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知否》30+,瑯琊榜100+,非臉譜化眾生相如何構建?
文丨玖肆
對于群像劇而言,人物群像立體感的塑造與劇集內容本身密切相關。

主要人物在熒屏上有棱有角、熠熠放光,次要人物亦非是扁平的背景人物。主要人物身邊的媽媽女使們也是各有特色,盛老太太身邊有忠心耿耿的房媽媽,明蘭身邊有情同姐妹般的小桃,盛家大娘子身邊如諫臣般的劉媽媽……



在【鋒芒智庫】推出“解碼正午陽光”專題報道第一篇《<知否>收官,正午陽光如何用家國敘事塑造人物群像?》當中,著重從劇集家國情懷的底色主題之下,群像人物的構建這一維度進行復盤解讀。本篇將從劇情的維度出發,深入地剖析在眾生相里構建非臉譜化的人物群像里所潛在的規律。
多線穿插推進劇情,構建繁復人物關系網
無論是山影時期還是正午時期,但凡涉及到歷史性、時代性、地域性、重大事件性的主旋律題材,大都是以多線穿插推進劇情,建立起以主要人物為核心、次要人物為衍生的繁復人物關系網。
歷史性題材的《知否》以盛家、顧家的宅斗為主,同時也有一條宮變的輔線,兩次宮變穿插其中,推動主線內容的發展,牽動著主線人物盛明蘭、顧廷燁的命運。在宅斗和宮斗兩條故事線當中,又牽涉進盛家、顧家、王家、康家、袁家、梁家、齊家、榮家、張家、沈家、鄒家等十來個官眷家庭的核心利益,連帶出各個家族背后的核心人物,形成紛繁蕪雜的人際關系網。





這類主旋律題材電視劇情多線發展,全景式地展開時代畫軸。隨著劇情的推進,人物關系的畫卷徐徐展開,涌現出大量“有血有肉”的人物,呈現多種多樣的人物風貌,展現時代縮影的同時,也豐富了劇情內容,增加劇情的可看性。在這樣劇情多線發展的設定之下,劇中人物繁多,如何高效利用劇情內容撐起人物,亦是一大挑戰。
劇情沖突之下人物陣營對立
每一部劇集都有明確的沖突點,或是情感沖突,或是利益沖突。沖突之下,人以群分,自然而然形成不同的陣營,推動劇情逐漸深入,不斷與其他人物發生聯系,體現更復雜的人物故事,人性的色彩也愈加突出,而人物陣營對立性也愈強。《瑯琊榜》中以皇帝、譽王、太子、靖王四方陣營為主,梅長蘇抓住敵方陣營人物群像的弱點,精心布局,一步步削弱敵方陣營力量,最終夙愿以償。
在不同的劇情階段,人物身份的轉變,面對的人物陣營亦不同,所需要應對的局面自然不一樣,人物的層次感和多面性遞進式地呈現出來。《知否》明蘭在盛家時期主要是葳蕤軒和林棲閣相斗,為不給祖母添麻煩,她假裝蠢笨、處處賠小心,在夾縫當中小心求生存。



活在臺詞里的人物,賦予符號化的“前世今生”
在群像劇中,除了主線人物貫穿始終之外,有大量的人物因劇情需要階段性地出現。盡管戲份并不多,但大都有著“前世”和“今生”,可以形成完整的人物小傳。《歡樂頌》中曲筱綃爸爸出場不多,但在曲筱綃與母親、哥哥、朋友的對話里,其父親之前的婚姻、家庭關系以及事業發展的過程,都碎片式地呈現出來。
這樣“活在臺詞里”的人物出場即帶人設,而后續的“廬山真面目”則為其人設繼續描摹增色,人物形象更為立體化。《知否》當中的康王氏,首次亮相是劇集中期,在明蘭出嫁后第一次回娘家的家宴上,而在此前的劇集里,一直活在別人臺詞里的“康王氏”形象早已鋪墊好。比如,攛掇大娘子放印子錢、攪黃如蘭與王家的婚事等。



也正是因為這樣,侯鴻亮團隊群像劇的一大特色就在于塑造小人物符號化,單就常年在正午各個劇集中客串的王永泉來說,他既是《瑯琊榜》里心機深沉、不得善終的夏首尊,也是《戰長沙》里德高望重的胡老太爺,還是《鬼吹燈精絕古城》里帶濃重維吾爾族口音常將“都是朋友嘛”掛在嘴邊的沙漠老向導安力滿大叔,以及前文提及的《歡樂頌》中曲筱綃爸爸、《知否》里的英國公……




整體而言,正午陽光在宏大的主題和長久的時間線里,善用劇情多線并進、劃分陣營的方式,將群像人物派別化、符號化,并根據劇情走向階段性地加入具有典型性特征的人物,擺脫傳統影視形象“臉譜化”的桎梏,成功構建了展現浮生百態的眾生相。
至此,【鋒芒智庫】已從劇集立意和劇情走向兩大維度復盤、解讀了正午陽光的群像劇集特征,下篇將從人物塑造繼續剖析整個群像劇核心的主要人物,敬請期待!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