得唯一擁有這種質感和氣質的,就是文淇,我相信她能很好地完成這個角色。第一次見面我們聊了很長時間,然后就決定了這次合作。

文淇 飾 陳朵
第六集最后一場戲,陳朵和廖叔有一個相視一笑。我第一次見文淇的時候,就覺得她的笑容可愛溫暖,而且很有感染力。然后我就覺得很可惜,因為陳朵這個人物好像自始至終沒得笑。但剛好這場戲時,陳朵用了很長時間的努力,終于能控制自己的毒性的收放了,然后她告訴廖叔這個喜訊。
劇本這里陳朵也是沒反應的,但拍了一條之后我就問文淇,“你要不要笑一條?”文淇還問我,“導演,我為什么會笑?”然后我說,“你這種笑其實就像小朋友一樣,爸爸媽媽對你笑得很開心,你也會對著他們笑,這個笑沒有太多的意義,是一種模仿。其實這種對周遭社會關系中人物的模仿,也是她的人性在形成的一種證明。”
肖自在我覺得,就是有一種力量冥冥之中在幫助我們。因為肖自在這個人物是很難的,大家對他的期待也很高,一開始我們嘗試去找本身就演過很多“狠角色”的演員,但確實比較容易去想象他們表演的狀態,都在意料之中的感覺。但我們希望這位演員能給我們更多“意想不到”,所以我們換了思路。
一開始提到嚴屹寬老師時,大家都覺得不可能,包括第一次跟嚴屹寬老師見面,他可能也是想當面來拒絕我們的。但當時我們聊了很久,他才考慮良久之后,愿意去嘗試了。他是非常認真的演員,一旦確定要演,就會付出全部。他提前做了很多功課,到試妝的時候,他的狀態、神情就非常有肖自在的感覺了,他找到了這個人物表演上的支點。

嚴屹寬 飾 肖自在
觀眾可能最后看到的只是他的成果,但演員在準備的過程中,是要反復琢磨,反復推翻自己的表演的。包括現場,他們付出很大的,我記得我們在象山拍攝的時候,是當地最冷的時候,而且我們又以夜戲居多,氣溫差不多零下了,嚴屹寬老師的戲服就是很薄的一身運動衣,我們現場換燈或換機位時,他都不會坐下來,也不會披上保暖的外套,等待時,他就一個人在那跳來跳去,為了保持在肖自在的那種興奮的狀態里。所以看到這些演員的付出時,作為導演就會很感動,然后也覺得沒理由辜負大家的辛苦,一定要把這個項目做好。
“越是做幻想題材,越要找到我們中國的文化土壤”
澎湃新聞:你提到的《異人之下》有意思的地方在于,每一季可能是一個新類型上的探索,你們在做的事情是一種從無到有的探索創作。你覺得《異人之下》這個系列,對你的團隊來說,是否具備某種戰略意義?
許宏宇:絕對是的。當然這個不是在我們計劃中,但我們一路走來,摸著石頭過河,我們團隊里的每一個環節中的成員,都在里面找到了幻想類題材創作的“根本”。我們會發現,為什么我們做幻想類題材少有成功的案例,是因為我們或多或少都在模仿西方的一些成功的案例。
但假如我們一直學漫威他們怎么做的,那是成功不了的,因為我們文化的內核本身就不一樣。我發現越是做幻想題材,越要找到我們中國的文化土壤。幻想題材很像一棵在林中長得尤其高的樹,看上去和其他樹木都不一樣,高聳入云,離地百尺,但其實,越是長得高的樹,它的根系就要扎得越深。
我們做《異人之下》做了四年的時間,產量是很低的,因為市場上缺乏參照系。用這樣的產量來養一整個團隊是困難的,但我們覺得是很值得的,我們希望能為市場帶來新的類型故事的經驗。

《異人之下之決戰!碧游村》劇照
澎湃新聞:你很重視題材和故事的“新鮮感”,但“新鮮”往往未經市場驗證,且創、制、作的方方面面都沒有前例可循。如何和團隊一起應對這種創、制、作上的挑戰?
許宏宇:我們確實想做有新鮮感的故事,幻想,幻想,它也依然是存在于我們的頭腦之中,它還是能實現的。當然,“新鮮”意味著不能去全盤照搬別人的經驗,所以我們需要在前期花大量的時間去討論,去統一和碰撞大家腦子里的想法。然后就是我們自身也在加強對傳統文化的研究,一邊是對“不存在”的想象,一邊是深入我們的文化肌理,學習和吸收更多營養。
澎湃新聞:你的職業生涯起點是剪輯師,這段經歷如何塑造了作為導演的敘事風格和對畫面語言的把控?
許宏宇:它可能不是塑造了我的風格,應該是幫助了我掌握一個電影的要素,就是“時間”,很多人會認為電影最重要的要素是畫面、演員等,我個人更認同電影的“時間”是最重要的要素。因為電影敘事的時間元素,是有很多玩兒的空間,我們可以從故事的開頭、中間、結尾講起,或者插入另外的一些鏈接,到另一個人的生命故事里去漫游。所以可以通過對時間元素的掌握和運用,變換很多電影敘事的方法。這是我很在意和擅長的。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