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國出海2.0|鋰電池巨頭在前、國產設備商在后,“內卷”下的新業務增長點
【編者按】“不出海,就出局?!?024年,中國企業出海按下快進鍵。不同于出海1.0版本的產品和技術簡單輸出,中國企業出海2.0,以本土創新匹配海外需求、以產業協同形成競爭合力,這是中國自主核心技術的輸出,也是中國智慧和創新精神的全球傳播。出海遠航,看似潮平海闊的海外市場,卻可能暗流涌動。面對陌生復雜的市場環境和逆全球化的急風驟雨,中國企業的新一輪“走出去”中如何破壁、生根、攀升?澎湃新聞特此推出出海2.0特輯,勾勒中國制造出海新圖景,記錄大出海時代。
動力電池“雙雄”寧德時代(300750.SZ)、比亞迪(002594.SZ)引領全球鋰電池市場,全世界70%以上的鋰電池在中國生產。短短數十年發展,中國液態鋰電池產業已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飛躍。
相較于站在聚光燈下的鋰電池制造商,位于產業鏈中游的中國鋰電設備廠商們,和熱鬧的“臺前”隔了一段距離。但這一環節對中國鋰電池甚至新能源車產業的崛起起到了關鍵的支撐作用。
值得關注的是,在近兩年勢頭愈發猛烈的出海浪潮中,國內核心鋰電設備企業出海的聲浪也越來越大,海外營收快速增長,出海進入了“收獲期”。國內動力電池廠大幅擴產帶來短期內結構性產能過剩問題的當下,設備廠商也必然更加倚重海外業務,視為新的增長引擎。
先導智能(300450.SZ)是國內新能源設備行業的頭部企業之一,也是該行業出海最早的一批企業之一。該公司董事長王燕清對澎湃新聞(www.kxwhcb.com)記者表示,國內大多數產業出國,尤其在進入歐美市場的時候,是以一種后發“挑戰者”的姿態,而中國是新能源產業大國,“相關產業鏈企業在全球也是領導者?!?/p>
好處不言而喻,例如在海外鋰電池企業廠商中,中國鋰電設備值得信賴和選擇;難點則在于,除和其他行業出海存在的共性挑戰之外,國內的鋰電設備出海企業甚至還要承擔一部分培育市場、教育市場的責任。
海外鋰電池工廠建設需求與歐美等地鋰電設備產業鏈相對薄弱的“錯配”,是當下中國鋰電設備企業贏得全球市場的機遇。中國企業抓住了當前機遇,更在針對全固態電池等新技術加碼設備研發創新,從而在未來技術變局中再次領先身位,而非在一代技術面前曇花一現。

崛起:中國鋰電產業背后功臣
相比于日韓,中國鋰電設備企業起步較晚。以頭部企業先導智能為例,其進入新能源設備領域是在2008年左右,“彼時新能源汽車產業才剛剛起步,還在非常早期的階段?!?/p>
新能源汽車徹底火爆之際,涌進這一賽道想來分羹的主體背景多元,跨界者不在少數。不過,作為早期入局者之一,先導智能實實在在有著技術基因,盡管并不是以鋰電設備起家。先導智能創立于1999年,創始人王燕清在創業之前是一名端著“鐵飯碗”的電容器設備工程師。
創立之初,先導智能專注于薄膜電容器設備,并為日本松下提供電容器設備。到2006年,公司高壓電容器卷繞設備的市場占有率超過了美國希爾頓,為超過80%的高壓電容器廠提供設備。2008年,當時的全球第二大鋰電池生產商索尼欲進一步擴大產能,向先導智能拋去了橄欖枝。也就是在這一年,先導智能正式成立了鋰電事業部。
實際上,無論是電容器制造還是鋰電池制造,都需要用到卷繞機,“憑借之前在高壓電容器卷繞設備領域的成功經驗,以及設計上的共通性,先導切入了鋰電設備領域?!蓖跹嗲逄峒氨藭r契機。
然而,先導智能在鋰電設備領域真正地站穩腳跟,離不開其重量級客戶。王燕清此前對媒體談到,是客戶成就了先導智能。實際上,國內鋰電池企業成長到一定階段后,必然也要培養扶持本土產業鏈。
寧德時代和先導智能之間即被視為產業鏈上的“黃金搭檔”。2021年7月,先導智能向特定對象寧德時代發行股票,后者成功成為其第三大股東。盡管在剛剛過去不久的2個月前,先導智能公告稱寧德時代持股比例已降至 5%以下。但就在當天,先導智能同步公告,雙方在寧德市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約定在相關領域開展合作,締結戰略合作伙伴關系,以實現雙方的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和合作共贏。
