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女子訴“剪視頻培訓”虛假宣傳:號稱兼職月入兩三萬,實際單筆最高20元
近日,消費者陳女士向澎湃公眾互動平臺“服務湃”(https://tousu.thepaper.cn)反映稱,2024年1月,她支付7080元報名深圳十方融海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十方融海”)的影視后期課程,銷售承諾完成PR課程后可高收入接單。然而,課程完成后她未獲得接單機會,實際收入也遠低于報名時的宣傳承諾。
“十方融海在銷售課程時夸大課程收益和接單機會。”陳女士要求退款,但班主任卻以“課程已交付”為由拒絕。無奈之下,她只好向法院起訴要求退一賠三。
對此糾紛,澎湃新聞聯系到十方融海。相關人員表示,由于消費者已選擇訴訟途徑解決糾紛,因此暫不作回應。
目前,雙方就退款賠償問題尚未達成一致。
消費者投訴:
2024年1月,因工作需要,在與十方融海銷售人員接觸后,在對方詳細介紹和承諾下,陳女士報名了“十方影視后期VIP全能班”課程,學費總計7080元。
陳女士告訴澎湃新聞,該課程宣稱涵蓋PR、AE和C4D等影視后期技能,“銷售人員承諾,完成PR課程后即可在十方融海的兼職接單平臺上接單,單筆報酬在100元至1000元不等。”

陳女士的訂單截圖。
陳女士稱,報名時銷售人員還向她展示了2023年12月兼職收入高達兩三萬元的學員案例。“銷售老師當時信誓旦旦地向我保證,完成課程后接單完全不是問題。”
本以為學完課程后能夠快速回本并賺取兼職收入,然而陳女士完成PR課程并通過考核后,未能獲得對方承諾的接單機會,而是被要求繼續學習其他課程。直到課程三階段內容全部結束,她才獲得了兼職接單平臺的訪問權限。
更讓陳女士感到不滿的是,十方融海一直以各種理由推遲她接單的時間,“根本不像銷售時說的那么容易。”
“兼職平臺上的PR剪輯兼職單子大多報酬只有5元到20元,根本達不到承諾的100元起步。所謂‘月入兩三萬’完全不可能實現。”陳女士說,她在接單平臺上查詢發現,2023年12月平臺僅有7條兼職單子,總價為3415元,與宣傳的數額相差巨大,“這明顯屬于虛假宣傳和誤導信息。”

實際接單平臺每單價格與銷售老師宣傳存在巨大差異。受訪者供圖
陳女士隨即申請退款,但被十方融海以“課程已交付”為由拒絕。隨后,她多次聯系班主任、撥打12345投訴,并向深圳南山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反映問題,但均未獲支持。
無奈之下,陳女士一紙訴狀將十方融海訴至法院,要求退一賠三。“法院調解期間,十方融海提出支付5000元和解。我拒絕之后,2025年1月17日對方又提出全額退款。”
“我要求退一賠三,這是法律賦予消費者的權利,也是為了讓更多人認識到虛假宣傳的危害。”陳女士稱。
商家回應:
就此糾紛,澎湃新聞致電十方融海,一工作人員表示,由于消費者已選擇訴訟途徑解決糾紛,因此十方融海暫不作回應。
工商信息顯示,深圳十方融海科技有限公司2015年12月15日注冊,注冊資本為164.8303萬人民幣,目前存在38條關聯風險,共涉及8起司法案件,其中兩起為教育培訓合同糾紛。
澎湃新聞在某投訴平臺檢索發現,陳女士遇到的問題并非個例,與“十方融海”相關的投訴量達2000余條。有網友稱,十方融海以簽單賺錢為由誘導老年人購課,但交完錢后一年也很難有幾個單子。另有網友稱,十方融海未遵守7天無理由退款承諾,存在誘導消費、虛假宣傳等行為。對此,陜西恒達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知名公益律師趙良善認為,根據《反不正當競爭法》相關規定,涉事公司涉嫌虛假宣傳和誤導性銷售。“結合相關證據、虛假宣傳情節、是否存在無中生有等因素,涉事公司如果構成消費欺詐的,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55條規定,如果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三倍。”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