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一尺花園”指數發布,從新空間感受城市溫度
所謂“第三空間”概念,最早是由美國社會學家雷·奧爾登堡提出來的,他把居家稱為第一空間,職場為第二空間,城市中的各類咖啡店、酒吧、博物館、圖書館、公園等稱為第三空間。從2018年起,一個上海本土品牌——“一尺花園”迅速成為上海眾多女性、白領和年輕群體高度認可的“第三空間”。

一尺花園
作為國內領風氣之先的上海,在短短三十多年時間里,就躋身為全球咖啡館最多的城市,徹底打破了之前,人們只有 “兩點一線”的生活格局。咖啡館遍及城市各個角落,成為所有“第三空間”中最吸引人的引領者。
“一尺花園”雖然名為咖啡館,其實它遠遠超出了賣咖啡的范疇,就“一尺花園”取名理念而言,它將咖啡作為媒介,旨在構建一個“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建筑”、“人與歷史”和“人與文化”之間只有“一尺”之間的新型“第三空間”,無論從物業選擇、還是設計風格,無論是室內裝飾,還是景觀布置,無論是餐飲服務還是文化構建,都創造了一種休閑空間、社交空間、商務空間和文化空間的融合。特別是過去人們眼中的許多遠郊地區,自從有了“一尺花園”,立馬成了“門庭若市”的網紅之地。而在市中心的門店,則成為提升區域品質和調性的標桿之作。
截至去年底,“一尺花園”在上海已有38家門店,在其它20個城市還有29處門店,會員超過二百萬人,今年將有更多的門店開業。

一尺花園
在上海市商業聯合會支持指導下,上海產業轉型發展研究院會同上海一尺之間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研究編制了“一尺指數”。該指數旨在通過“以小見大”的方式,“換一個角度看城市”,把這種新型“第三空間”作為觀察一個地區吸引力、影響力以及美譽度、知曉度和投資環境的“晴雨表”。這在全國尚屬首創,并由上海市商業聯合會、上海產業轉型發展研究院共同向社會發布。從這個意義上講,“一尺花園”已成為觀察、比較和衡量區域吸引力、影響力、知曉度、美譽度和營商環境的“一把尺”;透過這個小空間,可以折射出不同地區的溫度、品味和親和力。
據悉,“一尺指數”由綜合指數和結構指數兩部分組成。綜合指數主要由客流量、營業額、消費量、關注度、好評度和成長性六個分項組成,內有14個子項,根據企業大數據平臺,結合各個社交平臺各類數據的年度積淀和綜合處理,再通過特定的權重和算法而成。從綜合指數的排名可以看出,“一尺花園”這種新型“第三空間”的出現,對區域會產生眾多原先所沒有的影響和變化。
首先,城市距離由“遠”變“近”了。其次,存量項目由“冷”變“熱”了。再者,大眾消費由“少”變“多”了。同時,輻射帶動由“點”到“面”。不少鎮、街道,非常看重“一尺花園”的綜合效應,并借助它的帶動性,將其作為吸引更多業態入駐的“鏈長項目”,而許多企業、項目也把該區域有沒有“一尺花園”作為是否進入的重要“風向標”。
而結構指數主要由客流結構、營業額結構、消費量結構、好評度結構、門店規模、開業時間等6個分項和34個子項構成。從結構指數的排名也可以看出,“一尺花園”客群中女性平均在70%以上,是吸引女性消費者的“黏合劑”。它也是吸引白領和年輕人的“磁力場”,客群中40歲以下占70%,白領占65%。同時它是吸引家庭消費的“好去處”。家庭消費是雙休日和節假日消費的主力軍,在“一尺花園”客群中,家庭消費占了45%比例,最高的達到52%。另外,“一尺花園”常常將建筑、歷史、環境、文化與業態高度融合,使消費者能夠常來常新,持續為區域帶來流量和消費。
上海的城市建設一直遵循著:建筑可閱讀,街區可漫步,城市始終有溫度。如今,“一尺指數”的編制與發布,將成為一種測量城市溫度的風向標,一個“新視角”。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