進軍鋰電設備領域后,先導智能在短短幾年時間里成功打入了松下、LG化學、大眾、寶馬、特斯拉等國際車企及鋰電池企業的供應鏈。
值得一提的是,鋰電制造工藝流程復雜,制造流程主要分為前段(電極制造)、中段(電芯裝配)、后段(電芯封裝 和檢測),從材料制備到成品電池,涉及百道工序。
“2017年之前我們基本上能做中段和前端,但是后段還不具備能力?!蓖跹嗲逭劦剑葘е悄艿淖詈笠粔K拼圖在2017年完成。當年,公司以13.5億元全資收購珠海泰坦新動力,也因此成為全球唯一能夠提供新能源智能裝備整線解決方案的企業。
王燕清將能夠全部打通鋰電池前中后段的整線服務,比作“房屋精裝修工程”“客戶只要把毛坯房給我,我最后把鑰匙給他?!苯刂聊壳埃@一行業領先地位仍未有國內外對手追上,連續多年市占率居全球第一?!罢€能力,它才能真正體現一家企業技術方面的能力,以及交付、調試等方面的能力,是全方面能力的提升。”其強調,這是先導智能最大的差異化競爭優勢。
在業內看來,中國鋰電產業如今引領全世界,背后先導智能這樣的鋰電設備企業的自主化突破功不可沒。中國工程院院士李陽此前公開表示,目前我國正極、負極、電解液和隔膜四大原材料基本擺脫進口依賴,鋰電設備國產化率也已經達到90%以上,其中關鍵工序的裝備國產化率達到80%以上。
高工鋰電則評價道,國產鋰電設備的性能已經絲毫不遜日韓對手,甚至在某些領域還處于領先地位。而國產鋰電設備的強大,是過去十多年來在中國新能源產業領跑全球的發展之下,通過技術不斷迭代和產品打磨鍛造而孕育出的“市場化碩果”。
出海:“內卷”下的新業務增長點
不可否認,隨著國內動力電池第一波擴產潮的退去,“賣鏟人”鋰電設備商感受到市場發生了不小的變化。王燕清表示,先導智能注重技術創新,堅持走高端裝備路線,“但不可避免,國內整個盤子是會變小,甚至競爭也有些白熱化?!?/p>
研究機構EVTank聯合伊維經濟研究院此前發布的《中國鋰離子電池設備行業發展白皮書(2024年)》表示,近幾年中國鋰離子電池產能快速擴張為鋰離子電池設備創造了巨大的市場空間,中國鋰離子電池設備市場規模從634.3億元增長到1370.5億元僅用了2年時間,大量設備制造企業均分享了行業增長的紅利。
然而,隨著中國鋰離子電池產能的逐步飽和,整個鋰離子電池行業呈現出結構性過剩的狀態,大量規劃中或者建設中的項目停滯或延期為鋰離子電池設備市場帶來了較大的不確定性。EVTank在《白皮書》中預計,未來三年中國鋰離子電池設備市場規模將呈現出下滑的趨勢,直到2027年鋰電設備行業將迎來反轉。
全球鋰電設備市場規模的增長將更多地依靠海外市場。EVTank認為,以歐洲、美國和東南亞等為代表的海外鋰電項目未來幾年將迎來建設高潮,從而帶動海外鋰電設備市場規模的快速增長,預計海外鋰電設備市場規模在2030年將達到1266.5億元。
2022年是先導智能全球化進程進入關鍵的一年。該公司在當年的年度報告中寫道,在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公司對戰略作了升級,即技術引領、精益敏捷、全球發展。就全球發展這一點,先導智能稱,企業要發展壯大就必須積極參與全球競爭,從中國走出去,由中國領先做到世界領先?!肮镜哪繕瞬粌H是國產替代,而是國際超越。”
先導智能此前披露的年度報告顯示,2021年至2023年,公司鋰電池產業鏈相關業務的海外銷售收入占營收持續占30%以上。2024年上半年,受國內市場需求增速放緩、設備驗收節奏有所延遲等影響,先導智能鋰電池智能裝備業務整體營收為39.05億元,同比下降 27.10%。但海外營收這一占比仍然維持在30%以上,“海外訂單表現亮眼,海外業務增速和占比均進一步提升?!?/p>
