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研討|《駐站》:一人、一站、一警,小人物也有好故事
《駐站》以鐵路駐站警的獨特視角切入并展開,通過一人一站一景的簡單設定,展現火車站背后不為人知的一面,也折射出國家鐵路建設、鄉村建設的發展。1月21日,由中國電視藝術委員會、四川省廣播電視局主辦的電視劇《駐站》研討會在京舉行。

研討會現場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影視劇紀錄片中心電視劇項目部副主任馬駿認為,《駐站》有三個平衡,分別是生活流與戲劇性的平衡、真實感與傳奇性的平衡、“大男主”與群眾性的平衡。
“《駐站》是少有的展現基層駐站的電視劇,融合家庭日常、案件偵查、鄉村振興等多條敘事線,構建出一個城鄉生活的縱深圖景。該劇不同于傳統戲劇方式,用矛盾沖突的發展驅動故事主線,而是融入生活流的松弛感與真實感使整體敘事風格更加貼近真實生活更具現實意義。劇中沒有驚天動地的大案,沒有蕩氣回腸的緝兇一線,更多是看似閑筆的工作日常和生活瑣碎,呈現出多元化的基層面貌和社會生態。”

《駐站》劇照
《駐站》劇中,老孫和常勝兩代人重復做著相似的事,巡邏巡線,處理貨盜案件,維護轄區治安,科普鐵路安全知識,平凡中包含趣味盎然令人動容的細節。從常警官到常公安的稱呼變化等為觀眾在戲劇性的因果邏輯之外呈現了生活流的靈活質感。“我記得這兩天播出的一集常勝為了勸阻隔壁村打群架,一個人一車擋在涵洞里面,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時刻,這一閑筆,看夕陽,給妻子發的微信,回想他們戀愛的時刻。它體現出生活中處處都是戲,我們要善于從生活中發現人物、挖掘人性。”馬駿說。
導演劉雪松介紹,四年前看到了《駐站》的劇本,“看劇本時,打動我的一個元素不是故事,而是兩個字‘普通’——我看到常勝作為一個特別普通的中年男人,他面臨的很多同齡人可能都會面臨的問題,他沒有能力解決,常勝的身上有一個缺點,老愛躲避。我們在塑造這個人物的時候將他塑造為很會跟基層的老百姓溝通,但是他缺乏和他的愛人溝通。”
常勝是被動地到了小站,進入角色,之后他從被動轉化為主動,引來了警犬,開來了警車,樹立警察威嚴的同時,主動修復警群關系,做了很多與之有關或者無關的好事情。“我們也在隨著拍攝的過程成長,我們在找這部劇的核心價值觀時總結,它就是講述了如何做好一個普通人。”劉雪松說。

《駐站》劇照
編劇柳樺介紹,去偏僻的小站采風,自己收獲的第一個印象是極端的安靜,那個小站像在真空里一樣,只能聽到自己呼吸的聲音和自然萬物的聲音,這種感受是柳樺對駐站民警的第一個認知,柳樺把它寫在劇本里。
“我也把互聯網大量的關于駐站民警的新聞報道搜集起來,這個警種雖然很冷僻,但是很受重視,他們要做的工作有很多,比如栽種有刺的植物做護網,幫助老百姓的羊穿過涵洞吃草,資助貧困的孩子上學,尤其讓我感興趣的是駐站民警單槍匹馬面對數量眾多的貨盜的時候,他們用各種土的、洋的方式保護國家財產,打擊罪犯。隨著不斷深入生活,我愈發堅定了現實主義的寫作方向,要把我們的鏡頭對準觀眾不熟悉的地方,讓他們在不熟悉的地方看到熟悉的自己。”柳樺說。

《駐站》劇照
本劇原著作者曉重表示,《駐站》的內容源自真實生活,希望通過作品反映民警的工作與生活,折射互幫互助的警民關系,《駐站》是給鐵路公安的兄弟姐妹和觀眾的一封“情書”。本劇項目總監,春羽影視CEO張本表示,《駐站》拓展了公安題材的警類,通過刻畫基層駐站警群像,展現“常勝”等的善良與勇敢,讓駐站民警的形象不再陌生,傳達出對基層民警的崇高敬意,通過講好普通人的故事,讓觀眾共鳴。
會上,四川省廣播電視局一級巡視員彭佳表示,《駐站》將視角對準駐站民警,以基層警察的駐站經歷為主線,真實反映駐站警的現實生活,以小切口表現基層民警默默奉獻、堅守崗位的風貌,歌頌了廣大公安民警一心為民、愛崗敬業的品格。攀枝花市人民政府副市長許軍峰表示,《駐站》展現出的正能量與攀枝花的英雄氣相契合、相呼應,一部好劇與一座城實現了雙向奔赴。《駐站》的成功是多方共同澆筑的共贏成果,帶動了與“攀枝花”相關的多項熱搜,推動了影視、文旅相融合。
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著名文藝評論家仲呈祥,中國廣播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副會長李京盛,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清華大學教授尹鴻,中國傳媒大學戲劇與影視學院教授、戲劇影視文學系系主任李勝利,光明日報文藝部影視評論副主編李蕾,知名劇評人李星文,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副教授何天平等專家認為,《駐站》有深度、有廣度、有力度、有溫度,堅持現實主義創作理念,用經典的講述方式,深入生活、扎根生活,講好了普通人的普通事,通過書寫小人物,舉重若輕地寫出了人的復雜性、情感的復雜性、現實的復雜性,細膩入微地刻畫了普通人善良的人性底色,深深打動了觀眾。該劇拓展了公安題材領域,塑造了新的警察形象,講述了中國式公安故事,讓觀眾了解到駐站警的工作與生活。與會專家還圍繞如何打開現實題材創作領域、如何通過文藝作品撫慰更多人的心靈、如何增強作品趣味性等話題展開了深入探討。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