“海外收入達到了超10億元,這個數字現在看來不是很大,但是它的增速同比增長了近160%。我們預計2024年下半年海外業務依然會保持高速增長,收入占比肯定會進一步提升?!蓖跹嗲逄岬?,根據公司的目標,“海外訂單一定會超過公司整體訂單的50%。”
就在剛剛過去不久的1月16日,先導智能即宣布了2025年的首筆海外訂單,贏得歐洲某頂尖鋰電客戶后道設備訂單。據介紹,該客戶系歐洲某上市公司的全資子公司,為進一步擴展鋰電池業務,客戶規劃在意大利建設面積超過26萬平方米的磷酸鐵鋰電芯工廠。
去年3月,先導智能還拿下了中國企業在美國獲得的最大鋰電池設備訂單。先導智能與美國電池制造商American Battery Factory公司(ABF)正式簽署全球戰略合作協議。根據協議內容,先導智能將為ABF公司提供總目標為20GWh的鋰電池智慧產線服務。

加碼海外訂單是包括先導智能在內的行業頭部企業的共同策略。
杭可科技(688006.SH)在2024年8月披露,公司收到大眾西班牙及大眾加拿大兩家公司通過競標系統生成的合同。合同標的為大眾集團在西班牙和加拿大生產電池所采購的鋰電池后道設備,合同總金額超過杭可科技上一年度經審計營業收入的45%。
杭可科技在2024年半年度報告中同樣提到,從2023年下半年開始,國內電池廠進入產能消化階段,導致設備行業需求減少,競爭加劇。而從國際市場看,2023 年開始美國和歐洲市場需求增多,以日韓為主導的電池廠全球擴產帶來了較多的設備訂單需求,雖然時有部分合資工廠建設進度不及預期、規劃投產時間延長等負面消息,但從中長期看,海外市場還有著廣闊和長期的市場需求。
杭可科技分析,一方面日韓為主導的鋰電池企業不斷加大在美國、歐洲和東南亞的產能擴建,海外整車廠也積極投身自建電池產能,如大眾、豐田、特斯拉等,同時也有部分本土電池生產企業出現。此外,雖然歐美輪番出臺貿易保護主義新規,給中國鋰電企業出海設置重重限制,但面對國內產能過剩的現狀,中國鋰電企業加快海外布局已經成為其全球布局的必經之路。
根據EVTank數據,截至2024年6月,中國鋰電產業鏈企業公布的海外投資金額達到 5648 億元,其中歐洲占比達到 37%,其它主要在東南亞、美國等地區?!爸袊囯姰a業出海潮已成大勢所趨,因此,未來的鋰電池設備需求的重心將不斷地外移,海外市場將成為行業新的推動力。”杭可科技稱。
全球競爭力,護城河如何構建?
出海是一個全球化和國際化的過程,它并不是一個新的話題。歐洲工商管理學院(INSEAD)戰略學系主任陳國立教授對澎湃新聞(www.kxwhcb.com)記者表示,“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以后,自然而然要出海?!?/p>
然而,其同時提醒,“出海其實總體是不太容易的,我覺得對大多數企業來說,出海都是屬于再次創業,基本也是個‘一把手’工程?!?/p>
陳國立談到,每家企業出海的過程中考慮的因素其實都不一樣,“我自己覺得特別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企業家要真正清楚,我為什么要這么做,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是什么,同時能夠在出海的過程中用自身競爭力去解決掉國別差異帶來的管理和運營的挑戰。”
王燕清認為,作為設備制造商,先導智能進入海外市場和當地鋰電池企業是共贏。但這并不意味著海外市場開拓容易,“出海這幾年變得非常火,其實我們在2018年就開始啟動全球化戰略,是新能源裝備行業出海最早的一批企業之一?!?/p>
對先導智能來說,出海難點之一即來自“先行者”身份,意味著前方是一條尚未被整平過的荊棘之路?!皣鴥群芏喈a業出海是一種后發‘挑戰者’的姿態,但新能源裝備行業卻是不一樣的?!?/p>
王燕清進一步補充道,中國是新能源產業大國,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具體細分到新能源裝備又領先全球其他廠商非常多。“目前只有日韓,尤其是韓國的一些中小廠商能做某一些工序上面的設備,這些廠商也非常小,我們出去其實就是一種‘領導者’的身份。但面向全新市場,沒有人去幫我們去培育市場、教育市場,也沒有人告訴我們具體該怎么做,所以也是有很大的困難的?!?/p>
“即使這樣,但那個時候我們就已經堅定不移地要走出去,走全球化的戰略?!蓖跹嗲鍙娬{。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先導智能全資收購了位于德國奈拉的自動化裝備制造商Ontec,建立其海外技術能力中心,成為第一家在歐洲本土建設技術中心的中國鋰電裝備企業。
在當年10月21日先導歐洲技術能力中心揭牌儀式現場,大眾電池業務相關負責人、西門子德國電池行業負責人,以及寧德時代、Northvolt、ACC、億緯、蜂巢、孚能、青山等全球知名汽車主機廠和電池企業代表均到場見證。
王燕清將此次收購視作先導智能全球化運營的重要舉措,將為海外市場開拓提供強勁的戰略支持和動力。同時,先導智能還收獲了一支高水平的、專業的非標裝備本地服務隊伍,進一步在工藝技術、服務質量等方面優化提升,成為先導本土生產、加工、服務能力的重要力量。

截至2023年底,先導智能在全球設立18家分子公司,擁有50多個服務網點,雇員遍布16個國家和地區,產品遠銷美國、德國、法國、日本、韓國、瑞典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
出海征程還在繼續。就公司在海外市場的護城河如何構建并維持,王燕清表示,挑戰始終存在,包括技術挑戰、供應鏈管理挑戰、當地法律合規挑戰,以及文化差異挑戰。
但王燕清也重點談及兩點,其一是避免低質化競爭,其二是堅持創新實力的提升。
“先導一直認為,現在的產能過剩本質上是低端產能過剩,高端產能其實一直就是供不應求,如果大家都在低端領域同質化競爭里面沒有差異化競爭,最終就像拼刺刀一樣互相打價格戰?!痹谄淇磥恚晃稙榱藫寠Z市場不斷降低價格、壓縮自身利潤空間,只會造成行業的不健康。
值得關注的是,當越來越多企業出海之際,“內卷”的一些特征也正在向海外市場蔓延。王燕清表示,盡管受相關政策等因素影響,但海外市場潛力依然非常大,“它的蛋糕足夠大,出海的企業不應該拿國內‘卷’的方式同樣對待海外市場?!逼湔J為,關鍵仍然在于做好內功,“很多的市場需要你去開發、去識別客戶獨特的需求?!?/p>
其同時反復強調,先導智能在提升產品核心競爭力方面進行了大量的投入。2024年上半年,先導智能研發投入為8.30億元,占當期營收的14.42%。在過去的2021年-2023年,這一占比均超過10%。
研發投入意在把握市場先機。以電池技術的迭代來看,盡管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鋰離子電池已發展成為最成熟、應用最廣泛的電池技術路線,但當下眾多玩家對固態電池給予高度重視,能量密度高、安全性能高、循環壽命長、靈活多樣等諸多革新優勢,使其被認為是最具潛力的全球下一代動力電池技術。
2024年6月,先導智能宣布推出全固態整線解決方案。該方案覆蓋全固態電極制備、全固態電解質膜制備及復合設備、裸電芯組裝到致密化設備、高壓化成分容等全固態電池制造關鍵設備。同時,憑借其技術實力與交付能力,先導智能已經與多家行業領先客戶達成設備合作,獲得了海內外知名汽車主機企業和固態電池企業的全固態整線設備訂單。
寧德時代董事長、CEO曾毓群此前就固態電池曾表示,“目前還有很多基本的科學問題待解決,如大多數固態電解質中的離子擴散速率與液態電解質存在數量級差異、固固界面難以始終保持良好接觸等,在突破這些科技問題后,還會遇到產業化的問題。”在去年9月舉行的2024世界動力電池大會上,曾毓群也談到,“全固態電池的技術成熟度用從1-9 進行表示的話,9代表可以上車生產階段,那么目前固態電池行業最高水平在4 左右。”
而無論固態電池產業化拐點何時會迎來,“所有的研發、設備制造等肯定是走在前面的。”王燕清表示。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